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2页
    柴晏把这件事放下,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周大当家要来京城了,他一定要趁着周大当家在京城的时候,抓住机会,把他和颜雪怀的亲事订下来。
    柴晏躺在床上,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而此时,柴荟却没有睡。
    他和武昌伯世子出了戏园子,又去吃宵夜,今天没想到会在戏园子里遇到柴晏。
    柴荟对武昌伯世子说道:也不知道七皇兄的那位朋友是哪家的公子,你在京城里长大,可否见过他?
    武昌伯世子噗哧笑了:我的荟大爷啊,莫非你没看出来,那是个女人?
    柴荟眉头微蹙,他回想那位小公子的容貌和举止,当时他只是觉得那小公子生得一副好相貌,可是却又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动劲。
    现在听武昌伯世子这样说,他恍然大悟:难怪那位公子多了几分娇媚之气,哈哈哈,现在想来,那还真是位姑娘家。
    两人说笑了一阵,七皇子携美出游,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不风流枉少年,又何况是身娇肉贵的皇子。
    我听平安侯府的三公子说,他曾经在李食记里见到过七皇子,而且见过三次之多。荟大爷可否听说过李食记?这家酒楼是今年重新开业的,前两年关门停业了。
    迁都之前,武昌伯世子曾经去过一次李食记,当然,不是他请客。
    柴荟原本端起的茶盏重又放回桌上:你说的是李食记?
    是啊,对了,李食记还接了酒水的生意,啧啧,就是清水宴,那可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啊,也不知道那黎家的当家人,怎么就选中了李食记。
    武昌伯世子有些羡慕,如今能做酒水生意的,都是有大本钱的,若是他能在这么多的本钱,武昌伯府也不用穷成现在这个样子。
    你说李食记中间有两年停业了?柴荟又问。
    对,就是迁都的那两年,不仅是李食记,听说京城里但凡能叫得出名字的酒楼全都关门了,那个时候,谁也不敢打开门做生意。
    武昌伯世子也是听人说的,那两年他在平城。
    你在平城时,可曾听说过有一家叫李食记的小食铺?柴荟问道。
    武昌伯世子摇头,在平城的那两年,是他们家最穷的时候,他爹去福王府借钱的事,不知为何传得人尽皆知。
    在没有搭上柴荟之前,他连家门都不出,生怕遇到京城来的熟人,问起他爹借钱买古董的事。
    后来好不容易认识了柴荟,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柴荟就被柴晏给抓起来了。
    第三二一章 长史(两章合一)
    武昌伯世子说者无心,但是柴荟却是听者有意。
    以他的身份,原本是不会知道平城的一家小食铺的,但是这家食铺却与卫葆扯上了关系。
    当年卫明的侄儿卫葆,在街上调戏良家子,被五城司抓走的事,福王府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和很多人一样,福王首先便是怀疑,这是有人想要借着卫葆,来对付卫明。
    为此,福王还曾派人去调查过李食记,被调戏的那名良家子,便是李食记老板娘的女儿。
    这次的调查,不但查出李食记与颜家的关系,还查出李绮娘母女便是住在柿子胡同叶老夫人家里,而叶老夫人的亲孙子欧阳文韬,便是齐慰身边的福生。
    这些全都不是秘密,那个时候,福生已经改回原名,他领俸禄时的名字便是欧阳文韬,但是平素里大家还是习惯叫他福生。
    正是因为这些事,柴荟知道了李食记。
    只是后来发生了太多事,李食记这个名字,便被柴荟抛到了九霄云外。
    柴荟若有所思,武昌伯世子察言观色,便起身告辞。
    待他走后,刘三走了进来。
    刘三是刘渺的本家兄弟,早在平城时,刘三便跟着刘渺进了福王府,后来还做了管事,这次也一起进京,现在是府里的管家。
    大爷,王爷有信到了。
    柴荟微蹙的眉头终于展开,露出了笑容。
    为了安全起见,福王每次的信件都是隐密的,他信不过送信的驿马,因此,自从柴荟来到京城,他与平城的重要信件,都有专人递送。
    当然,普通信件还是会交给官驿,这些信上写的都是亲人之间的相互问候,即使被人在中途截下,也无关紧要。
    刘三把信呈上来,柴荟仔细地检查了火漆,这才仔细地用银刀将信封裁开。
    福王在信里告诉柴荟,一个名叫林亭的人,已经动身前往京城。
    石亭,生父为皮毛商人石大富,母亲是石大富的外室张氏。
    石大富的生意需要经常去关外,因此常在边镇落脚,张氏和石亭便住在边镇。
    石大富在去关外收毛皮时被土匪杀死,张氏隔年病死,石亭被边镇的一对老夫妻收养,十岁时,鞑子犯境,滋扰边镇,老夫妻被鞑子所杀,石亭成了乞儿,后来流落到距离平城四百余里的孙县,被一位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吕文先收留,教其读书习字。
    两年前,先帝迁都北上,各地均有民乱,孙县也不例外,吕文先被匪人所杀,石亭再次流浪,凭着他的才学,靠着卖字画代写书信,赚得盘缠,终于来到京城。
    柴荟看到此处,笑着摇头,祖父还是如此,做事滴水不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