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一愣,随即笑眯眯地接过,“小事小事,谢谢了。”
杨继西也顺带问起白面的事儿,大哥摇头,于是告别大哥后,他又往前走。
“白面这很少有人卖,玉米面要不?”
杨继西问了好几个人都没有白面,一听有玉米面,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没要。
“他们说有人问白面,是你啊?”
杨继西转过身,便见一眼熟的婆婆笑眯眯地走过来,“吴婆婆?”
上次给他黄豆的那位。
“是我,我有白面,不过不多,半斤左右,要吗?”
“要!”
吴婆婆高兴不已,“那你等我,我马上带过来!”
没多久,吴婆婆就拿来了一小包白面,“一毛五分半斤。”
“好。”
杨继西点头,用粮票也差不多这个价。
他给了钱后,便带着白面转身离开,趁着人没发现塞到了空间里,还没有放在福窝,因为里面还有鸡蛋。
瘦肉一般是两毛一斤,排骨三毛一斤,五花肉四毛一斤,最贵的是肥肉六毛一斤。
这个年代干体力活还是肥肉吃着得劲儿,瘦肉并不是很受欢迎。
杨继西想了想,考虑到孙桂芳的口味,买了一斤五花。
扫了一眼旁边的猪下水,那人便道,“一毛一斤,这东西处理干净了味道不错的。”
这玩意儿洗起来费力得很,完全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解决的,杨继西没要。
二人会合后,便一起往回走。
路上说着他们这一次的花销。
“鸡蛋卖了一块三,白面花了一毛五分,五花肉花了四毛,我还进了七毛五分呢。”
杨继西笑道。
“我买了针线,菜油、盐、酱油还有醋,一共花了七毛钱,这下咱们今天就只进了五分咯。”
“那咱们一共就有四十八元两毛两分。”
“不对,”孙桂芳红着脸拿出一块钱,“这是我走的时候妈塞给我的,所以我们又多了一块钱。”
“又给鞋子又给钱的,”杨继西挠头,十分不好意思,“下次回家我们买点肉回去。”
“嗯,”孙桂芳点头。
等他们来到比较僻静的地方时,杨继西把肉和白面还有调料放进空间,反正里面只有一点糖以及福窝里那四个鸡蛋了。
这下背篓里就只有孙母给的两双布鞋,以及孙桂芳自己拿过去做的一只布鞋,还有十个鸡蛋和针线,上面还是还用草盖着。
等他们慢悠悠地回到家时,杨老婆子正在做饭,见他们回来,杨老婆子皮笑肉不笑道。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农活,应该再多待几天陪陪亲家才对嘛。”
“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桂芳担心家里,非拉着我回来,”杨继西放下背篓,叹着气道,“在那边一天吃一个鸡蛋,还有肉吃,我恨不得天天待着呢。”
已经快两个月没吃过肉的杨老婆子闻言,没有什么出息地咽了咽口水。
第二十二章
“伙食这么好啊。”
杨继西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每顿我都吃三碗饭,我都不好意思了。”
杨老婆子扫了一眼没说话的孙桂芳,心里又酸又舒畅,酸的是他们回孙家好吃好喝,自己在家又带孙子又做饭累得要死。
舒畅的是老三在孙家吃了那么多,难怪孙桂芳拉着他回来,肯定是孙桂芳的爸妈受不了了。
一想到孙母脸色难看,杨老婆子心里就舒服。
“也是亲家疼你们,背篓里是什么啊?”
她凑过来看,孙桂芳主动拨走上面盖住的杂草,“是我娘让带回来的鸡蛋,让我们一定要煮给大家吃。”
“是啊,娘我们来做饭,您去歇着,”杨继西快速把蛋拿出来,在杨老婆子还来不及阻止的时候,就把蛋直接倒在原本她要用来煮壳菜的水中!
她满脸心疼,却又不好说把鸡蛋给她,拿两个煮蛋花汤就行了的话,其余的放起来。
“娘,您去歇着吧,毛蛋在院子里我们也不放心,”孙桂芳笑眯眯地说道。
杨老婆子盯着锅里那十个鸡蛋,忽然道,“我们十二个人,十个不好分,还是拿起来几个,打蛋花汤好了。”
说着就要伸手去拿。
结果杨继西拦住她,“我和桂芳不吃了,这两天一直吃鸡蛋都有些腻了,娘您放心,一人一个刚刚好。”
她还能说啥?
杨老婆子又气又心疼准备出去,却又扫到背篓里那两双布鞋,她弯下腰伸出手拿起来,又看见下面那还没有做完的布鞋,“这是?”
“这是我妈给我和继西做的布鞋,”孙桂芳一边往灶门里放柴火,一边说道。
“说是桂芳出嫁的时候就开始做了,每天晚上都做,眼睛都熬红了。”
杨继西说。
一听是孙母给他们做的,杨老婆子再想要也得放下了,又以为还没做完的那布鞋也是孙家给的。
可她不甘心,但现在却没说什么。
等杨老汉等人背着柴火回来时,便见孙桂芳他们正好端菜上桌。
“哟,回来了啊?”
沈凤仙磨了磨牙,扯出笑招呼着。
一想到他们累死累活上山背柴,而老三两口子回娘家,她心里就不得劲儿。
“下午去背柴,”杨老汉也十分不满,他想过老三两口子会留宿一晚,没想到一去这么多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