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宋清清心里也很疑惑,陈艺芳会用什么借口让她心甘情愿答应给鲁娟替考呢?
陈艺芳今天并没有正式跟宋清清谈替考的事情,只是问她有没有把握考出好成绩。
宋清清给的答案模棱两可,她说:“能不能考得上,还是要看心情。”
陈艺芳也没计较宋清清的冷淡,转而去找宋清清的班主任了解情况。
班主任大约知道宋清清的家庭情况,家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却过得最苦,半夜靠喝凉水充饥。因此班主任对陈艺芳的脸色也不太好,她说:“按照清清现在的成绩,考省内最好的大学应该没问题。多复习一年,考全国最好的大学就是板上钉钉的。身为家长,你们就不能多付出一年,让她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考上京大,不仅对咱们许州市、对实验中学是荣誉,对你们家长来说也是一件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情。”
陈艺芳心里冷笑,让宋清清考京大?做什么梦呢!
陈艺芳倒是有点担心宋清清考得太好,真让宋清清考上省里最好的大学,女儿鲁娟能顺利毕业吗?
时间飞逝,宋清清刚把全部的知识要点都梳理过一遍,又多背了几百个英语单词之后,高考终于来了。
高考前最后一个周末,学校放假,宿舍腾空,宋清清只能回机械厂住。
名义上是和鲁娟一个房间,只不过鲁娟睡床,她打地铺。倘若遇到鲁娟心情不好,躺在地上的她总能被鲁娟“不小心”踹到。
宋清清刚进门,就被陈艺芳拉到鲁娟的房间,开门见山地说:“清清,马上要高考了,我问过你的班主任,她说你再复习一年,能考得更好。这次也别浪费了,你就替你姐去高考。”
“我要是拒绝呢?”
“你不是想知道你亲生父亲的情况吗?”
原来陈艺芳是用这个来跟做交换……怪不得梦里的她会妥协。
第9章 主动权在我这里
过去十六年的人生里,宋清清几乎是靠着一个信念坚持下来的。她总觉得将来的某一天,她也能够像身边的同龄人那样,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亲。
温度零下的冬天还要用冷水洗衣服的时候、半夜饿肚子只能不停地灌冷水的时候、被鲁卫明和他的一双儿女冷嘲热讽的时候……
在梦到未来之前,宋清清在这个家庭里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情就是去陈艺芳和鲁卫明的房间翻找信件,试图从中找到亲生父亲的信息。
奈何她的运气真的不怎么样,三次翻找都被抓了个现行。等待她的自然是精神和身体上的惩罚……
大概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陈艺芳才会认定对于宋清清来说知道亲生父亲的消息有多重要。
倘若没有做噩梦,没有如愿以偿地拿到钱,宋清清肯定会让陈艺芳如愿。
其实想要了解亲生父亲的信息,对于宋清清的意义是人生会有另外一种可能,这种可能绝对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可是现在,宋清清已经能够独立自主,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几乎摆脱困境,想知道亲生父亲的消息已经不再是她的执念。
同时宋清清也很清楚,她如果想要顺利高考,就必须稳住陈艺芳。
看到宋清清低着头,抿着嘴唇,好一会儿都不说话,陈艺芳就觉得有戏了。
“宋清清,我不是吓唬你,这么说吧,如果我不给你提供线索,你这辈子都不可能知道你亲生父亲的情况。这些年你也尝试过自己找线索,也跟人打听过。结果如何呢?”
宋清清终于开口说:“你现在把我爸爸的情况告诉我,我就答应给鲁娟高考。”
陈艺芳当然没有答应,她说:“宋清清,你怎么还没弄清现实呢?你要是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这辈子你都不可能再知道你亲生父亲的消息。”
宋清清直视陈艺芳的眼睛,说:“我可以给鲁娟替考,但是我的条件是两个。”
陈艺芳已经有些不耐烦,“宋清清,你认清现实好不好!主动权在我这里!”
宋清清丝毫没有以前的退让,神色平静地说:“我并不觉得主动权在你手上,我现在对我亲生爸爸的事情兴趣不是很大,我更加想知道我的亲生母亲是谁。”
此话一出,陈艺芳犹如石化一般,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宋清清!你这个不孝之女!”
宋清清往后退一步,生怕被陈艺芳的口水喷到,“您说笑了。地主跟长工说要长工孝顺,这逻辑,行不通。”
陈艺芳死死盯着宋清清问:“谁跟你说我不是你妈的?”
宋清清轻飘飘地打量一眼陈艺芳,“大家都长了眼睛好不好,我和你长得有一丁点相似之处吗?”
最终的结果是宋清清答应给鲁娟替考,鲁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陈艺芳把她亲生父母的事情告诉她。
为了找回脸面,陈艺芳当场把宋清清从家里轰走。
回家后,看到陈艺芳脸色惨白,鲁卫明下意识地以为她没把事情办好,怒火中烧地说:“我就说那个小蹄子一直以来都是阳奉阴违,就不该让她上学,直接扔去乡下我舅舅家,现在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破事!”
“你胡扯什么!直接扔乡下?说得好听,这些年时不时有人来打探宋清清的情况,看我们是不是委屈她。你现在说这些马后炮有什么意思?”
鲁卫明拍桌子说:“那现在怎么办!一万块钱都被人抢走了,我们这些年的隐忍岂不是白费了。”
陈艺芳的心情不好完全是因为深刻地感受宋清清不受控制,她甚至觉得宋清清高考之后可能会做出一些让他们始料未及的事情。
但是鲁卫明劈头盖脸地训斥她,陈艺芳心里也很不爽。
“鲁卫明!别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当年要不是我想的点子,你还在乡下种地呢,能有现在的国企铁饭碗?娟儿的高考不会有问题,你别在这里瞎嚷嚷,万一被邻居听到,后果你能承担得起吗?”
邻居没听到,鲁娟倒是听到了。她在门口听到父母的争执,首先担心的是宋清清不肯替她高考。
得知母亲已经搞定宋清清,鲁娟整个晚上都在给她妈献殷勤。
与此同时,鲁娟的得意藏都藏不住,甚至已经开始幻想去哪里读大学。五月份填报志愿的时候,鲁娟毫无压力地填了省内以及沪城的大学。
鲁超看得心里很不舒服,直接质问父母:“别人家都是儿子是宝,我们家倒好,儿子是草。”
儿子怨恨的眼神刺痛了陈艺芳和鲁卫明,在他们心里,儿子当然比女儿重要,但是有些事情不能跟孩子说得太清楚。
因为有宋清清的存在,他们正好不需要在女儿身上花钱就能上大学。儿子上大学的事情他们其实也有安排,但是事情没有确定下来,他们不能说。
这天晚上,鲁家吵得不可开交,鲁超摔门而去。
另外一边宋清清丝毫没有高考前夕被赶出家门的可怜样,其实这也是她计划中的一部分,她就是故意激怒陈艺芳。
从机械厂离开后,宋清清直接去了姚春兰家里。
其实在学校发通知要住宿生清场准备高考的时候,姚春兰就主动提出让宋清清去她家里住,她家距离实验中学很近,走路也就十几分钟。
最主要的是,姚春兰觉得清清在家里根本吃不饱,回家跟她爸爸说,姚爸爸立刻拍板说:“春兰你就把清清带到家里来,我正好去店那边看着装修。”
宋清清来的时候,姚春兰已经把她的房间收拾干净。
“清清,席子、枕头、蚊帐,我都洗好晒好了,你就睡我的床。我爸去店里,我睡他的床。”
姚家其实并不大,算起来只有一间房。为了照顾女儿,姚爸爸把靠近窗户的地方隔出一个小房间,他自己在外面搭个木板睡觉,白天的时候再把木板收起来。
宋清清说:“春兰,你和我一起睡吧。”
“那不行,我睡觉不老实。你即将成为我身边第一个大学生,我绝对不能成为拖后腿的人!”
第10章 高考结束
宋清清丝毫不敢放松,继续背单词,看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主要是季大哥给她的那份。
考前两天,专注度向来很高的宋清清却频繁走神。
她摸着季大哥的字迹,想起之前秦老师为了激励她说的话——“清清,你要尽最大努力,考上最好的大学。越是好的大学,资源越多。你的老师、你的同学都会是很优秀的人,到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的环境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你极力想摆脱的人和事,等你成为强者的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
最好的大学……她能考上京大,成为季大哥的校友吗?
她的亲生父亲在京城,她去京城会遇到他吗?
亲生父亲这些年只寄钱,却从没来看过她,难道是用钱来填补愧疚?
万一考得不理想,她上不了第一志愿的京大,还是再备战一年吗?
可她一点也不想再跟那家人有牵扯,考上大学,远走高飞,才能丰满羽翼。
“清清,快来,我爸刚学会煮的虾粥,听说港城那边很流行。”
推门进来,姚春兰一眼就看到宋清清惆怅的表情,她关切地问:“清清你怎么了?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
宋清清有点不好意思,连忙说:“没有,我刚才其实是在想,我应该考上哪个大学。”
姚春兰说:“这还用考虑吗?当然是你的第一志愿——京大!”
宋清清的语气不由得带着一丝患得患失,“京大哪里那么好考……”两个月前填报志愿的时候,宋清清刚从噩梦中醒来,她浑身的勇气要跟鲁卫明和陈艺芳对抗,脑子一热就把第一志愿填上京城大学。
倘若填志愿的时间再缓一缓,宋清清未必有当时的勇气。
姚春兰却非常笃定地说:“清清,你肯定可以考上京大的!那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无意中听到秦老师和班主任说,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快,知识掌握得很全面。你和高三的那些做同一份卷子,却比高三第一名多了差不多10分,按照往年的成绩,你就是可以上京大。之所以没有公开你的成绩排名,主要是因为不想让高三年级的压力太大。”
宋清清笑了,“春兰,我已经成功地被你安慰到了。”
“我是实话实说,又不是挑好听的说。好啦,高考生,来吃饭。”
这两天住在姚春兰家里,姚叔叔一天三顿不重样地给宋清清做好吃的,却死活不肯收宋清清上交的伙食费。
姚叔叔的理由还特别充分——如果没有宋清清牵线搭桥,他想要攒钱开餐馆,至少得三年以后。而且还想麻烦高考完的宋清清帮忙给女儿补习,让女儿以后也能考上一个好大学。
鉴于姚叔叔的理由非常充分,宋清清也就不再有任何心理负担,但是她心里也种下了一颗种子——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姚叔叔和春兰。
不仅仅是他们两个,还有秦老师、秦叔叔、季大哥,以及那些成长的路上帮过她的人。
这样一想,宋清清觉得自己的责任还不少,还是要全力以赴考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好的未来。
就这样,宋清清的心态在高考的时候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既不放松,也没有压力很大。
高考结束,走出考场,宋清清就看到姚叔叔和春兰。
姚叔叔说:“清清,辛苦了。走,叔叔带你去饭店吃好吃的。”
宋清清心里又感动,又有些受宠若惊,“叔叔不用破费。”
春兰挽着宋清清的胳膊说:“清清,别客气!那家饭店给我们打折!”
到了之后,宋清清才知道原来姚叔叔是要给她惊喜。
饭店已经装修好,可以投入营业。
在营业之前,姚叔叔给她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四菜一汤,而且有两个是荤菜。
宋清清眼睛蒙上一层雾气,由衷地说:“姚叔叔,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第二顿饭。”
姚春兰打趣道:“第一顿在哪吃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