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妻主她为何那样(女尊) 第82节
    ……
    启程之日,百官相送。
    陛下却没有来。
    薛玉霄骑在踏雪乌骓上,长发束起,着银色轻甲,底下是一身白袍。她看着暗地里跟袁家小郎君眉目传情的李清愁,慢悠悠地打了个哈欠,随意道:“你们还要互相盯到什么时候?你不累我都累了。”
    碍于袁芳拓在前,小情侣不能当面说话聊天,只可暗送秋波,光从眼神里表达千言万语。
    李清愁盯着袁意上车的背影,道:“我已封伯,要什么样的军功能封万户侯,向她们汝南高门求亲啊。”
    薛玉霄道:“唔,你若是斩下三皇女拓跋婴的首级,这万户侯当然到手。”
    李清愁居然真的考量起来。
    薛玉霄怕她真为了取敌首级而冲动,立刻按住李清愁的肩膀:“别急,别急。我随口一说,你别过于激进,伤了自己。”
    “我知道。”李清愁回,“……裴郎君呢,怎么不见?”
    薛玉霄道:“没让他来。他这个人矜持体面,对自身形象要求过甚,如果让他亲自送别,恐怕当场泪不能忍,怎么能让裴郎当众落泪呢?……我与他的情意,不是要靠眼泪倾诉的。”
    李清愁听了这话,结结实实地一愣。等到行军走出京兆五十里,才忽然回过神来,迟迟地问:“你不会是怕自己会流泪吧?”
    薛玉霄没有正面回答,转而道:“你说陛下会不会阻拦你建功立业。”
    “陛下?”李清愁皱眉,“阻拦,我?”
    薛玉霄却没直说,因为原著中这次出征其实只写了李清愁一人战功卓著的。她功高盖主,徐州百姓只知道传颂李先锋官的威名,几乎忘了皇城姓谢。在她连战连捷、将数个鲜卑大将挑落下马时,皇帝传旨休战,召大军回京。
    当时李清愁正在前线攻打三皇女的一座营垒,擒杀拓跋婴的亲军近卫,因休战旨意传来,各部犹豫之间,被拓跋婴走脱。此战虽胜,却是惨胜,东齐国力不堪继续攻打,而夏国也被狠狠咬了一口,狼狈逃离徐州,两年内都没有再犯。
    所以,薛玉霄其实是对李清愁的能力充满信心的。她身为监斩官,基本不会立下什么军功,这正是她李娘子发挥的大好时机。
    李清愁却道,“我不过小小军府将领,何至于此?我就算真能军功封侯又如何,难道她觉得我有掀翻棋盘的能力……”
    薛玉霄道:“我身为督战军,只会招来敬怕畏惧,不会有功勋的。你要是真能娶到袁意,得到袁家的支持,这新贵之名,谁会不给面子?”
    话音未落,在两人另一侧的李芙蓉驱马过来。她面容冷峻,眸色阴翳刻薄,看起来就不是很好相处,瞟了李清愁一眼,开口便是:“拜千户还穿得如此寒酸,先锋官阵前应敌,别让胡女把牙都笑掉了。”
    李清愁的甲胄并未全部覆盖住身体,只是挡住关键部位,露出下方的简朴衣装。她没回,跟薛玉霄嘀咕道:“不给面子的来了。”
    李芙蓉的视线越过李清愁,仿佛嘲笑李清愁只是跟薛玉霄搭话的一个环节。她的视线苛刻地在薛玉霄身上转了一圈,见她甲胄坚实,佩剑锋利,英姿飒爽中略带一丝宽和温柔之意,挑刺道:“沙场穿白衣,难道你亲军里有随行的男奴伺候你,为你濯洗战袍?”
    薛玉霄跟李清愁窃窃私语:“你看她连我都骂。”
    李芙蓉提高声音:“监斩官。”
    薛玉霄抬首:“别叫了。你部要是后退过我的薛氏旗,我的剑下可不留情。”
    李芙蓉冷冷道:“我麾下有逃兵?笑话,真有如此败坏名声的混账东西,我必先杀之。”
    薛玉霄无力跟她斗嘴,摆摆手,说:“好好,你能不能别缠着我了,冬天风大,呛得我想咳嗽。”
    李芙蓉扫视她一圈,冷哼一声,这才停下挑衅。但她还是没有走,而是紧紧贴着两人的马匹共行,透露出一种想靠近、又不想靠得太近的别扭之感。
    当着她的面,李清愁只好提起别的事,假装闲聊:“婵娟,你有没有听说民间有一个在荆、襄之地传教的道派……叫什么,道宗明圣观。似乎通州之地也有人信奉。”
    薛玉霄眼皮一跳,你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她面无表情道:“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也正常,是我的江湖朋友来信告诉我的。”李清愁浑然不知好友的紧张,一巴掌拍在薛玉霄背上,笑道,“我有几个江湖上的朋友也入门了,说起来,比起道宗,倒是更像什么江湖门派……教人习武射箭,强身健体,经文讲得不多,只知道有个大天女。”
    得亏讲得不多,依照周少兰几人的水平,糊弄糊弄平民百姓、江湖中人还可以,想要糊弄李清愁……薛玉霄脊背一紧,都想给她们重新编撰一部道宗经典了。
    哦,糊弄糊弄芙蓉娘也可以。薛玉霄慢吞吞地飘过去一眼。
    李芙蓉不解其意。
    “那位至圣大天女,据说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她们的信徒在各个驿站道口开设铺子,给过路的行人歇脚、提供茶水食物,传播教义。说不定我们过几日还会路过看见。”李清愁说,“明圣观这举动倒很有侠士之风,真想跟里面的大天女结识一番。”
    薛玉霄瞥了她一眼,心道,等等,我下次换个马甲见你,让你如愿。
    她一直不言不语,李芙蓉却皱眉道:“不求回报,也许就是另有所图,先施以小恩小惠,再从中图谋大事,这种事从春秋以来就不鲜见了,你还真当那是什么好人,八成也会聚众为匪,扰乱安定。”
    薛玉霄:“……”
    好像变聪明了。
    李芙蓉扭过头,忽然发问:“薛将军,你说是不是?”
    薛玉霄被她骤然一问,迟疑片刻,道:“……这些民间组织也不知道有多少,无人支持,不过是小打小闹,不用放在心上。我们还是谈谈鲜卑各个部落的合纵连横如何?”
    五千仞岳上摩天(1)
    第72章
    十数日后,永始七年正月末,行军抵达徐州。
    徐州城内已被鲜卑夏部占领,其军队所过之处,到处劫掠粮食、布匹、器具,将男子掠为奴隶收入城中,以至于偌大一个城池,竟然十室九空,一派凋敝情形。
    沿途过清河时,清河太守备军粮、兵刃等候,交于领兵的桓将军。郡守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少有的爱民如女的地方官员,她并不想让清河郡的百姓受到鲜卑胡族的侵略,哪怕获胜的希望渺茫——从历史上的交手来看,齐朝缺乏骁勇能振士气的将领。哪怕如此,崔太守依旧抱有一丝期望。
    过清河后,越接近徐州城,就愈发显露出百姓流亡的乱世景象。一行人逐渐屏息整肃,没有人能轻易谈笑。营垒驻扎在安全地带,援军一来便与地方防卫商谈了解,安抚百姓。
    驻扎后入夜,众人齐聚议事。
    桓成凤出身将门,此人虽有远见,但她本人并不善于阵前单挑。东齐已经近五十年没有出过一员可以阵前迎战的猛将。按照汉末以来的交战传统,双方擂鼓攻城之前,皆会派出大将在马上单挑,胜者不仅提振士气、而且往往还在双方交涉中能够占据上风,因此渐成传统。
    当然,也有舍弃这个传统的时候。如果主帅觉得麾下没有将领可以迎战,也有可能突然对战攻城。但这样做,难免会受到“非礼也”的指摘。
    “据探子报,拓跋婴麾下除了两千铁浮屠外,算上民兵役妇,总共加起来有一万人左右。真正具备实际作战能力的,大约在五千余人。”桓二受到探子回报,边说边呈递给母亲,“我军四倍于人,即便她们再精锐,难道能攻不下拓跋婴临时占据的一座城池?”
    桓二还年轻,又是将门虎女。她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与兵力有何关联,要说人口,她们马背上游牧放羊的胡族,难道能比得上中原人口?往常数倍于敌的时候并不罕见,依旧没有胜过。”一位中年都尉开口道。
    “铁浮屠战力强悍,人马皆披甲,寻常兵刃难入盔中。她身为皇女,麾下最多也只能拿出这两千精锐,这些重骑兵组建成阵,势如战车,无坚不摧。”萧平雨道。
    这些已有情报,薛玉霄已经差不多都了解过了。就在她沉吟不语时,桓成凤忽然转头望向她,询问道:“小将军有何见解?明日攻城是否太过突然。”
    薛玉霄抵着下颔,慢慢地道:“我们彼此双方都不清楚虚实。战力不高是真的,但兵力数倍于人也是真的。明日即便攻城,也只是彼此试探,她拓跋婴应当会按照从咱们这儿学来的传统,先派将领出城对敌,来减士气、杀威风。”
    此言与桓成凤所想大致相同。桓将军皱眉道:“她知道大齐苦无名将久矣。”
    “此事天下皆知啊。”薛玉霄感叹道,她很快又面露微笑,说,“不过将军尽可迎战便是,她不告而袭,德行有亏,我等收复徐州,占据义理,不能让鲜卑人反过来指责我们。”
    桓成凤看向李氏姐妹。
    两人虽是悍将,但没有跟拓跋婴麾下对垒之前,桓成凤也心中没有把握,她继续问薛玉霄:“你似乎胸有成竹?”
    薛玉霄道:“定战伯的武艺罕有敌手,勇武伯还未请战、便已一身杀气,往日只是天时未到,如今也要换成我们,来杀杀她们的士气了。”
    桓成凤盯着她看了半晌,想起薛玉霄在攻打水寨时的表现,决定相信她的眼光,便道:“好!只可惜你不应战,我真想看一看凯旋侯的能耐。”
    薛玉霄道:“末将不过是督战监斩之人,再者说,若纵观全局,如何能窥出铁浮屠重骑兵的阵型,以谋应对之法?”
    两人的对话并没有避让其他人。众人闻言心中一定——不知道为何,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这样的信任笃定之言,大多数时候都会产生怀疑,但从薛玉霄口中说出,仿佛便是命定天意,令人心中的信赖感油然而生。
    由桓成凤所领的十六卫为中军,李清愁、李芙蓉两人各为左先锋官和右先锋官,率一千亲军、以及左右两军的弓箭手,至于粮草辎重,俱有户部的粮草督运和大司农的幕僚统管。
    既然是试探,便没有尽全力一举而下的意图。众人在夜半议事完毕,各自散去,薛玉霄步出大帐,在寒冬腊月里往手心里哈了哈气,忽然对李清愁道:“明日用枪吧。”
    李清愁闻言微怔:“为何?我的剑术高过枪法。”
    薛玉霄想到原著中的描述,三皇女拓跋婴麾下的将领,皆以勇悍著称,不擅用盾,只要不用盾,马上长枪可以克制短兵。她并不多表露,只道:“一寸长一寸强,此兵刃可得上风……再者说,我特意为你带了一把枪。”
    李清愁随她而去,见薛玉霄在营帐中取出一把银枪,枪上缀着红缨,银光闪闪、锋锐至极。薛玉霄转挽甩了个枪花,将兵器扔给她。
    李清愁抬手接住,枪上红缨随风而动。
    薛玉霄看着她笑眯眯地想,这才是再世赵云之姿啊。
    桓成凤早以主帅名义向拓跋婴下战书,勒令她速速退离,交还徐州,然而拓跋婴却多日未回应。次日,军士晨炊用饭结束,行军而来,直压城门下。
    徐州城的城门大匾被风霜磨砺地愈发深刻,上面悬着守城官员的头颅,因为时日已久,已经腐烂得仅剩头骨,无从辨认。
    城门虽然紧闭,城楼上方却站着几个人,最中央的是一名年轻的胡女,佩轻甲,穿胡服战袍,她大约二十余岁,头发编成数个鞭子向后梳拢,以红绳系起来,没有戴盔,却戴着一张如狼一般的金属铁面罩,只从面罩上细细的银丝网中呼出热气白雾。
    就算学习了东齐多年,鲜卑的野性依旧风格突出。胡女腰间戴着一个金色的印章,手臂、手背上皆有图腾纹身,图腾有日月星辰、山川野兽。她单腿抬起踩住城墙石砖,向前审视着城下的这支军队,用鲜卑语问道:“军师,你说得是真的,把这群人给俘虏关押,齐朝的朝廷和贵族会掏出大笔赎金孝敬我?”
    十六卫中确实不乏贵族晚辈。
    她问的军师居然是个汉人,穿着胡服和厚厚的帽子,说话带一点口音,嗓子沙哑:“一定会的。殿下,你看到那位白袍将军没有?”
    拓跋婴顺着她的手指看去,见到在列阵后方,插着一柄鲜红旗帜,上面写了一个她看不懂的汉字。旗帜下方,白袍银甲的年轻将军骑在一匹黑色神骏之上,手按佩剑。因为太远,看不清面容。
    “她是京兆薛氏的嫡女,是薛氏少主。”军师道,“她的母亲就是齐朝三司之一,大司空薛泽姝。薛家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大司空营建宫殿、修筑桥梁土木,掌管山海渡,所得钱粮无数,如果能生擒她的女儿……”
    拓跋婴盯了薛玉霄几眼,道:“要是她出战……”
    话音未落,下方已有擂鼓之声。拓跋婴命令众人紧闭城门,只有两千铁浮屠列队整备,随时准备冲撞而出,压入敌阵。她在城楼上朝着下方一笑,说了几句话。
    一侧的军师便翻译过来,有人大声转述道:“桓成凤!你败给过我母亲、我姐姐,如今终于轮到了我!看到大夏旗帜,不说夹着尾巴逃走,反而送上门来!”
    桓成凤并未恼怒,只道:“不知仁义礼数的胡贼,立即投降,或可饶你一命。”
    拓跋婴听后哈哈大笑,身旁的众多幕僚也跟着大笑不止。她挥手随便指了一个人,笑道:“你去。齐军都是无能之辈,一群只会清谈的病弱女郎罢了,此良机交你,不可放过!”
    被指的将领也完全不怕,按照双方交战经验来看,盛行清谈服散的齐朝已经数十年不堪一击,这正是建功的大好时机。将领领命而去,持着一柄厚重单刀,上马从城中而出。
    她穿着胡服甲胄,戴铁兜鍪,骑在马上,身后就是两千压阵的重骑兵,阵前用生疏的汉话挑衅道:“姑奶奶仆兰延罗,杀者数百、败者上千!何人来授首——”
    她在城中听到了军师所言,目光紧紧盯着那位白袍银甲的将军。然而薛玉霄确无出战之意,只是垂首按剑,面无表情。
    在李清愁欲向主帅请战之前,右先锋官李芙蓉连请战都免了,径直驱马而出,没有一丝犹豫。她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说,持剑上前,马蹄冲入面前,与仆兰延罗的厚重单刀相撞。
    噗呲一声,两人兵刃迸出火花。
    仆兰延罗没想到她如此沉默而迅猛,居然敢立即欺身上前,一时扯动缰绳退了两步,虎口发麻,她顿了顿,又大笑道:“好娘子!我来!”
    说罢纵马而冲,两人如利刃交击,来回数十回合不分胜负。仆兰延罗越战越勇,浑身蒸腾起热气,而李芙蓉虽然不发一言,但也一身杀气,对自己身上的伤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她抽剑格挡住刀身,宝剑居然被击得卷了刃。
    仆兰延罗洋洋得意,正待一举拿下时,李芙蓉突然从身后抽出另一把剑,用左手剑猛地划过对方甲胄,离嵌入头盔只有一寸之差,割断了仆兰延罗的一只辫子、伤其右耳。
    胡女大喊一声,怒发冲冠,重刀向前直刺。李芙蓉用卷刃的剑挡住,剑身被击得七零八碎,当胸受了一击,随后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腕,左手剑刺入她身前骏马的后颈。
    马匹痛而嘶鸣,爆出一片血迹,骤然倒下。李芙蓉舔掉唇角鲜血,从马上弯腰一把抓住仆兰延罗头盔上的缨子,将她扔回自家阵中,冷漠道:“杀百败千,不过尔尔。”
    此言一落,四周鼓声急促,齐军爆发出一声惊愕震动的喝彩轰鸣。
    “李先锋官!”
    桓成凤没有想到她能胜,立即笑逐颜开,想要让李芙蓉再战时,薛玉霄忽然上前道:“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