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0页
    张崇明对两广开荒是全力支持的,萧瑾是将开垦两广土地作为夏国发展的一大助力,张崇明则简单纯粹多了,他只想把两广当成夏国的新粮仓。如今天下还不太平,保不齐什么时候又起战事,多一个粮仓,对夏国不是坏事儿。
    不过说归说,萧瑾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就这么吆喝别人去建设两广,肯定不会有多少人应和,但若是强行征集百姓南迁,又会引起民心动乱。
    如今最好的法子,其实是利诱。
    冯爱卿,你手底下的能人最多,这些日子在坊间引导舆论,多说说两广的好话,捡好处说。
    冯慨之眨了眨眼,有些懵:比如
    萧瑾思来想去,不得不下血本:若是前往开荒,朝廷会提供农具,至于住处,也会有人替他们建好。虽说只是遮风避雨的棚子,但也好过无家可归。以后若是他们赚了钱,自个儿还能再建新的
    这是萧瑾所能做的最大的让步了,要是再多,朝廷也负担不起。光这一项开支,就得让朝廷大出血,今年一年都得紧的花。
    冯慨之却觉还得不太够。若是那些百姓租种地主的田,地主也会提供这些,那这些优势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侧了侧头:还有呢?
    萧瑾:
    还有?这不是为难他吗,他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萧瑾问:这些,还不够吗?
    张崇明一叹:若只有这些,最后招的还是些不愿意去的。
    萧瑾挠了挠脸颊。
    顾淮南这时却开了口:听闻两广湿热,那稻谷定能一年两熟了?
    萧瑾眼睛一亮:岂止?!若算上稻麦轮作的话,一年可以三熟!
    冯慨之也忍不住心动了,这要真难一年三熟的话,那肯定有人愿意去的。
    粮食可是保命的东西,一年三熟还吃不饱吗?不仅不会吃不饱,还绰绰有余呢。
    不过边上卢扬又问:两广地带多丘陵,恐怕难以耕种。
    那倒未必。韩攸开了口。
    卢扬诧异地看了一眼这位新科状元,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韩攸谦逊道:不敢不敢,下官也只是道听途说。两广多山多水,山区可造梯田,河岸可建淤田,靠海则是沙田,湖上可做架田。凡此四种农书上皆有,只需稍稍费心,便能将两广一带变成第二个粮仓。且此地多丘陵,适宜种茶,除了开垦良田,兴建茶园亦是个不错的选择。
    冯慨之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
    没想到啊,这老狐狸肚子里面多少还是有些货的。
    萧瑾抚掌,对啊,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种茶的经济效益甚至还要更高一些,不过这个后面再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粮食。
    众人集思广益,可比萧瑾一个人在那苦思冥想有用多了。
    半天功夫,这章程就基本敲定下来了。
    临近中午,萧瑾高高兴兴地放了其他人离开,独留下徐庶。
    徐庶正等着他又要责怪什么,没想到萧瑾却道:徐大人回去之后,替朕去城外转一转,问问柳大人那水车做的怎么样?
    徐庶拳头一紧。
    这哪里是问柳承智,分明是在给他施压!
    萧瑾接连叹气:柳大人可是下了军令状,说一定会带领小徐大人等,在十日内完成水车改造。时间紧的很,徐大人觉得他们能完成不?若完成不了的话,朕可是要罚的。
    徐庶皮笑肉不笑:您放心,以柳大人的聪明才智,多半不会让您失望。
    那就好。萧瑾长舒一口气,有徐大人这句话,朕也就放心了。
    徐庶被恶心的不轻,等回来工部还是半点胃口都没有,赶紧叫了马车准备去城外看看。
    他们徐家几时变得这么倒霉,如今已经彻底被人捏住了,真是不爽!
    工部为着水车日夜不眠的时候,朝野内外就忽然刮起了一阵两广开荒的风。
    有人说,两广一带能够一年三熟,只要去那儿待上一年,就能收获三年的粮食。
    有人说,两广那边山水极好,山上河滩都可以种田,比之扬州益州也差不了多少了。
    还有人说,朝廷这回准备招人前去,两广开荒农具都已经准备齐全了,连遮风避雨地住所都给他们准备妥当。只要人去了那儿,便是衣食无忧了。
    更有人道,两广现在地广人稀,去了那儿之后不仅能发家致富,更能亲手建设两广地区。以后他们开垦的土地就是自己的田,他们建设的家园变成自己的家园。
    这些消息都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仿佛人人都去过两广,人人都在那儿种过地。
    传来传去,最后不少人都信了。尤其是那些佃户,本就流离失所,如今忽然听说有这么一块宝地,又都燃起了希望。在这呆着也是蹉跎岁月,还不如咬牙过去,给自己拼个前程。
    引导舆论这件事情,冯慨之还从来没有失过手。
    想去两广的人越来越多,萧瑾见渲染得差不多了,也正在此时下传圣旨,号召民间无地百姓前往两广进行开荒。
    才不过两三日,各地已经收集了十六万主动过来报名的百姓。大多都是家里一贫如洗的,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如此焦急地寻求吃饱饭的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