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既知有密道,为何从没下去过?
-太后去夏方入主坤泰殿,奴婢常日侍奉在侧,查探机会极少,是今年夏末才探得;那位也说了,不该我下去。
那位自指文绮。文绮怎会知道白国宫中一座寝殿内的密道?
-姑姑打陪伴母后起,就一直是那位的眼与手?
-是。
-此刻一别,不知能否再见。姑姑可有临别之言说与润儿?
她深觉之筠逃不过。乱兵迟早闯入寝殿,为掩护自己她须将床榻、母后归位。
她将为护她周全而死许因母后、满宜、十月已经接连离开,许因之筠几十年来另有其主与谜团,她轻易接受了这件事。
最后这句润儿自称,有情,更是术。
之筠切切看她:递消息。她想知道什么,会传信问奴婢,奴婢便打探了回过去。这么些年了,往来其实不多。她是何身份、有何目的,奴婢是真不清楚。东宫药园始末,奴婢与殿下知道的同样晚,应该说更晚。
段惜润信她。顾星朗曾说这世上最叫人放心的眼与手,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只是锁宁长役后,天下人皆知顾星朗是凭仁与恩对细作、对罪不至死者施恩,获取了死心塌地的效命与拥趸。
文绮又是凭什么叫之筠忠心耿耿为她做事长达数十年?
她不知苏晚晚和拥王侧妃,没听过祁宫内还有一位苏姓的老姑姑,更不知十月的姓氏或与旧事相关也就没能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坚持将之筠的身世问清楚。
这些在当时是不重要的。
许多当时不觉重要的时刻悄然改变了一个人和一段远路的方向。
但这也是悖论。后来她与阮雪音对谈过。
一个人要如何在毫无依据的当刻判断此刻重要呢?
只能先知先觉,或带着记忆让光阴倒流。
外间声响随厚沉的床板落下被完全隔绝了。
她孤身站在漆黑密道里片刻,隐嗅得花香,颇陈腐,仿佛尽头有座被封锁经年的花园。
兰园。黑暗中她摸着墙壁往另一头走,渐辨得那香气是兰香;手上触感并不完全平整,极细而密的交错线条叫她在走了十几步后反应:墙上都是字,且是水书。
仿佛以石为笔刻写,多且杂乱,凭触摸难于识别,更不可能以单字断文章。
若有似无的兰香和对密道那头的好奇催她往前走。黑暗消磨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她摸到了那尽头。
也是墙,与一路行来的触感完全相同。她双手抵上去死命推,无果,方反应那头的入口在头顶,这头的出口应该也在。
这密道不高。
她抬手能触头上石壁,踮着脚摸索,一点点挪试图推,终于右边角落察觉松动。
昼光过缝隙照进视野时她一阵晕眩。掀动那块板和徒手攀爬叫她力竭。
而总算瞧清了眼前景象。
床铺平整,帐幔绣兰,空气中尽是兰香。若非去夏阮雪音住过这里、就睡在这张明夫人曾睡的榻上,她不会辨认得这样快。
兰殿。
竟与坤泰殿连通,以一段密道两张床。
喧嚣越高墙传进来,争斗还在进行,不是最后,不能现身。段惜润心知任何宫室都可能被闯入,都不稳妥,决定躲回密道,动身之瞬稍犹豫,翻出床帷往近处柜架间寻摸。
这殿阁常日有人打理,想找火折不难。
她很快取得了,返回去,胡乱将被打扰的床铺抹平,重入密道,再使尽最后气力将支起的床板挪至原位。
床铺当然不可能恢复如初。好在此殿除了被打理时根本无人,被发现异常也要很久以后。
火折在密道中亮起来。她看清了那些水书。
曲折两壁上全是,措辞混乱地书写了不少事件,有些她知道,更多她不知道。
青川三百余年存在过和正存的七国,其上都有提及。兆国和白国她最了解,一看即知;其他的,是辨认出祁、蔚、崟等字眼后方明了,又因措辞混乱、她本身心绪不宁,囫囵之下竟没将任何一段相关陈述看明白。
但她发现了一个细节。
每段叙述结尾都有落款。足见是不同时候写上去的。
那些叙述潦草,落款也潦草,不知是当事人真写字不好看还是以石刻录影响了笔画,总之很不好看,却很清楚
日期是不同的,元凤二年,元凤五年,元凤七年。元凤是白国开朝年号。明夫人父君定的年号。
每个日期后面跟的人名却相同。
泱泱。
谁的乳名。分明听过,绝对知道,但心上忧、步履疾,燃烧的火光渐晦不断切割她本就不清明的脑子。
走回来这漫长一段该又消耗了不少时间。
联军兵临城下了么?
外面死伤几何,肖贲、平度侯、庄王可都还活着?
不知哪刻算最后,以至于每刻都可能是最后。她不敢懈怠,再次抬臂顶床板,愈发脱力而愈发推不动。
光明再次掉落之瞬她想到了答案。
段明澄,小字泱泱。
当然是她,所以通往兰殿,所以都是元凤一朝的记录。而元凤二年出现在密道那头首段落款里,也是一路看过来最早的年份。
段氏立国当年明夫人正好十岁,排行第三,是为三公主,次年封清河公主,也便是元凤二年,十一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