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1页
    而且, 对面的金骨乌虎既然已经被白狼河阻隔,短时间之内他们不可能过河追击,现在双方却像是心有灵犀般隔河驻军, 如果说其中没有默契的话,白靖文是绝不会相信的。
    不过想来并不奇怪, 因为军事本就是政治的延伸, 现在军事暂歇,双方就要回归到政治上来, 两国政治说到底就是谈, 谈不拢就打, 打不了就继续谈, 无非两个选择而已。
    在大宁这边, 现在最重要的政治是论罪, 是如何给燎人一个交待, 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追击战,直接起因是岳芝率领燕州卫军率先攻击了燎国征伐西凉的大军,随后又直接偷袭燎国炎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大宁都是战争肇始一方,且这一场事态是不可能简单平息下来的。
    须知,岳芝直接破坏了燎人吞灭西凉的大计,又千里奔袭攻打人家的京城,这不等于直接向燎人全面宣战么?这已经不是议和赔款能够平息事态了,必须要把罪魁祸首交出去,而到了这一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坏了燎人大计,触了燎人逆鳞的,不就是慕容雅博和岳芝吗?
    白靖文作为半个局中人,从京城到幽州,从通天阙到白狼河,此时此刻,联合既定的事实,他基本可以理清慕容雅博整个谋划的脉络以及背后的大概心理博弈从一开始慕容雅博逆着百官促使宣和帝与燎人进行会猎都是假象,燎人打的算盘是借此机会将宁军拖在通天阙,好让他们的大部分兵马攻打西凉无后顾之忧,只要拿下西凉,他们在大宁以北便完成了彻底统一,之后南侵大宁还是继续议和,全由他们说了算。
    而慕容雅博对燎人将计就计,对宣和帝这些人瞒天过海,他让岳芝从山海郡绕到燕州统领卫军,随后大军潜行千里奔袭,抓住了燎国国相穆如山阙的尾巴,烧了燎军辎重,断绝了燎人吞灭西凉的可能。
    至于岳芝达成第一个战略目标之后再度千里奔袭去攻打空虚的燎国炎都,这是不是慕容雅博的主意就不得而知,但岳芝既然这么做了,那就意味着跟燎人彻底撕破了议和的外皮。
    诚然,岳芝和慕容雅博所做的这一切,绝对没有在事前跟宣和帝商议,甚至没有通过兵部和都督府,他们这种行径已经超出了人臣的权限,夺取了皇帝的权威,起码燕州和山海郡的兵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他们两个人手中,成了他们随意调拨的私兵,以此类推,即便文官系统,燕州和山海郡的文官也向他们两个一面倒,否则他们突然从燕州带走数万卫军,不可能没有官员向京城传递消息。
    可以这么说,慕容雅博现在就是燕州王,岳芝是山海郡王,这两州郡的百姓、军队、文臣武将高度拥戴他们,赋予了他们不受皇权统辖、自立为王的权力,他们跳过宣和帝、兵部与中书省直接对燎人发兵,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光凭这一点,宣和帝就不可能再放过他们,朝中那些主和派大臣就跟他们不共戴天!
    但讽刺的是,他们才是对的。
    从长远来看,燎人一定会对大宁发动南侵,慕容雅博和岳芝则迫使燎人不得已将南侵提前,因为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燎人吞并西凉,彻底平定草原,在大宁北边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统一帝国,到时别说守住通天阙,就算大宁帝京都没得守。
    这一点,宣和帝跟那些主和派可以装聋作哑继续议和,但慕容雅博和岳芝不能,他们不能因为皇帝昏聩朝臣无能便视而不见,无所作为,所以他们才联合制定了如此庞杂的计划,可退一万步说,若非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他们又何必走到这一步?
    乱臣贼子反而一心救国,皇帝众臣却还在想着清算,这就是大宁朝目前的庙堂状况,这一次,矛盾已经激化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这个矛盾慕容雅博知道,岳芝知道,白靖文现在也知道。
    那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两个立场,两个办法。
    要么冤杀慕容雅博和岳芝,大宁彻底向燎人乞罪投降,要么
    换一个皇帝。
    换一个敢跟燎人死磕到底的皇帝!
    在进入行在大营之前,白靖文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总结和想法全部跟萧庆宁说了,最后,他还特别跟萧庆宁强调:在慕容雅博和岳芝的立场,萧景行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在我眼里,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了解萧景行,我更了解你。
    萧庆宁道:但我不会跟景行抢。
    白靖文:不是让你抢,我是让你知道你有那个能力就有那个可能。
    萧庆宁听出白靖文还在给她进行心理建设,生怕她不能接受,便说道:我知道,我说过我会考虑,若有机会,我会跟你商量,尽力往那个方向走。
    白靖文点头:再好不过,我会尽全力帮你。
    不过他们也要切合实际,现在萧景行确实第一顺位人,如果萧景行顺利上位,起码要比宣和帝强得多,要是萧庆宁现在欧无缘无故介入皇权争夺,在当下来说对她反而不利,别说其他人,就是慕容雅博和岳芝都不会同意,因此萧庆宁还需要一个额外的契机。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他们就进入营地之后,找了一块空地给沈玄和左胜安置伤员处置俘虏,白靖文和姜明允、林少游自然要先去拜见萧景行,只是他们才刚进入萧景行的大营,便听闻萧景行在呵斥两个宦官,他很少那般严厉,看见白靖文三人进来,脸色稍有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