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她依赖阿寅喜欢阿寅,却不是那方面的,不然还有她两位皇兄什么事?
沈兰珏瞬间扶额,他前些日子还一直记着此事,这些日子状态不大好,反而将最重要的事给忘了,还好有皇妹提醒。
“多谢皇妹提点。”沈兰珏无比真心实意。
沈兰亭虽然有心报答大皇兄的好,但也不会就这么将阿寅卖了。难得有这么个机会,她索性道:“大皇兄,不是我说话不中听,但阿寅一过生辰,家中想来是也要为她议亲了的。你与其担心她的生辰礼,不若琢磨琢磨这个呢?”
沈兰珏深以为然,他自然也是早已考虑过这些,但现在这时候显然不是他能娶阿寅入东宫的最好时候,所以还只能忍。但他已然决定私下同谢大人说明心意,请谢大人再等一等,他一定会将阿寅明媒正娶迎入东宫。
与他有一样想法的不止他一个。
崔骜的信这几天只怕已经送入谢家。
沈兰珏正色点头:“我心中有数的。”
沈兰亭不大信:“大皇兄,虽然你是我大皇兄,但你若要让阿寅做你侧妃什么的我可不依。”
沈兰珏笑了笑:“不会,我若娶她,东宫中定然只有她一人。”
第246章
谢大人拿着手中信屡屡想放下, 如拿着什么烫手山药,但要他放下他却是不敢的,他生怕再有第二个看到信上内容之人, 因此心神不宁地将信件折好。
但轮到将信该放到什么地方时他又踌躇, 只觉得放在哪里都不安全, 都可能被旁人看见。
这信还要留着给人看,谢大人也不好直接将之销毁。犹豫再三, 他将信夹到书架上最不起眼的书中, 再将书原封不动地放回去后坐在椅子上头疼。
谢夫人入内, 从仆妇手上接过托盘,眉目一番示意,仆妇们便识趣地退下并带上门, 她这才向谢大人走去,说道:“晚食也没怎么用,白白叫人担心, 便是天塌了的大事也该用了饭再烦恼。”
谢大人头也不抬,还发愁呢。
谢夫人便将托盘放在桌上空置处, 见谢大人仍是眉头不展,思忖着他果真是遇上什么难事,倒也不敢再置喙什么, 到他身旁立着陪他。
谢大人琢磨了一阵见夫人在身旁站着, 当即道:“夫人站着做什么?”
谢夫人见他这么反应, 便知道事情或许很严重,但应该还是在人的应付范围之内, 只是麻烦了些, 方悄悄松一口气。
“这不是来给你送汤喝?荇儿见你晚上没用多少东西, 特意叫厨房又去熬的。她忙, 我来送了。”谢夫人道。
谢大人点点头:“叫你们费心了。”
谢夫人移步,将汤盅推到谢大人跟前:“无论什么事,多少用些,女儿的一番心意。”
谢大人虽没什么胃口,还是没有推辞,用了两口。
谢夫人说些话来宽慰他:“琛儿如今也渐渐能跟得上书院功课,荒废的那些都回来了。再有什么大事,家中总是好好的,你且放心。”
谢大人送汤的动作一顿,神情古怪地看向谢夫人:“……还真是家中事。”
一听是家中事,谢夫人立刻严肃起来,忙问:“是怎么了?”她思前想后,不明白是家中谁出了问题,一下子提心吊胆的。
“是阿寅。”谢大人重新看上去为难极了,一个头有两个头大。
谢夫人大惊,不可置信:“阿寅?她那样乖巧。”
谢大人认可:“那是自然,阿寅是最乖巧的,只是旁人心思浮动了……”
谢夫人反应了一下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同样烦恼起来:“阿寅如今也出了孝期,眼见着年纪又到了,这没人提亲才奇怪。是有谁与你说什么了?”
谢大人起身拿信,很愿意将烦恼分享给妻子。阿寅的婚事说来也是内宅之事,妻子说不定能有更好的见解。
谢夫人满腹疑惑地将信接过,阅信时眉头越皱越紧,嘴角越绷越平,直到看到最后落款时手一抖,一个没拿稳,信直接飘飘转转落在地上。
“他真是!好大的胆!说这些狂妄之言!”谢夫人看完信后脑袋充血,简直要被崔骜气个倒仰,“我不同意,我绝对不同意将阿寅嫁给这样的人!”
谢大人看她一眼,叹:“这是崔骜。”
谢夫人柳眉倒竖:“崔骜又如何?嫁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还能强人所难,仗势欺人不成?”
谢大人心知若是走正常流程自然如夫人所言,但那是个疯子,如今又上了战场,哪能这么好对付。只怕一个不顺他意,他要大闹特闹,怎么了得。
只是若要将阿寅嫁给崔骜,那不是将阿寅往火坑里推吗?那是万万不能的。
谢夫人也知道此事应付不易,仔细思索起应对之策:“崔骜再急再横,如今也只有一纸书信寄过来,可见边关战事还是紧迫的。他只要人没过来,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在崔骜回来之前将阿寅嫁了,纵使他有万般手段,也无处可使。
谢大人自然听懂她言外之意,却摇头:“不妥,不能为了躲崔骜就将阿寅草草嫁了,那是个可怜孩子。”
“自然。”谢夫人正色,“只是先问一问她的意见,若她有心上人了,此事反而好办。若没有,咱们也早早物色。”
“夫人说的是,此事便交给你了。”谢大人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对策,很放心将事情交给夫人处理。他也不好去找甥女谈心,问问她可有心仪之人。
大约会将甥女吓坏。
谢大人这厢好不容易将重任交给夫人得了几日清闲。正值休沐,他在府上饮茶自娱,茶还没喝进嘴里,小厮通传有客登门拜访。
谢家并不似那些世家大族一样人口旺盛,而谢大人在朝中除了三两挚交以外更不站队,所以谢家有客来着实是件稀奇事。
他忽然想到什么,眉头狂跳:“来客如今在哪?什么模样?”
小厮道:“正在正堂,是个温文尔雅的郎君。”
谢大人的想法一下子被确认,他几乎知道来这所为何事,只不过不知道来的是哪位,于是焦头烂额地出去见客。
及至到正堂外,谢大人掸掸衣袍,迈步入内,待看清堂中所站何人后他立刻纳头便拜。
沈兰珏哪会受他这一拜,快步将人一把扶起道:“您不必多礼,我今日……”他事到临头,反而不好意思开口。
谢大人瞧见太子殿下后立刻放弃先前的所有猜测,当他是有什么正事要交代,一时间拿出官场其实,让沈兰珏很不知所措。
“殿下今日莅临寒舍,茅舍蓬荜生辉。”谢大人生疏地客套着。
沈兰珏哭笑不得,一臂扶着谢大人到主座前,在温柔中带着强硬地摁着谢大人坐下。
谢大人坐立不安,半推半就地被太子殿下按地坐着,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心中更加惴惴,不由试探问道:“您这是……”倒不如直说让他来得安心。
沈兰珏将人按着坐好后才向他行了个后辈礼。
谢大人立刻要起身制止,口中连连道:“使不得,使不得。”
沈兰珏无法,认真向人:“您受得这一礼,我此次前来也是有事相求。”
“您请吩咐。”一个荒诞的想法在谢大人脑海中升起,他不大敢继续大逆不道地深思下去,只老实地听从太子吩咐。
“您不必顾及我的身份,接下来的话成与不成,全凭您做主。”沈兰珏尽量让谢大人心理包袱不那么重。
“我想求娶令府上的周女郎。”他扔下个重磅炸弹,将谢大人炸得头晕眼花,立刻从主座上滑了下来。
多亏沈兰珏一直将人扶着才没让人掉下去。
谢大人心中所想虽被印证,却完全没有欢天喜地之情,只有祸到临头的慌乱。
看到谢大人一脸如蒙大祸的愕然,沈兰珏不免苦笑,将没说完的话说完:“……为正妃。”
“殿下三思!”这下沈兰珏拦也拦不住,谢大人挣脱开他跪在地上以头抢地。
“您快快请起!”沈兰珏虽然预料到谢大人得知此事后反应会激烈些,却没想过反应会激烈至此。
谢大人受到巨大冲击,除了磕头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正妃,那是正妃!
太子敢提,他哪里敢应?不对,太子是怎么敢提的?
谢大人晕晕乎乎地看向沈兰珏,试图从中读出他是否是在玩笑。
然而太子殿下看上去认真得不能再认真。
谢大人袖子下的手偷偷掐了自己一把,看自己可是在做梦。但剧烈的疼痛感传来,向他昭告着眼前的一切都真实无比。
谢大人长跪不起,沈兰珏怎能看着阿寅的舅舅如此,只得用蛮力将人硬扶起来。
谢大人一届文臣,拿他这招还真没辙。
“我是真心求娶……”沈兰珏刚开了个头就被谢大人打断。
大约是被刺激大了,谢大人说话也不再委婉。他的确觉得太子殿下是一时上头才会跑来与他说此事。让阿寅嫁入东宫,即使他同意了,陛下能同意么?
“姑且认为您是真心求娶周寅,可嫁入东宫这样大事,又怎是微臣能做得了主的?”
沈兰珏稍松口气,只要谢大人对他本人没太大意见就好。他保证道:“您放心,父皇那边我会去说服。只是如今还不算很是时候,需要阿寅她等我一等,日后我定八抬大轿将她抬入东宫。”
谢大人听了后根本没有放心下来,反而更忧虑了。看太子殿下这模样是铁了心求娶阿寅的,而皇上那边还不知是什么态度,这叫人如何放心。
沈兰珏兀自道:“今日我草率前来并非为了提亲,若提亲时我也自当大张旗鼓,绝不会委屈阿寅半分。今日来我是想请您给我一个机会,等一等我,等我将一切安排妥帖。”
谢大人听明白他的来意了,也冷静下来了。
“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殿下。”他深吸口气,“我也被您的心意所打动……”其实完全没有,他只感到困扰。
“但阿寅她到底是个女郎,叫她一直等着,不知又要等到何时呢?”谢大人尽力斟酌言辞,“若您日后因为各种原因娶不得她,她……哎。”
沈兰珏并没有因为谢大人的担心而不悦,反而很能理解地点点头:“自然,至多两年。”
“两年太久了,殿下。”谢大人含糊道,“且若有旁人向谢家提亲,谢家不好拒绝,又该如何?”
沈兰珏一下子没太明白谢大人的不好拒绝是什么意思,但也承认两年时光的确太久。他咬了咬牙,坚定起来:“一年。谢家以珍重阿寅为由多留她一年光景,一年之后,我必当光明正大上门提亲。”
谢大人在原处思考。
“若您觉得为难……”沈兰珏觉得他看上去实在为难极了,也知道自己这要求沾着些无理取闹,不由要放弃了。
求娶阿寅之事他绝不放弃,只是放弃为难谢家。
“我答应您,不是因为您是太子殿下。”谢大人虽然不与群臣为伍,却一点不笨,很有说话技巧,“但若遇到谢家也难以阻拦之事,一年之期作不得数,还请您原谅。”
实际上他答应沈兰珏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他是太子。
第247章
谢大人未曾将崔骜之事告知沈兰珏。虽然看上去沈兰珏更加可靠, 也更位高权重。若说还有谁能掣肘崔骜,太子殿下自然算是其中一位。
但谢大人浸淫官场多年,并不会因为在将要溺水时把递来的任意东西都当做救命稻草。
虽然太子殿下是比崔小将军要强上不少,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们是一样的, 有着相同的目的。只不过太子看上去好说话些,而崔小将军强势。
只是太子自出生起便是上位者, 他想要的, 只要他开口, 几乎都是由人双手奉上。他的和善在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到手后是否还存在还是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