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和姜五娘走过州桥,拐进御街。鲜红的御街杈子护着御沟,不叫行人掉进去。朝云走在杈子边上,还探头望里面望一眼。
姜五娘问她:“会凫水么?”
朝云摇摇头。
姜五娘便一挺腰:“我会。”
朝云十分羡慕,但嘴上逞能:“我将来也会的。”
“嘿嘿,小朝云。”姜五娘坏笑,“你这辈子都不一定能下一趟河湖,何谈会不会凫水呢。”
“我会学会的。”朝云撇撇嘴。
她一眼盯着那御沟,姜五娘怕她真往下头跳,赶紧把她拉走。
姜五娘感叹:“你跟你姐姐还真不一样。你姐姐跟我出来,就跟我一道吃吃喝喝,问我这里叫什么,那家店卖什么。你倒好,关扑都不看,只看着这破沟子!”
朝云于是抬起头:“我还看日头呢。”
姜五娘大笑,拉着她又沿着御街,往北走去。
御街,许多人,许多轿子。
两人一路走着,偶尔也要避让车马。
忽而前面有一大阵响动,姜五娘踮脚看去,看见了一片乌压压的人,正从宣德楼处出来,沿着御街一路走来。
“怎么了?”
姜五娘说:“是大朝会的人散了,中贵人们送着各国使臣出宫,要去同文馆呢。”
行人们都避让到两边,等着这一大队的人从面前过去。
打头的使臣,便是从北境而来的契丹人。契丹国力强盛,大使也衣着显赫。头上那顶金冠,长长尖尖,形如莲叶。紫衣窄袍,腰上一条金蹀躞。副使的穿着与汉人倒是别无不同,是汉服汉冠,就是腰上也缠着金带,彰显身份之贵重。
这几个契丹来的,朝云还认得出。下面那些各有不同的使臣,朝云便认不出来了。
一队人路过,姜五娘便给她介绍:“这是高丽国的使臣,你看他们与我们汉人最像,什么都学了汉人的去,衣服帽子都看不出差别,还口口声声说都是他们自己的。看到这样的人,便是高丽国人了。”
朝云指了指后头的一队:“那那些梳了高发髻,戴着乌毡,像僧人一样的呢?”
“那些是南蛮人。他们年年都穿着僧服过来,官家年年要给他们赐服的呢。”
后面还有真腊、大理、大食等国的马队姜五娘一一说过去。
到了队尾,便是于阗国和三佛齐国,以及骑在最后的一队中贵人们。
“哎,哎!那是骆驼!”
站在朝云身前的,是四个结伴出来看各国使臣的小孩儿。
他们身边也没有人看顾,大约是附近人家的孩子。
朝云顺着他们说话,望过去。
见到于阗国使臣头戴着小金花毡笠,穿着金丝战袍,看着威风极了。他们的使臣出行,都会偕同着自己的妻子、子女,浩浩荡荡一批人过去。更奇特的是,这么大一批人在京城中行走,却不是骑马,而是骑着骆驼。
驼峰高高地耸起,人坐在上面,比骑马的都高出一截。
“小朝云,你骑过骆驼吗?”姜五娘问。
朝云摇头,却道:“将来会去骑的。”
听说大漠之中,最擅行走的牲畜并不是马,而是骆驼。
它们行走虽然不及骏马疾速,却胜在稳健耐劳,即使天干地裂,骆驼也能安稳走着。
不知王摩诘在写《使至塞上》时,是不是在骆驼上看见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俊逸诗佛如征蓬一般远出汉塞,高飞的雁儿飞入胡天。悠悠苍茫,风沙漫天,一匹骆驼一个人,踏在粗粝的沙上。
朝云看着骆驼缓缓从自己面前走过,竟诞出了点错觉,感到天也似大漠起了风沙一般,遮云挡日,瞬时间黑了。
日头不见了,伸出手,甚至瞧不见自己的指头。
骆驼还在走,人群却骚动起来。
姜五娘抬头,看见了半轮被挡住的太阳。
她看向朝云,惊诧地告诉她:
“日食!”
日被天狗食之,云月皆隐,熹光不现。
惶惑便如烈酒倾倒,酒气飘进每个人鼻头。谁都皱着眉头,惊悚这怪异的天象。
日有食,缺阳,盛阴。正月初一日食,是大不吉利的。年长的,说一句此乃天道平常,可那些出来看热闹的小娃娃们可是吓坏了。
日头被遮住,白昼如黑夜。四处都响起幼童的尖叫。孩子们在黑暗之中站不住,哭着吵闹起来。
街上忽然乱了一大片,有看不清路冲上了街的孩子,也有着急去拉孩子的爹娘。使臣们的马儿被突然的黑也给惊到了,扬蹄的也有,乱冲的也有。
姜五娘见情状不对,想要拉着朝云走。一回首见,发觉朝云已经不在自己的身边。
那群在朝云身前的孩童,大声叫嚷着,推搡着,莫名地将朝云卷入了他们之中。
“哎,哎!”朝云拉住他们,想叫他们别乱跑。天色漆黑,容易撞到什么。谁知那群孩子都把朝云当作了自己的同伴,拉着朝云,又吵着要走。
一来二去,朝云被挤到了街上。
马队大体都已走完了,仅余下于阗、三佛齐国的使臣,和一队走在最末的内臣们。
三佛齐国的马匹受到了惊吓,冲撞着绕过了于阗的骆驼,奔向州桥而去。
朝云被挤到街上,迎面忽然吹来了一股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