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可是你答应的。不能...反悔。”司栖佟眼皮沉重,近日她处理九晋又忙于招揽武臣已累得不行。
“嗯。一辈子那么长。我们都不需要着急。”谢兰芝的心也落下,小凤凰说的对, 她最近做事都在赶进度, 她自己没察觉到自以为提前做好一切就万事具备。
小凤凰说的对,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感觉到怀里的人儿已进入梦乡。
谢兰芝低头在她的鬓角浅浅落下一吻,无声道:“晚安, 我的小凤凰。”
今晚, 苻凤只是她的小凤凰。
翌日金銮殿比往日吵闹, 京臣和谢氏就像跟八晋磕上一样,屡次提起削藩策。
京臣平日冷静,今天却像吃火子药一样对八晋数落出一堆罪行。谢氏也跟风附和。
也有冷静的京臣提出一个质疑:“元帅, 众同僚提出削藩一事,臣无不支持, 只是削藩还得追溯起源。”
“元帅既护晋礼, 就无法避开分封九晋大行古周礼之人。”
正是西城帝的父亲, 太上皇。
此话一出, 司伯公顿时吹胡子瞪眼:“赵公明!你说什么?”
赵公明乃是吏部侍郎,谢兰芝接受天京后,此人刚被黄莽打入死牢,后来死牢被破他也一并逃出,却未像别人一样逃亡八晋,而是留在天京。
后来谢兰芝保留天京官员任职,赵公明就被郑国公推荐入内,后来郑国公移去九晋也想带着他,结果被他拒绝了。并主动和郑国公划清界限惹郑国公不喜。
赵公明也因此降低存在感,兢兢业业在吏部办事。
谢兰芝道:“哦,你说说看。”
赵公明道:“其根溯乃太上皇孝洪帝,于五十年大肆行周天复分封,八封王,留九晋诰命于天子。”
“九晋乃天子之都,八晋各封为王皆不可称帝,即便晋室落魄,八晋也不可称帝。多为国主。”
“如今您要伐二晋三晋,定他等一个扩大事端的罪名,最多罚一罚,罪不至死,更不能废晋。若坚持废晋反倒元帅显得小题大做。世人认为您端得还是王道!完全不符您为守晋礼的诚心。”
司伯公原以为他在批判先祖,岂料话转直接批判谢帅。他顿时冷汗连连:此人不要命了?
谢氏和京臣纷纷观察谢兰芝的脸色。
谢兰芝面无表情,她想了想,再打量殿下此人,才道:“依你之见?赵大人认为本帅大题小做,与晋礼自相矛盾,那么赵大人认为于下形势时光能倒流,可让谢军与二三晋不起冲突?”
赵公明道:“非也,臣自知此处事态乃二三晋自个摆乌龙,碰撞谢军遭灭顶之灾。但元帅若只因此为理由就废二晋,却对您半年以来励精图治而不利。”
谢兰芝点点头:“本帅认为有道理。”
赵公明见她听得进去,他眼睛一亮又趁机多说几句:“太上皇之弊政。”
司伯公顿时又开始吹胡子瞪眼:这人有完没完,又推到他先祖身上!
虽然是事实,作为子孙,祖先被非议心里肯定不舒服。
“太上皇之弊政必须得到修正,既然元帅想复晋礼,那就复到极致,从源头开始抓起!”赵公明忽然弯腿下跪,高举双手慷慨激愤喊道:“所以削藩策,臣不赞同!”
“臣认为一切错误皆从太上皇而始,作为其子孙的九晋之主有责当先,取消弊政,还复太太上皇晋礼。与四海邻邦为友,恢复朝贡仪宾。作为□□上国有义务还四海一片太平。”
如今大晋已乱,周围附属国也跟着动畩澕獨傢整理荡,邻邦间欺压邻邦,以强凌弱,若从前大晋出手还能压一压还属国一方太平,可现在大晋名存实亡各个邻邦小国趁机扩张,扩岛,占了大晋不少海岸国土,实在令人痛心。
而如今削藩却不如收复的名义显得更名正言顺。
司伯公听见爷爷的爷爷都被搬出来,他顿时站出来道:“赵公明说的对。”
司伯公开口令京臣和谢氏纷纷惊讶,方才他还急得跳脚,这会儿还赶着同意,果然司伯公之心阴晴圆缺。
京臣们听此番言论,也纷纷陷入沉思,削藩和收复只是两字之差,行事意义却差之千里。日后谢主在青史的记载也会褒贬不一。
可若是“收复统一”为帜,史上必是以褒为先。
谢氏则是直接站出来附和:“赵大人所言极是,元帅既还晋礼也得从最鼎盛时期来恢复,否则错论将导致您的决策失误。”
谢兰芝特地瞥眼赵公明,她道:“赵大人现今在吏部任职?”
“是!”
谢兰芝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从即日起你便代吏部尚书,待九晋归一,你更是推动晋礼恢复的最大功臣。”
赵公明弯腰叩首:“臣定不负大晋。”
谢兰芝并未纠结他称呼的是谁,她也听腻那些动不动说要为她赴汤蹈火的词,如今听见有人不负大晋倒是新鲜。
为天下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
赵公明与海允。这两人是真正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材。
谢兰芝令人推翻削藩策,改为恢复朝贡仪宾,在名义上更是奉九晋为正统。
九晋也因此开始并入不少逃亡商人,皆是各晋逃来的。
谢兰芝觉得光是正名还不够,还得行动,于是她将天京东门的特许交给九晋,天子门的权力交给九晋,无疑是承认九晋之主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