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那是种地上的事这世上会种地的人多得去了!若是会种地也给官做的话,这得给出多少官职?往后官身里,难不成全是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种地者?
岂不荒谬!
若不然呢?
他们心中其实也都是不愿的。
但若是不同意,便需得先解决那林大郎在朝堂上提出来的问题。单只他一人,如何解决这各地茶树种植一事?且当初不惜在朝堂上多次激烈争执,抢着要人的是他们,便使得如今他们就是想放弃茶树种植一事都不行了。
朝臣们也舍不得放弃,毕竟茶树所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朝臣们也可以言道,让林大郎如过去那般将茶树种植技艺传播出来。可这样一来,便又还是绕回到教授这个问题上。
而最要紧的是,朝臣们也都看出来了,那位林大郎今日并非是突然提出增设农学特制科,显然他在这之前便已经获得了永兴帝的同意。
所以这些时日里,对于朝臣们抢人一事,永兴帝才会迟迟不曾表态。因为永兴帝也根本不需要表态。
现在唯一能让这些朝臣们觉得心里舒坦些的,便是这官办农学即便开办起来,那些人便是参加后面所增设的特制科考核出来,能给予的官职品阶都不高。
如那太医署一般,最高官职者也不过是从七品下。
虽然官办农学这事是林立文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最后负责这件事的人却并不是他。因为跟上次的农事学堂时不同,上次是林立文私人开办的,而这一次却是朝廷官办。
在这一块,皇朝因一直以来便对农业很是重视。如那工部里的屯田司,虞部司等,还有司稼寺,皆有农事相关的技术人员。
尤其是司稼寺,职责之一本就有负责农桑。
所以主要负责官办农学开办一事的是司稼寺。
不过负责这事的人虽不是林立文,但官学开办后教学相关的事情,却与他有关。
于是,林立文派人给姜旭送了信。
收到信件的姜旭,第二日一大早便从家中赶了过来。
林立文并非是拿茶树种植一事去要挟朝臣们,而是这事确实就如他说的那般以他一人之力,终究太过渺小。
姜旭跟着林立文学了几年,最要紧的是在益州负责茶树种植一事上,姜旭也是全程跟着的。
夫子姜旭从昨日得了消息后,整个人便一直处于一种强烈的兴奋,以及恍如做梦一般的不真实感中。
姜旭原本是一个连字都识不全的穷苦人家出身。那时候,听闻林立文创办农学班,他都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来参加考核的。
考核的结果也不出意外,姜旭识字不全,并不在原本林立文给出的考核通过人选行列里边。
因为识字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实在是太难了。如姜旭,过去他那家中连饭都吃不饱,又拿什么去念书识字呢?便是姜旭最开始识得的那些字,都还是他从自己的姓氏,还有在城中打杂时,偶然认识的那么少许几个。
但未曾想,林立文那时竟还愿意再给大家机会。而且还不止一次,因为第二次考核,照旧还是有人没有通过。
林立文这一次,又给了他机会。
在那些朝臣们眼中,这种特制科所选□□的人,官职最高也只能做到从七品下。但却对于姜旭这般的寻常老百姓来说,是他们过去从未敢去奢望过的。
也因此这消息一出来,在民间瞬间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各地听闻朝廷增设农学特制科后,好些在种地一事上有过人长处的,便免不了生出去京城试一试的念头。
林立文善种地,靠的是他在穿越前所学来的知识。但他所学来的那些知识,却都是经由一代一代的先人们努力而来的。
因此这世上,善农事者并非他一人。虽然那些人不如林立文这般靠着现代的机缘,博百家之长处,但少不了一些人有自己独特的本事。
但将这些人的长处集合到一起,并将之传播出去,受益的便是这世间千千万万的百姓。
第198章 告状
别看之前在朝堂上,一部分朝臣一开始是反对官办农学和增设特制科一事的。但这事真敲定下来后,好些人又动起了心思来。
对皇朝来讲,赋税征收是为了强大国力,是朝廷最为要紧的事,所以它也是一地主官最为要紧的任务。
户部每一年还都会针对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府州的具体情况,先进行一个赋税预算。这个赋税预算的任务是给到当地刺史的,然后当地刺史再根据辖下各县城的情况,预估后下达分配任务。
在时下,百姓是朝廷征收赋税的主要承担对象。而百姓若缴纳不出足够的赋税,吃罪的便是当地的主官。
所以也如林立文那日在朝堂上所说的那句: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这些贵人们也别管平日背地里是如何吐槽林立文抠门的,但他们都知晓,那位林大郎在传授技艺一事上是最为大方。
几年前被他们塞过去的那些农事班学子们,后面大部分都被各自的主家带着去到地方上任。
那些农事班的学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在去到各地后于农桑一事上,也确实有些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