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办完,马丽娘便把仆妇尽数打发走了,只留下徐妈妈,对孔连捷说:“妾身的陪嫁,都在这本册子里了,妾身想,把衣裳料子和一处铺子给娴姐儿,大件的给昭哥儿,您看可好?”
孔连捷皱起眉头,“怎么说起这个来?哪就到了这个地步?安心养病,别想乱七八糟的,让岳母担心。”
马丽娘用帕子捂住嘴,笑道:“妾身也不过白说一句罢了,看您,说不高兴就不高兴,也不怕吓到昭哥儿。”
孔连捷依旧摇头,“大过年的,何必说不吉利的话?等出了正月,开了印,我再去给你请大夫。”
马太太吃力地插口:“姑爷想得周全,丽娘也有丽娘的道理:她如今身子不好,不能有心事,把想交代的交代完了,说不定反而好了。娴姐儿过两年就要出门子了,该懂得都懂了,倒是昭哥儿--徐妈妈,带着出去玩吧。”
马丽娘想了想,便没坚持,依依不舍地目送昭哥儿出去了。“妾身拢共就这点东西,分出去了,心里就踏实了。二爷,今时不同往日,旭哥儿慧姐儿那边,妾身就顾不上了,偏劳二爷吧。”
按照习俗,庶子女名义上属于嫡妻,称呼嫡妻“母亲”,生身之母是“姨娘”。正室夫人的嫁妆虽说分给嫡出子女,碍于面子,在庶子女成亲、迁居、举业时,多多少少要出些钱的。
孔连捷长长叹口气,无奈地挥手,“随你吧。”
马丽娘安心了,又对母亲微笑:“昭哥儿娴姐儿就偏劳母亲了。”
马太太眼圈一红,顿时急眼:“说的这是什么话!”
孔连捷忙道:“岳母还说我,您看您,倒要把孩子吓到了。”
马太太低头拭泪,娴姐儿用自己的帕子给祖母
孔连捷体贴地说了很多安慰的话,又说,朋友介绍了新的名医。马丽娘神色平淡,向他道谢,“娘难得来一次,妾身还想跟娘说说私房话
孔连捷只好答应,叮嘱“晚上我送岳母回去,若是迟了,就住在府里”,才带着娴姐儿出屋去了。
马太太把凉下来的茶水倒在盖碗,沾湿帕子擦拭红肿的眼睛,“还有什么事?”
马丽娘却没吭声,艰难地靠到母亲身边,“娘,女儿就想和您,再待一会儿,娘,近来我常想起出阁之前的事情,向您,想爹爹,想大哥。”
提起往事,马太太不自禁的嘴角含笑,“那会儿你淘得很,跟个小子似的,天天跟着你哥哥满地跑,脸都晒黑了,有一天从树上掉下来,胳膊擦破皮,落了疤,把我愁得,生怕你嫁不出去。”
马丽娘大笑,笑着笑着,慢慢笑不出了:孔连捷是她自己看中的,公卿子弟,英俊倜傥;父母觉得伯爵府高门大户,孔连捷和世子兄长感情极好,家底丰厚,便和伯爵府结了亲,想不到,落到这般地步。
“娘,女儿若是一辈子没嫁人便好了。”她越过母亲肩膀,望着墙壁上一个腰鼓型的粉绿悬瓶,“那样一来,女儿便不用生孩子,不用伤了身子骨,不用天天躺在床上....”
马太太捂住她嘴巴:“你你,你别戳为娘的心窝子。”
马丽娘安静下来,半天才出声,“娘,女儿是想,把娴姐儿昭哥托付给您,托付给大哥。您看在二十八年母女情分....”
这句话一出,马太太掩面大哭,“你放心.....”
第47章
康乾十五年二月, 暖风吹拂京城,桃花徐徐开放,春天和朦胧细雨悄然到来。
二月初六, 夕阳西下, 人倦马疲的孔连骁一行到达京城, 连同去驿站迎接的管家,回到忠勤伯伯爵府。
过年的大红颜色已经摘下, 门口下人穿了白, 人人脸色呆板。
孔连捷派人给老伯爷报信,自行回到长房,月白衣裙、满头银器的赵氏已经等在正屋,笑容满面地服侍他沐浴,换上一套象牙白衣裳。丫鬟已经上了八色点心、小菜攒盒、鲜果热茶, 赵氏亲手布筷:“爷必是要和父亲、二弟吃饭的,先垫垫肚子。”又心疼:“瞧瞧,晒得跟码头干苦力的小子一般!”
马丽娘是弟妹, 按照俗礼,孔连捷不用服丧, 不过赵氏谨慎,上的是素菜,孔连捷夹一口芥末堆, 顺口笑:“夫人什么时候去过码头?”
赵氏掩袖而笑:“先帝在的时候, 父亲带着全家去苏杭, 做了一路的船, 妾身晕船, 什么都吃不下, 每晚停在江边才吃些粥, 闻到鱼虾的味道便想吐。”
孔连骁打量她,放柔声音:“夫人也清减了,想来近日忙碌,莫要累到了。弟妹的事情,办得怎么样?”
得到丈夫的褒奖,赵氏颇为欢喜,“娘年纪大了,妾身尽力是本分,哪里称得上辛苦?丹姐儿头七回来,还在问您什么时候回来,妾身已经派人给她报信了。弟妹那边,因是小辈,不好惊动,定了停灵三十五日,三日后开丧,弟妹信奉大相国寺,便请了大相国寺的高僧做道场....”
说着话,昱哥儿已经走进正房,不到十岁的少年,欢欢喜喜给孔连骁行礼,“父亲怎么才回来!”
对着儿子,孔连骁便板起脸:“怎么如此浮躁?近日读了什么书?可开的弓?我要检查的!”
不多时,一身素衣、白带白靴的孔连捷到了长房,会了孔连骁,并肩去灵堂祭拜一番,又去父亲的院子。
“人既已走了,还要节哀,昭哥儿娴姐儿几个还指望着你,要保重身体,让大夫给你把把脉。”孔连骁关心侄子侄女,“你在信里说,亲家太太中了风,可好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