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上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是读不进去,不仅读不进去,这些字还在眼前跳来跳去,看得人眼冒金星,烦躁无比。
好不容易熬到了太阳下山,朱元璋才发现自己的办事效率直线下降,山一样的堆在桌上的文书,他竟然只看进去一小点儿。
无奈之中,他来到马秀英这里,狠狠地吃了一顿大饼,配着酸菜喝了三碗粥,才舒服一些。
舒服了,他就把鞋一脱,袜子一搭,颠颠地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泡脚。
“妹子啊——”
“怎么?刚吃过饭,你就又饿了?”
马秀英正在点灯,拿了签子挑灯花,然后又将其端到桌上来,取了针线,要做双鞋子。
“重八,标儿可长得真快啊。”
她带着一种非常温柔的笑意,像是感受到最美好的东西,慢慢道:“明明不久前还只有一小点,要人抱着走呢,现在就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天一个样,衣服鞋子也换得快,很多已经不能穿了,要重新做。”
朱元璋道:“咱说咱最近鞋底子破了,也没人问一句呢,原来你是把心思都用在儿子身上了。”
马秀英白他一眼:“你的鞋破了,下面的人能不知道?会不给你换?再说了,我看你那鞋底子啊,就算是真的破了洞,也不是走路磨的,是打孩子打的!”
老朱同志难得没反驳她,最近这段时间他在应天呆得多,一看见朱棡朱棣淘气就来气,确实发了很多回的火。
门突然响了,外面有人笃笃笃地敲门。
“谁?”
“是我。”
马秀英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过去开门,让朱标进来,关心道:“怎么了?怎么晚上来这里?有什么事?”
门外站着一个少年,头发并为束起,有些凌乱地披在身后,身上也只穿了件简单的外套,看来像是刚刚洗漱过一番。
屋子里昏黄的灯光透过窗纸照出来,照在院中的花草上、池塘里,还有火红的杜鹃花上,影影绰绰,空气是温暖的,带着婉约的气氛。
少年的影子在地上也拉长许多,正如他抽长似的身高。
马秀英眼底的柔和更多了,她这样看着,更发觉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没事,我就看看爹在不在您这儿。”
“他在呢,先快进来。”
朱标探头进卧房一看,果然见到了闭目眼神的老朱同志。
“爹?爹?”
“有事说事。”朱元璋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你是不是想问咱小明王的事儿?”
“对。我看您想了一天了,也该有决定了。”朱标问道,“您是怎么想的?”
“那你问的正好。”朱元璋道,“咱已经想明白了,要救!”
朱标在他身旁坐下,皱眉道:“为什么?”
朱元璋也很认真:“标儿,刘伯温,他终究只是个臣子,你要站在大局上看问题。”
“小明王是咱的皇帝,明面上的皇帝,还是所有红巾军的领袖,把他救出来,很多事都能方便。”
“曹操?”
“那倒也不是。”老朱同志笑道,“咱不搞曹操那一套。刘基,他看见的是小明王和陈友谅。咱呢,咱看到的是安丰,元廷,张士诚和红巾军!”
“后天,咱就领兵出征!”
他揉了揉朱标的脑袋:“标儿还没见过皇帝吧,咱给你弄来一个,让你瞧瞧!”
第43章 堂哥的志向
说后天就真的是后天。
说走就真的走了。
其实老朱同志说的什么天下、元廷、张士诚、红巾军,这些东西刘伯温又怎么会看不到,就算没他看的透彻,那也是皆入眼中。
只不过他拦不住朱元璋,朱标拦不住,马秀英也拦不住。
如果老朱同志真的是能被别人轻易拦住的、说两三句就会改变心意的一个人,那他现在就该还在寺庙里头敲钟擦地板,又或者是饿死在哪个犄角旮旯,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开局一个碗,真的就是一个碗而已,走到这步,其中的经历别人无法想象,古往今来也绝没有人可以复刻。
书房里,课间休息时间,又在心里吹捧了老朱同志一顿的朱标同学,拿起茶杯来缓缓喝了口茶。
树上的小鸟叫声很好听,叽叽喳喳,清脆如铃铛,宋濂也喝茶,眯着眼睛浅酌,悠哉悠哉地听着那动人的声音。
朱元璋走了,他总算不用再开小会了,平时负责一下朱标的课,批批作业,清闲得很,腰也不疼了,腿也不困了,连饭也香了很多,一顿能多吃一碗米。
“公子啊,你听这鸟鸣声,多么悦耳。”
朱标道:“……是很不错。”
他听到的鸟叫声在朱标耳朵里可不一样。
春天了,鸟是会求偶的。
那些叽叽喳喳的声音其实就是——俺看上了你了,嫁给俺吧!给俺生蛋吧!俺的羽毛贼顺溜!
宋师喜欢听就好……
朱标看着宋濂陶醉的神情,默默又吞了一口茶。
过了有一柱香的时间,宋濂已喝下一壶茶进肚,他站起来,那张严肃的脸上重新挂住严肃的表情,咳嗽一声,开口道:“那么我们继续,之前讲到……”
门外突然传来了不小的动静,竟然是李鲤来了。
她站在门口,敲了敲门,轻声道:“宋大人在吗?公子,公子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