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4页
    众人汗颜无声,萧其臻从容进言:“荥阳君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正是朝廷急需的栋梁。陛下任贤使能,破除陈腐,开用人之新风,乃社稷万民之福。”
    首辅公开表态支持,其他人或怀德或畏威,不敢再直接忤逆圣意,一人委婉讽谏:“陛下高瞻远瞩自是群臣所不及,只怕天下愚钝者众,恐有不服。”
    另一人附议:“尤其是那些心高气傲的读书人,让他们听命于女子辖制,他们定会视之为奇耻大辱啊。”
    朱昀曦冷笑:“既如此,朕就加封荥阳君为翰林院掌院大学士,以后凡科举会试都由她主持,所有进士都得拜她为座师,当她的门生,不想受辱的就别来做官。”
    群臣惊得魂散,阁臣米涵惶急询问:“陛下将国政大权交付荥阳君,难道要以她为相?”
    职位凌驾于内阁、司礼监,还垄断了科举,历朝宰相里都少有这样大权独揽的。
    朱昀曦不理会众人质疑,就此结束会议。
    柳竹秋在后殿听得分明,也未料到皇帝会赐予熏天的权势,见到他后五味杂陈,难以言语。
    朱昀曦微笑道:“刚才我没理睬米涵,现在只把答案告诉你。我不是要你相国,是要你摄政。”
    他甘犯众怒成全柳竹秋的理想,私情只占一小半,更多是将日益衰败的国运寄托在这个志大才高又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带逢凶化吉命格的女人身上。
    温柔凝眸安抚她的惊诧,殷殷期许道:“你曾说于谦是你的榜样,京师保卫战时虏骑围城,家国存亡只在旦夕间。如今国家貌似太平,但民生凋敝,吏治腐败,风俗颓靡,军政不修,内忧外患相仍而起,局势同样岌岌不可终日。景泰帝信赖于谦,让他放手一搏。今天我也全心信赖你,将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都托于你手。我们这对君臣是像先贤流芳千古,亦或失败,遭后世子孙唾骂,就看你的表现了。”
    如天恩遇令柳竹秋热泪盈眶,当即端肃叩拜,决意两脚踢破旧世界,一肩挑尽天下愁。
    圣旨降下,在入朝理政前她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本:拒绝穿男子冠带,要着女装上朝。
    那些忍气吞声的大臣们看了这道疏彻底绷不住了,攻击她蔑伦悖理,妄图以裙钗乱朝纲。
    礼部尚书亲自去规劝,问她:“尊驾当年以温霄寒的身份入世出仕,始终做男装打扮,而今正式封了官,怎么就穿不惯了呢?”
    柳竹秋义正词严道:“当日我女扮男装皆是不得以而为之,我本女子,今日蒙陛下圣恩出列朝班,就该以女子装束露面。”
    这点她寸步不让,定要教世人知道朝堂上有了女子的一席之地,为困守闺阁的同伴们竖立标杆。
    朱昀曦明白她的心思,下旨恩准,按女官服制为她订做了一套官服。
    红袍蓝裙,革带绣鞋,胸前的补子上绣着展翅于海的仙鹤④图案。
    昨夜九皋迷梦觉,一声高彻上青云。
    他要做助她一飞冲天的风。
    四月望日大朝会,柳竹秋身着官服步入宫门。
    正是金旗半掩银河落,阊阖平分曙色开,万道金芒辉映宫阙,预示新时代来临。
    她无视众官侧目,不卑不亢走向皇极殿。远处一个人正伫立在御道旁等待她,是萧其臻。
    她欢欣上前,二人相对拱手行礼。抬头互视,往事如溪水淌过,恩恩义义滋养了两岸芳草。
    “萧大人,看见你我就安心了。”
    这是在邀他缔结新的盟约,一同迎接波澜壮阔的征程。
    萧其臻会心而笑,庄重地做出一个请手势,与她并肩步上玉阶,去开启共同的理想。
    这一年朝廷开始清查全国各地的隐田,重绘滞后了几十年的鱼鳞册和黄册。惩贪也在继续,柳竹秋的大哥二哥因贪赃枉法获罪。
    受审期间他们向她求助,柳竹秋不予理会,通令有司依法严办,结果柳尧范被抄家流放,柳尧哲削职为民。
    两位兄长痛恨妹妹六亲不认,致信柳尧章要与她断绝亲缘。
    柳尧章将信带到荥阳府,柳竹秋看后心情沉闷,问柳邦彦是什么态度。
    柳尧章说:“老爷那边没动静,估计也很不痛快。”
    不痛快的何止老柳,还有他。
    别的官飞黄腾达,家里兄弟多少都会沾些光,如今柳竹秋位及“女相”,柳家人竟成了官场公敌。大哥二哥咎由自取,他这循规蹈矩的老实人也逃不过,动辄得咎自不必说,全家老小的安全都成问题,真不想淌这浑水了。
    柳竹秋看出三哥很困窘,送走他后对陈尚志感叹:“我看三哥的官也做不长了,我们柳家号称世代官宦,兄长们的仕途都因我终结,我大概会被族人当做家门罪人。”
    陈尚志问她是不是泄气了。
    她笑道:“当然没有,孟先生的教导还言犹在耳,我怎会因个人得失而气馁?只是苦了璎儿和瑜儿,我们在世他们姐弟还有亲人,等我们物化,他们大概就举目无亲了。”
    做母亲后每当面临抉择她时常不自觉顾忌子女,这弱点或许会妨碍事业,她想尽力克服,这需要丈夫的谅解。
    陈尚志说:“庄子云:道是无情却有情,人我两忘是无私。你要追寻大道,小情小爱自是必须舍弃的。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天命,我已知你的天命是济世救民,我的天命则是辅佐你。至于孩子们的天命是什么,由他们日后自去参悟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