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页
    还是翠芽嫂子接了话,“也行。那小红你好好选选,不合格的(鸡蛋)你别收。”
    小红都愿意先垫钱了,可不能让人家吃亏。
    “哎。我也是这意思,太小的,日头长的我不收的,各位嫂子先自己检查一下。”有人替她唱白脸,林小红很是高兴。
    这些鸡蛋大部分她都不准备卖的,自然要优选一番。
    “金嫂子,你有二十一个。”林小红记忆力挺好的,好像昨天大家没说有这么多啊。“一共七毛钱。”
    金嫂子拿了钱,数了两遍,才放心包进手绢里,“我特意三个三个一起拿的,肯定是个整数。”
    林小红都能想象那个场景,一回只拿三个鸡蛋,嘴里嘟囔一毛钱。
    这样也好,省得出零,关键还除不开。
    一毛钱除以三等于零点三三三…
    至于她加钱凑成零点四毛,她吃亏,这些嫂子恐怕还会多想。
    凭啥多给钱,是不是她要卖个人卖高价。
    为了省事,她就不收多余的(蛋)了,就收三的倍数。
    “该我了,该我了!”看到金嫂子拿了钱,其他嫂子更激动了。
    之后又来了三位嫂子,就有她俩堂嫂。
    都带了几个到二十几个鸡蛋不等。
    大家都是挑过的,加上天冷了,鸡蛋放得住,没有坏的。
    林小红真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都很愉快。
    就是送了鸡蛋这些人都没走的意思。
    有的还自来熟上炕了。
    林小红也明白,这是接纳她的表现。
    这些妇女跟谁关系好,就拉着谁唠嗑。
    可是想到…大驴、□□…
    emmm…还是算了吧。
    这群嫂子们太生猛,看把她家三个娃“稀罕”的。
    都快哭了好么。
    哎!哎!那老娘们你往我家小河jj上抓啥意思!
    林小红赶紧护着,可是冬天为了暖和就得烧炕,就费柴火,柴火有限,只能烧一个屋。
    现在家里就这一个屋有热乎气。
    想让孩子们惹不起,躲得起都没地方。
    啊!摔!
    还好还有俩亲堂嫂子,知道她不咋爱凑热闹。
    “行了,行了,都回吧,家里还有活儿没干呢。”
    有的嫂子不乐意走,刚起头,还没聊尽兴,走啥走。
    林小红家里又干净炕还热乎,是个唠嗑的好地儿。
    翠芽嫂子也帮腔,“赶紧走吧,都没拿活,得耽误多少,你们不走,我先走了。”
    有人带头走了,其他人也陆续跟着走了。
    林小红假惺惺留了两句客,就愉快的将人们送走了。
    关上门,大大的松了口气。
    回屋,不忘疼疼三孩子,都没少遭“毒手”啊。
    “娘给你们炒松子吃。”这活林小红早就想做了。
    听到有好吃的,三娃都很兴奋,纷纷表示可以帮忙。
    林小红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
    “行行行,一起。咱们先挑挑。”
    第一次做,加上家里松子就不多,林小红只舀了两海碗。
    先挑小土块和石头粒啥的。
    也有快捷办法。
    就是拿个芦苇做的盖帘子,将松子散在上面。
    然后双手把着盖帘子慢慢倾斜,这时候松子和泥土、石粒会很明显。
    一捡就行。
    “大江,你带弟妹去把松子洗了,一人洗一遍,松子不埋汰,用冷水投投就行。”因为是用冷水洗,怕他们玩水再冻手。
    “娘,洗完了。”大江过来报告。
    “放冷水里泡着,你们仨进屋来。”林小红拿着小背篓,里面塞了一些乱稻草,正往里放鸡蛋。
    她刚才一共收了132个鸡蛋,给出去四块四毛钱。
    她准备送娘家二十个。
    原身的娘家对她真的很好。
    她又答应原身要好好照顾她爹娘。
    更不用说原身爹娘和她爸妈有七、八分相似。
    再者寡妇门前是非多,爹娘可是她的靠山。
    感情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要有来有往。
    她又另外多拿了二十个鸡蛋,让林母帮忙换布票、棉花票或者油票。
    很可能换不到,不过没关系,她还要去趟县城的。
    林小红将鸡蛋筐弄好,放到了墙角,“这里是鸡蛋,你们别碰啊。”
    必须强调一遍才安心。
    “中午咱们吃鸡蛋吧,你们想咋吃?”林小红问仨孩子。
    “娘,不卖啊?”抠门管家·忧心忡忡·大江立马上线。
    林小红心道,卖啥卖。
    之前她没细算过,还以为几十个鸡蛋很多呢。
    可她忘了,家里有四口人呢。
    说要给孩子们补充一波营养,她自己也不能落下,在没有奶制品、肉的情况下,鸡蛋无疑是最好的营养品了。
    一人一天半个鸡蛋不过分吧,那一天就需要两个鸡蛋,一个月就是六十个鸡蛋。
    她一共才收了一百三十二个鸡蛋。
    要送娘家要换票,剩下的还不够两个月消耗的。
    卖啥卖!
    不过这事就不用和大儿子说了,省得娃多想睡不着,遂避重就轻的道,“用来换些票再说。”
    “娘,吃蛋蛋。”小江吸溜着口水表达自己的意思。
    林小红大手一挥,“吃!大江泡把木耳,咱们中午吃鸡蛋炒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