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第二年进行种植时,就需得朝廷这边能重新培育出新的粮种,并且赶走当年的耕种之前及时的运输到各地方去。
这个问题,对于交通便利的现代来讲,并不算什么问题了。但对时下这种交通极为不便利的交通状况来讲,却是个大问题。
而且朝廷下发的粮种,并不可能直接就发放到每一个百姓手中的。都是千里迢迢的运输过去后先到达的府州,由府州再逐一发放其下辖县城后,县令再派遣官吏下到各村庄
整个全皇朝这般的运输算下来,里边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一次两次的推广,朝廷或许承担得起这里边的耗费。可若是每年都需要这般给百姓们发放新的粮种的话,即便朝廷能解决培育和长途运输上的问题,但这里边所造成的耗费也势必不可能一直由朝廷帮老百姓去负责的。
那么最后便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继续由朝廷培育新良种与解决运输上的问题,然后朝廷再把这些耗费算到新良种上去,由百姓找当地官府购买时均摊承受。
而第二种,便是朝廷在府州地区设立培育新粮种的机构点,由当地负责培育一事,然后百姓们再花钱找当地官府购买。
但不管朝廷最终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就都还需要考虑的一点便是各府州,乃至各县城的吏治问题。
因为官府与百姓一旦牵扯到金钱上的交易,是很容易滋长一部分人的贪欲。
尤其是在时下这般交通不便,讯息传达还尤为不及时且百姓又处于弱势群体的情况下,一个本该是利国利民的好政令,最后很可能会因为一些人的贪欲,反而成为剥削百姓的恶政。
朝廷一直严格禁止为官者行商贾之事,为的也是防止官服在身的权力者,为满足自身私欲而滥用职权。
虽说在这般禁止的情况下,历朝历代官商勾结一事也不少。但有这明文律令在,对官者总能起到一些约束和警戒的。
这就好比之前的郡公李家。
李茂最终会被褫夺官职,朝廷永不录用,以及其父李琛,其祖父李尤也因受其牵连被罚俸一事,除了杨姓商者借李茂之势,拉拢不成后还公然恐吓朝臣林立文一事的原因外,还有一点便是李茂牵扯到了官商勾结的事上。
有些事情没被闹出来之前,大家知晓归知晓,一般不会轻易动手。可一旦被闹出来,除非上位者昏庸无能,那是一定会严办的。
只是李家手段也足够厉害,林立文听闻那杨姓商者被审讯时,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到了自身上。只言道是他脑子一时糊涂,想着送一美人给林立文好打好关系。万没想到会被林立文误解了他的意思,最后他自是也没想到,会给林立文带来了这般的惊吓。
至于郡公府,对于这等事情他们更是完全不知情。
其实真正的事实如何,明眼人皆心知肚明。但奈何杨姓商者一口咬死是他个人的讨好行为,证据查到这里更是再无进展了
林立文其实一直都很清楚,他所会的一些技艺若是独家去做的话,所带来的利益究竟有多庞大。
但林立文也更清楚,他若是真将这些技艺搞成了独家的话,背地里许多如李家这般的人立刻就会跟恶狼一般的扑上来,用尽各种手段将他连皮带骨血到一点渣滓都不剩的全吞进腹中。
反倒是林立文这些年来,瞧着是在不停的薅京中这些贵人们的羊毛。但也紧跟着他就将手中的技艺一个接一个的随意给出去后,于是盯着林立文的人越多,那些人反而越发的不敢对他动手了。
因为谁都有得利。
至于李家这次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也不过是一种试探。反倒是林立文的反应,不仅在李家人的预料之外,也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那也是他们不清楚,林立文有多不喜欢这种环境。于是林立文在水稻新良种推广的事情初步忙完后,便去求见了永兴帝
第159章 调令
林立文对自己的能力一直都有一个很清楚的认知,他不会权谋,也不喜权谋,只适宜种地。但这并不代表他看不清眼前的时局。
如今已是永兴二十八年。
永兴帝从过去的壮年逐渐走向衰老,而皇子们却从过去的幼子长成了壮年,于是一场关于皇位的激烈争夺势必到来。
原本林立文以为他只要一门心思的去种田,那么朝堂上的一切争斗便都与他无关。但直到这场送美人的事情发生后,林立文发觉他还是将一切都想得过于简单了。
他身上的那些个技艺方子带来的利益太大,已经足够使得一些人不再满足于与人共享,选择对他出手了。
而这次的事件,说白了不过是那群想要独占技艺的人群中第一个按奈不住先出手试探的。
因此林立文不得不出手回击。
只是这一次的回击,虽使得背地里盯着他的那些人退缩了回去。但只要他身上的利益还在,那么再次对他出手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且真到了那时候,那些人的手段可不会如这次这般的简单拙劣了。
况且还是那句话,林立文一点也不想掺和到这些事情当中去。但若说让他退却,如今这情况也不是他想退便能退的了。甚至林立文退一步,非但不能让那些人放过他,反而给了别人可以进攻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