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161节
    最近又爱上收集石头,上周他爹不知从哪位村民家里淘换了一块斑铜矿来,他差点高兴得要抱着石头睡觉。
    还非说这是水晶!
    乔茗茗“切”了好一会儿,不肯信。
    衡衡气得跳脚。
    结果宁渝洗完澡后说:它也确实算水晶。
    呃……尴尬了不是吗。
    于是乔茗茗两天前到山上找了块方解石,然后正儿八经地跟小屁孩道歉了。
    小屁孩衡衡嘚瑟好一会儿,才抬着下巴表示原谅了妈妈,且表示往后会拉着妈妈一起共同进步的。
    小孩被肯定了自己是天才后,决定抱着妹妹,去给妹妹开蒙。
    他说:“笨鸟先飞嘛,咱们现在就学,往后不怕学不过别人。”
    宁渝无语,怎么就这么肯定彰彰笨。
    彰彰鬼精鬼精的,村里所有人都说她往后是个聪明机灵的丫头,怎么在哥哥嘴里就是笨丫头啦?
    衡衡才不管这些,觉得爸妈这是受不了,觉得有自己这么一个天才儿子在,所以落差有点大。
    乔茗茗呵呵笑:“明年送衡衡读书去吧,多做几题作业就没这么闲了。”
    宁渝略微一思考,点点头:“行,明年九月份刚好满六周岁。”
    衡衡八月份生日,九月份开学,准确来说是六周岁零一个月。
    如今是七八岁,甚至九岁才送小孩去读书的,但乡下没那么严,多少能通融通融,所以六岁送去也没问题。
    衡衡如今能认识不少字,乔茗茗不是在村小里代过几节课嘛,回来就跟宁渝说过:“咱们家衡衡这程度,去上小学三年级都没问题。”
    好些三年级的小孩认识的字都不如他多!
    两人其实没有怎么刻意去教,教过数字,教过他写自己的名字和家长名字,甚至教过英语,就是没有教语文。
    他所处的环境,加上他爱看书的习惯,都能保证他语文不会差。
    也确实如此,他这两年看着看着,故事书看完了,字也学会好多了,甚至连字典都快被他翻破了。
    乔小弟拎着两块猪脚来,听到姐姐姐夫在商量着送衡衡去读书的事儿,便道:“你们当爹妈的也太心狠了,才几岁啊就送人家去读书,合该快快乐乐玩的年纪,别说村里,就是城市里有几个六岁小孩被送到一年级去的?”
    刚刚听二姐的语气,似乎还想着跳级,想着干脆把衡衡送二年级。
    乔茗茗翻了个白眼,都不爱讲他。
    她穿着拖鞋过来,接过猪脚问:“你这是去哪里忙活了,我上午去棉花地,怎么没在棉花地里看到你?”
    乔小弟坐下,猛喝水:“去隔壁黄庄了,帮忙瞧瞧他们村的菌菇,说是这茬种不出来。”
    乔茗茗倒了碗绿豆汤给他:“快喝了消消暑。”接着道,“天气太热了呗,种不出来也正常,最近干。”
    干才好呢,这样才能收庄稼。
    如今家养菌菇在全公社推广成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菌菇。
    材料足够,不管是木屑还是玉米棒子还是油茶籽壳都能当培养料。
    这玩意儿种多了还能送到收购站去,这导致里最近几个月县城竟然不缺新鲜菌菇了!
    有些村子聪明,专门腾出几间房来种,种多多的然后集体统一卖。
    虽说赚得不如卖山柚油、山葵的上阳村甚至卖鸡卖鸭卖得火热的黄庄,但也还不错。
    周主任特别高兴,他如今又把目光放在果树上。
    如果果树也能种出来,种满整个公社……往后真的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了。
    这是不归乔茗茗管,所以最近周主任都在烦着宁渝。
    乔小弟又说:“姐,这猪脚是黄庄给的,他们村今天猪不小心跑出去后来掉坑底摔死了,我去的时候正好在杀猪,然后被塞了两个,你拿去炖黄豆炖了吃吧,衡衡昨儿说想吃。”
    这么热的天,乔茗茗把猪脚放在冰水里浸泡,然后又舀了碗黄豆出来泡着。
    乔小弟凑到宁渝身边,问:“真要把衡衡送学校去?还给跳级,这往后不得还不到十四就高中毕业啊?”
    衡衡正玩着拼图呢,撅嘴说:“小锐哥哥也是十四岁就高中毕业的。”
    乔小弟眉毛一扬:“小锐哥哥是谁?”
    他没在,怎么就认了个哥啦?
    衡衡抬眸瞅他一眼,又低头:“比小舅你聪明,比小舅你厉害,还比小舅你小。”
    “所以是谁?”乔小弟捏了捏这小屁孩的屁股,“还嫌弃起你舅舅来了,当心我不给你读故事书!”
    宁渝笑笑说:“是董三叔的儿子,才十五,辈分混着叫吧。”
    自己和茗茗喊董老三是三叔,结果衡衡喊董锐又是哥哥。
    各论各的,没那么多讲究。
    乔茗茗忙好了,擦擦手道:“你多去跟人家学学,这小孩怪聪明的,也懂事。”
    乔小弟扁扁嘴:“谁都比你弟弟我懂事。”
    乔茗茗:“废话,衡衡都比你懂事。”
    说着,她哼了一声,乜他说:“你承不承认,你刚刚肯定心里琢磨着要写信回家,跟妈告状,说我明年要让衡衡去上学。”
    乔小弟一梗,嚷嚷:“那、那又怎么了?”
    敢做不敢当
    乔茗茗抬手,恶狠狠道:“敢告状当心我削你!”
    宁渝忙拉着她手说:“我帮你削,他皮糙肉厚的,当心你手疼。”
    乔小弟嚎了声:“我不活了!”
    然后躲到衡衡房间去,掏出作业来,是真怕他姐姐姐夫削他。
    第100章 喜欢的你
    榨油坊开业没吸引来多大的关注, 热度也未维持多久,因为此时正值秋收,是一年之中最为忙碌的时候。
    不过有意思的是榨油坊是为山柚油建的,最先榨的却是花生油和大豆油。
    今年村里大豆和花生大丰收, 志斌叔担心榨油坊往后工作紧张, 就想着先把这两样东西榨出来。
    董老三点头, 将烟头扔了,踩踩道:“确实要先榨榨这两样,也好让那三个小兔崽子来试试手。”
    从手生到手熟总有个过程嘛, 山柚油是顶顶要紧的东西,只能先用大豆和花生来试试。
    反正都是自个儿村里人吃, 不妨碍什么。
    于是没过多久, 村里的榨油坊中就传出来“咚咚咚”的声音,节奏感非常强,站在遥远的田野上,都能想象到那金灿灿的油从油槽中流出来, 流到油桶中的情景。
    大豆花生丰收, 交完公粮后,剩下的都是他们村里自己的。
    选出一部分来, 由收购站的评定等级,然后再卖给收购站,这也算是村子中的收入渠道之一。
    收购站收走后,村里会得到钱和票, 入账后年底一起分发。
    同样,其余的粮食也是如此。
    棉花种的不多, 只够自己村子用, 倒是今年芋头种的不错, 志斌叔说估摸着能卖个好几百块钱。
    今年呢,是收购站去隔壁黄庄拉鸡蛋的时候,志斌叔就过去和人交谈一番。
    于是,等他们下次收鸡蛋时,就顺路来把村里的黄豆和花生都给收走了。
    最后剩下的才会拿到榨油坊去榨油,今年每家每户都能比往年多分个四五斤的油。
    可别小看四五斤,如今城里每人每月才半斤油,农村人更少了,只有二两!
    因为农村养猪,所以有猪油顶着,供应上就比城里少些。
    宁渝科普道:“有些地区压根就没供应油,因为那地方就是油料作物生产区,自己就能自给自足。”
    这种地方往往会更宽裕点,其他地方食用油真的是要省着点吃,一年下来,能吃上一次油炸物就很不错了。
    反正村里油多的消息传出去后,村里就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认下不少干亲。
    什么干奶奶,什么远方姑姑……
    认来干啥?
    认来买油!
    说买不大合适,陌生人才叫买油,可我们是干亲,亲戚能叫买吗?
    叫送!至于我给他钱,那叫补贴亲戚!
    乔茗茗一家四口,总共得了二十斤的油,藏得老紧了,是半点不敢让人知道。
    这些油是边榨边分发,部分村民们压根没心思干活啊,都等着这油来润润肠胃,给秋收中的自己和家人补补油水呢。
    等这股“油热”降下来些后,乔茗茗和宁渝就赶紧把油装到塑料桶中密封着,只要保存完好,那么这些油就足够他们吃好久了。
    秋高气爽,秋风被稻谷染了味儿,劳作的声音在村中日出不穷。
    旧牛棚中,鸽子也长大许多,到了能吃的时候。
    最近夜晚,乔茗茗都掰着手指念菜谱。
    “烤乳鸽,会不会?”
    这能不会吗?
    姥爷是粤菜大厨,能不会烤乳鸽吗,这话纯属白问。
    乔茗茗疑惑:“哎,我记得鲁菜好像也有烤乳鸽。”
    宁渝:“平原乳鸽?是有,德州菜,这就跟粤菜中的咕咾肉,和闽菜中的荔枝肉差不多,属于比较相似的菜。但是平原乳鸽放了十多种的中药材,吃起来味道还是相差得比较大的。”
    “那到底是哪边先出现的?”
    宁渝笑笑:“你这个问题问得傻,咱们国家如此之大,地大物博,人口流动迁徙之时又交汇融合,有些菜早已分不清最早是哪个地方先出现。而且就不能各自都想到了吗,大家用的都是脑子,这么多人总有脑袋想一处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