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军:“......”
终于要来了。
林新军深呼一口气,恭敬敬礼:“首长,请指示!”
只要开口,他就能说下面的话了。
并么有!
“都说了,不是首长,喊老婶子。”老人抬起胳膊晃了下,像要做什么事之前的活动,“孩子们要上战场了,我这个老婆子不会别的,想为孩子们做顿面条可以吗?”
林新军:“这.......别了吧,老婶子,炊事班会做面条,您要想吃,我这就通知他们。”
姜果然老的辣,闭口不提调动的事,反而要为战士们做面条,怎么想都没那么简单。
这是内疚了,做点什么弥补?
“一群大老爷们哪会擀面条,林连长,你是没吃过,香着呢,想当年啊......”老人忽然意识到什么,看他一眼,摇头笑了,“林连长,别想那么多,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想代替孩子们的爹娘,为他们做顿家常饭,吃的热乎乎的,饱饱的,少点遗憾上战场。”
最后“上战场”三个字,老人说的很轻,很慢,却直击心脏最柔软的地方。
林新军这个铁血汉子眼眶立刻发酸。
战争的脚步无法阻拦,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思考能为战士们做点什么,一顿好饭?几句安慰?
太少太少了。
战士们真正想要的,他给不了。
老人有备而来,吉普车后备箱里,两大袋难得的白面粉,油盐酱醋葱花香油等调料一应俱全,甚至还带了擀面杖。
接到通知的炊事班班长那个愁呀,连队很少擀面条,因为太麻烦了,比包饺子还麻烦,和面擀面,上百号大饭量的小伙子,班里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老人不可能自己完成,到最后还得自己和战友上。
再想想梁汝莲包饺子,一分钟一个,味道好是好,但不适合大锅饭呀。
没多久他便领悟了什么叫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七十多岁,背驼了,头发白了的老人干活那叫一个利索,除了和面时让他们帮忙,剩余的,节奏快的他这个老炊事班长都跟不上,尤其擀面条,那叫一个风生水起一个速度。
中午的食堂,满满的葱花炝锅面条的香味。
战士们吃饭不能交流太多,纷纷对炊事班长翘大拇指,好吃,真好吃,最好天天吃。
等知道真相,满脸灿烂笑容一点点散去。
哦,梁汝莲的奶奶来了,要接她回去了。
面条好像也不多好吃。
老人似乎眼老昏花,看不到擦肩而过战士看她的表情,饭后,她没去连队专为家属安排的房间,提出去孙女梁汝莲的宿舍。
于是接待任务轮到了王杏芳。
王杏芳本来挺紧张的,据说国家领导人见到都得客气问好的老英雄啊,肯定凶巴巴的,真正见面,感觉像自己的奶奶,慈眉善目很好说话。
她同样准备好了一肚子说辞,不过没林新军的城府,把人带到宿舍便直奔主题:“奶奶,您是来接梁汝莲回去的吧,她呀,因为枪法好,去团队参加狙击手培训了。”
“我知道她在团队。”老人似乎不想谈这个话题,她坐到梁汝莲干干净净的床上,轻轻抚平床单上细细的皱纹,仿佛那上面残留着孙女的味道,“小莲,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吧。”
王新芳没否认,大气挥手:“都过去了,误会,汝莲其实是个好同志。”
就像天下大部分父母听到自家孩子被夸般,老人原本略显疲惫的脸立刻神采飞扬:“是吗?来给我说说,怎么个好法。”
“那一时半会可说不完。”王杏芳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接,解开误会没几天梁汝莲就去参加培训了,她习惯性掏出鞋垫,把话题重新拉回来,“奶奶,您还没回答呢,这次是专门来接梁汝莲的.......”
“吧”字还没说完,她闻到和自家奶奶身上一样的樟脑球香味。
老人忽然凑了过来,眉头紧皱:“你这画的啥花样?”
不知道为什么,王杏芳心忽然跳了下,怎么说呢,就像个拔出剑的侠客刚挥了几下,旁边跳出个白胡子老头,严肃问:你这练的什么剑?
只有剑术远高于对方才敢以这样的语气发问.......
“鸳鸯戏水。”王杏芳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小心翼翼道,“是不是哪里画的不对?”
老人惊讶睁大眼:“鸳鸯吗?我还以为成精的野鸭子。”
王杏芳:“.......”
“鸳鸯成双成对,送给心爱的人再合适不过。”老人继续道,“不过你是不是没见过鸳鸯?”
这次换王新芳睁大眼了:“您怎么知道?”
老人咧咧嘴:“鸳鸯啊,其实说的是公母的合称,鸳指公的,鸯代表母,其实很好分的,公的体型大母的小,还有点更重要的,看着花里胡哨漂亮的是公的,普普通通是母的,杏芳啊,瞧瞧你画的什么。”
王杏芳如遭雷劈。
她哪里见过鸳鸯,野鸭子都没见过好吧,全凭想象画的。
然后画的时候想着漂亮的肯定是自己,用了足足七八种丝线,艳丽至极,另外一只呢,画的又大又壮,男人嘛,顶天立地。
这是第一次有人指出她的不足!
而且直指最核心!
王杏芳此刻心情不是遇知音了,而是遇名师,满脑子除了鞋样子再容不下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