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对于价钱款式并不熟悉,所以这时候还是柳渔来,柳家人都有做账的习惯,柳渔铺一块包袱布往里放一套叠好的衣裳,便报一套,卫氏一边写,一边把价格告知张夫人,声音不高,离得远的其他几家倒是听不清楚。
张夫人选的六套,除却张晓芙那套一两三钱,大多在二三两一套,店里倒不是没有更贵的,可今日拿着能抵成衣一套红票的张夫人却压根没挑贵价衣裳,柳渔看她穿着打扮,倒不觉得张夫人穿不起更贵的,恐怕还是厚道,怕当成衣一套的红票拿出来她们免了最贵价的那件,这才看着中档衣裳去挑选。
当下算出张家这边六套总价十七两五钱,卫氏笑问:“夫人可带了新店开业的红票来?”
不需张夫人说话,管事的妈妈已经笑着把红票呈上了,卫氏接过,指了指其中最贵的一套衣裳,道:“这一套便用红票抵过了,另五套总价十四两,新店开业头三天让利两成。”
把算珠拨了拨,道:“承惠,十一两二钱,给十一两就成。”
六套这么好的衣裳,十一两,就连张夫人也诧异了,她是没想到红票免了一套,还有让利,当下笑道:“多谢柳太太了,后边家中要添置衣服一定还来。”
“是我们要多谢您的关照。”
一时那管事妈妈付过账,柳渔已经把装衣裳的包袱系得规规整整,双手捧给那管事妈妈身边跟着的小丫鬟。
不一会儿,秦家人和那两位师爷太太也都有了收获,秦太太是有留意张夫人动静的,张夫人选了六套,她这边肯定不会越过去,母女三人选了五套衣裳,单价上也是与张家人相当的,用过当一两的红票后又让利了两成,最后付的十二两。
两位师爷太太一人两套,用过当一两的红票后一个付了四两多,一个付了五两多。
就这一下,卖出了整整十五套衣裳,虽则利不厚,可这两三刻钟不到就收回银钱三十二两,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一笔业绩了。
十五套,县里的小绣铺两三天未必能卖出十五套成衣去,碰上淡季,七八天都不见得卖得出这个数。
一直有格外留心这边的周太太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县衙里的人了,原来柳家竟给柳晏清的同僚送了红票。
服气,真服气,别的不说,只今天来的这三家,往后必定就是如意绣庄的常客了。
卫氏和柳渔把人送出了门,两辆马车走了,两位师爷太太也走了,倒是门前也清静了下来,前边等着观望的人都走了,想着改天过来。
卫氏和柳渔回到铺子中,陈氏便道喜了:“开张大吉!”
现在都是沾亲带戚的自家人在了,卫氏一下放松了下来,笑着道谢。
秦氏和陆霜,还有周琼英,陆家两个儿媳早就挑好了心仪的衣裳,只是卫氏和柳渔一直在忙,她们才按捺住未表,现在贵客走了,几人也没大户人家那样多的规矩,拿着喜欢的衣裳就进试衣小间试穿,这一试,就没有舍得脱下来的。
陆家婆媳四人各选了两套,周家婆媳三人也各选了一套,到结账时陆家四人人手一张红票,卫氏笑着再让利两成抹了零头,陈氏大手一挥,媳妇和女儿的衣裳都由她付。
一时秦氏和周琼英奉承不断,周太太看了也笑,表示也给两个儿媳付钱,卫氏想着周家今天是送了贺仪来的,刚收回来的三张当一两的红票就送了周家婆媳三人,也不过手,只那么一说,付款时减了三两再让利。
她这红票一送,倒叫周太太不好意思了,直说占了大便宜了,又唤两个儿媳一人再挑一套。
两边都客气,最后是皆大欢喜,陈氏要捧陆家的场,颇舍得买,付了十来两,而周家两个儿媳挑的是一二两的衣裳,优惠后付了六两。
这又是二十多两银子的进项。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出头,五十多两银子进账,周太太告辞领着两个儿媳出了绣庄时感叹:“这如意绣庄,了不得。”
周家大儿媳道:“这是第一天开业,有人捧场,之后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而且照这个让利程度,确实没多少钱好赚。”
周太太看她一眼,道:“你还是没懂,能让这许多人来捧场那也是本事,这一趟不赚,招牌出去了,以后有得是她赚的时候。”
说话间迎面又一辆骡车来,婆媳三人全顿住脚步,直看着那骡车过去,果然,在绣庄门口停下了,下车来的是一对母女,巧了,这个她也识得,是户房书办的太太。
周太太再看长媳:“你看看,那红票你看到了吧,三日内有效,恐怕整个衙门的大小官儿全收到这红票了,这一招是真高明啊,有那手艺,再有这头脑,柳家要发达的。”
周太太心下已经打定了主意,等女儿再过来她得私下里交待一声,柳渔这妯娌让她千万要交好,那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
柳家开业这天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柳晏清送出去的红票至中午又回来了一张,中午请一众女工吃了两席,发了工钱和红封把人送回,下午店里不那么忙时,陈氏又过来一趟,与卫氏悄悄说话。
柳渔原本在裁衣房琢磨样衣款式,被卫氏笑吟吟喊了出去,叫陈氏单独与柳渔详说,她自己倒退到了后边去了。
柳渔原还奇怪,等陈氏说了来意,她的脸是真的热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