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节
    “甚好、甚好。”阿四嘿嘿笑,“左相也瞧着喜气洋洋呀, 难道是有什么喜事?”
    阿四问归问, 也没指望人和自己实话实说,但左相今日可能是真高兴, 照实说了:“昨日传出宋王钦慕赵家小郎的风声, 本没什么, 奈何赵家人今日于亲戚的婚礼上堂而皇之地说起此事, 宋王也未否认,午时入宫向圣上坦诚心意。圣上已然应允, 说许宋王纳赵长安令为孺人。眼见得好事将近, 我岂有不高兴之理?”
    这才过了一天!
    事情发展的方向真是让阿四摸不着头脑, 要不是刚被捉回来,她几乎要立刻冲出宫去问问姬宴平是不是有把柄在赵家人手里。那赵姓的长安令是什么品色,竟也能勾上她阿姊, 真是嫌命长。
    阿四震声:“怎么可能?就他也配?”
    阿四满脸的迷惑落入左相眼中,左相笑得更欢畅:“四娘是还不知道其中的妙处呢,来日就明白了。圣上差我去为楚王也选一位品行出众的小郎, 这可是急事,我就不与四娘多聊了。”
    一件接着一件的大事, 听得阿四仿佛比其他人少过了十天半个月。阿四送走左相,然后摸不着头脑地跟着宫人走进甘露殿见礼。
    皇帝正和冬婳说笑,氛围也是非常轻松,唯有阿四带着凝重和急切插话:“阿娘, 那长安令不是什么好东西,怎么能许配给三姊呢?”
    皇帝笑:“是刚才陈卿与你说的吧, 那赵家的小郎委实没有可称道的地方,可有一点好,他家唯有这么一个小郎。”
    阿四自觉凑到皇帝手边盘腿坐下,说:“那又如何?反正太委屈阿姊啦。”
    皇帝笑着取过一枚果子塞进女儿手里,冬婳则解释:“那赵家现任家主,是一个‘瞻前顾后’的男人,当年见势不妙、明哲保身,与结发妻子相伴终身。但他又放不下生男的执念,赵家的那位夫人硬是生了五女一男,这长安令就是那宝贝疙瘩。这些年里,五位娘子陆陆续续地都已嫁出,这留下的小郎才得了诸多好处,连长安令也能坐得。”
    阿四嚼着清甜的果子,慢慢回过味来。这不就是让姬宴平娶了老赵家的“唯一的根”,啃赵家的家产、打赵家小郎、还要赵家谢主隆恩呐。
    想通之后,阿四也不急了,甚至关心起姬赤华的事:“那二姊是定了哪家,这样的人家还多么,亲王可纳俩孺人十个媵,两位阿姊府上还没塞满呢。”
    皇帝失笑摇头:“我们家难道还贪那点东西?三娘是心中气不过,拿赵家撒撒气罢了。”
    阿四腹诽,这可不一定呢,姬宴平就挺看重财帛的,她也很喜欢,尤其喜欢金子。
    吃绝户的事儿,还能通吃……谁不喜欢?
    但她到底是皇帝女儿,面上含蓄一笑:“是了,都是那长安令见人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谁能受得了,不怪阿姊生气。”
    皇帝哪儿能瞧不出她心中所想,说:“这事就随三娘吧,她这些日子忙忙碌碌也受了不少委屈。不过,从未有王府内眷在外抛头露面的,待到此事说定,就叫吏部撤去赵家小郎的官职功名,安心待嫁吧。”
    这话听在阿四耳朵里,比三伏天吃了井水里捞出的寒瓜还舒适,通体舒泰,笑得见牙不见眼:“是嘛,那真好,希望阿姊幸福。想来王府的风水好,能叫长安令……不,赵家小郎从此洗手作羹汤,从此鼎都小郎纷纷学贤良淑德。”
    说完,阿四眉头一皱,问冬婳:“今年的寒瓜呢?我怎么还没吃到?”
    照往年的例子来,她应该在前天就吃上第一口寒瓜了。
    冬婳笑答:“今年的寒瓜先送楚王府了。”
    “这样啊,那我明天去楚王府吃瓜。”阿四对阿姊们还是明事理的,二姊在外辛苦一场好不容易回来,好吃的是该先给二姊,但这不妨碍她去蹭瓜吃。
    皇帝忽的想起一事,叫来内官嘱咐两句,赐了不少奇珍和瓜果并一位太医署的医师往楚王府送去。
    阿四听了一耳朵,担忧地问:“二姊是生病了吗?”
    皇帝笑道:“二娘近来约莫有喜讯了,人难免疲懒些,你过些日子再去烦扰她。”
    阿四本来是就等着阿娘应允她明日去吃寒瓜,就能顺理成章地出门,眼见不成,她抿抿嘴,委屈地说:“眼见要有孙女了,寒瓜没得吃,出门找阿姊玩都成“烦扰”了。”
    多可怜的话,皇帝和冬婳相视,伸手轻抚阿四发顶,无奈笑道:“好吧,那就再许阿四出门一趟,只一点,你得在日落之前回宫。”
    阿四这才喜笑颜开,生怕阿娘反悔,跳起来就想往外走。阿四直走到门槛处见到在外等候的垂珠和她怀里的玄猫,才想起猫的事儿还没办,又心虚地掉头回去,探头探脑问:“阿娘,我前日里在外买了一只玄猫回来。老宫人说阿娘当初怀我时闻不得,将满宫的猫儿都养在掖庭了。我想问问阿娘,要是不成的话,我就明儿将玄猫送给三姊去。”
    “早就无碍了。”皇帝还真忘了这一茬,思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遂道:“三娘的财运够旺了,不必再送玄猫添光添彩,阿四自个儿留着吧。至于掖庭内的猫儿,就交由掖庭内官处置,若有多余的猫儿就送到诸卿府上去。”
    “谢谢阿娘。”阿四脆生生地应下,兴冲冲地带着玄猫走了。
    原来玄猫是招财的,正好旺她。
    回丹阳阁的路上,垂珠抱着玄猫,阿四则和玄猫说话,一边说自己的,一边翻译玄猫的应答,独自聊得兴起。或许是她心情太过美妙,上天看不下去,转角处安排了劫难等着,就听一道中气十足的喊声:“四娘昨日完成的习作何在?”
    阿四抬眼望去,果真见到谢大学士就在十步开外,原地蹦起逃窜,脚下生风似的跑出数丈远,紧急时刻阿四回头冲垂珠喊:“先带玄猫回家去,我过会儿再回去。”
    谢大学士到底不如阿四,内宫不是她家,她也不能如阿四一般不顾仪态卷袖狂奔,于是沉着脸就近往甘露殿去告状。
    阿四打定主意之后两天绝不见阿娘的面,以免阿娘不许她明日出门。在内宫兜兜转几圈,靠着宫人的线报,完美躲开任何和弘文馆搭边的人员,溜溜达达跨过几道门混进东宫避难。
    一进东宫,阿四就跟找到靠山似的,往小厅大摇大摆的坐,招来几名詹事府的小吏。阿四先让这两个宫人去丹阳阁和柳娘说一声自己不会去吃晚饭,让另两个小吏去弘文馆取来自己的习作,甚至让她们从东宫的崇文馆里好好找一找有没有精通字迹模仿的人才,马上翻出来帮四公主补作业。
    课是要逃的,谢师傅的怒火也要适当安抚,因此习作也是要补的。
    但让她今儿好好学习实在是太为难了,那儿有刚得了猫咪不新鲜两天就去专心的读书的主人呢?就算有,那也不存在阿四的眼里。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阿四翘着腿靠在榻上吃果子监工,耳边是内官饱含情感的念传奇故事的声音,眼底是一脸苦相留下加班的崇文馆学士。
    阿四深谙安抚人心之道,先是大吐苦水,而后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辛劳,过会儿就在太子阿姊面前为你们多多美言。
    直到那些烦人的抄写作业完成,阿四亲自审查一遍,再挑出两张不太像的放在桌案上,在崇文馆学士绝望的表情中,阿四大发慈悲说:“你们今天也辛苦了,就先回去吧,这两张我自己写。”
    两名被莫名拉来的崇文馆学士非但多写了一叠习字,还得千恩万谢地感恩阿四,最后被宫人们簇拥着离开。
    阿四心满意足地将习作收拾整齐,郑重地交到内官手上:“务必将这些都悄无声息地放在弘文馆中我的桌案上,屋里最乱的那张就是,塞在最下面,明儿我就能说是师傅没找到了。”
    内官接过,道:“这个点,各宫门都上钥了,我也无法呀。”
    阿四的智慧陡然散发光芒:“明天是朝会的日子,大学士肯定是先去宣政殿,你就挑最早的时候送进弘文馆,再带些我喜欢的干果蜜饯掩人耳目,大大方方地去,别怕,有我在呢。”
    话说到这儿份上,内官只得忍笑应下,拿着习作退离小厅。
    第94章
    隔日, 阿四掐好时间和谢大学士一前一后走进课堂,时辰尚早只师徒二人在,然而两人谁也没先开口, 安安静静地各坐其位。阿四大老远就瞧见桌角的茶点盒子, 迫不及待地打开,八只晶莹小巧的透花糍、边上配有一小碗蔗浆。
    阿四拈起透花糍左看右看, 硬是舍不得入口。
    半透明的糍糕内包裹着若隐若现的白牡丹, 犹有花香气送到鼻尖。
    阿四再三犹豫后放下点心, 让垂珠去沏两杯微苦的茶, 等候期间她走到谢大学士身边,叉手道:“昨日是我的错, 师傅莫生气了, 我请师傅吃茶点赔罪。”
    谢大学士放下手中书册, 说道:“四娘的过错我哪里敢定论呢?有圣上说情在先,四娘自然是无错的。”
    阿四努力地察言观色一番,凑近谢师傅的手, 小心握住往座位上拉扯,同时笑道:“师傅原谅我是师傅的肚量,我的赔礼还是得请师傅收下。我知道师傅是为我好, 习作我都补完了,请师傅查验。”
    谢大学士这才勉强颔首, 跟着在阿四的桌案沿坐下。垂珠适时端入托盘,其上两杯热茶是正好入喉的温度。
    正式师徒之间名分是很重的,即便是太子也要起身迎送师傅,阿四也不例外。她忍痛将茶点盒子摆在偏向谢大学士的方向, 然后请师傅先用茶点:“师傅请。”
    谢大学士接过湿润的帕子擦手,不客气地先用茶润喉, 再拿过一块透花糍塞入口,脸上的表情颇为惬意,夸赞:“食之齿醉。”
    “师傅喜欢就好。”阿四跟着喝茶吃点心,微苦的茶水在前,更衬出白芸豆沙的滋味,美妙的味道足以酥掉牙齿。奈何不如谢大学士有学识,说不出太高深的夸奖。阿四瞅数量稀少的茶点,心中谴责送茶点的内官不多带些,暗暗思考如何把做糕点的白案从东宫捞到自己手上。
    阿四也不挑剔,要是这白案有个手艺不输她的母亲、妹妹、女儿都成。
    谢大学士吃了两块就停下手,旁观阿四吃喝,等阿□□卷残云般扫荡完点心,她开口问:“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四娘昨日弥补的习作呢?”
    阿四眼尖,早瞅准习作所在,她就等着谢大学士这句话,顺势从桌角拿出一叠不甚齐整的纸张交给谢大学士,笑道:“我写了许久,手都抄酸了。”
    小孩子运笔总有失误,开小差更是常有,阿四扯破、划破纸的次数也数不胜数,谢大学士习以为常地收下这叠纸,随意翻看两页。阿四状似无意地转头和垂珠说起从东宫捞白案的事儿,实则眼珠子不住往谢大学士手上瞟,可惜没能从谢大学士的脸上瞧出任何端倪。
    没一会儿,其他的伴读们陆陆续续走入课堂。谢大学士收起阿四的习作,算是原谅了阿四昨日的欺师行径,开始今日的授课。
    阿四有时过于脱跳,学士们为将四公主的注意力抓住,总得寻摸些有趣的逸闻趣事穿插在课堂中。比如今日说起周边各国使节来访,各类译名繁复的小国和包罗万象的习俗直将阿四听得昏昏欲睡,谢大学士轻敲桌案,召回阿四一丝精神,说起一国:“东女国,俗以女为王。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其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政。1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2”
    阿四果真来了精神,凝神细听,大致明白个七七八八,和边上的孟长鹤咬耳朵:“这不比那些乌七八糟的佛说好得多?我听了就头疼,里头的恶习更是不堪入耳。倒是这东女国令我耳目一新。原来大周边上就有一直由女人主持的国家,真有趣。”
    孟长鹤也笑:“天下广阔,或许是什么都有的,只是从前我们没听说过。”
    “下回,东女国的使节来朝,我定然要去好好聊一聊。”阿四丢开笔下刚画好的乌龟,换了一张纸记下东女国的事迹。
    谢大学士对阿四声响不小的“悄悄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东女国的国王如果死去,会从王族中选立两位贤德的女人为新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3”
    裴道叹:“要是有机会,真想周游列国啊……”
    阿四不自觉写下四个数字,出于耳濡目染下的谨慎,阿四花了鬼画符似的四团墨水,微不可闻地复述:“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无有篡夺。”
    这大概是历朝历代的中原皇帝几乎不可能得到的继承人和继承方式吧。
    大小女王,共知国政,无有篡夺……谢大学士从诸国中专门挑出东女国来讲述,是无意的吗?她做了二十年的弘文馆大学士,学生从太子姬若木轮到阿四,东女国的故事她又给多少人讲过?
    谢大学士下课时说:“四娘后头还需往楚王府去,今日就不留习作了,都早些回去歇息吧。”
    阿四和伴读们一块往弘文馆外走,一路都在议论东女国的事,对于满篇男人的“正史”,她们更爱女人多的故事。几人都是从未离开过鼎都的,说起遥远的国度都带有向往的神采。
    孟长鹤说:“将来总能见到东女国的使节的,至于故事,我们的将来的史书上写就的必然是女人的故事,这样一想似乎也就不稀奇了。”
    在转角处,伴读们向阿四告辞。虽是伴读们告辞,却是她们目送阿四离开才动脚。
    四个伴读都是极知礼、也极为明事理的,至少要比阿四懂事得多。
    但“懂事”本就不会让孩子幸福高兴,而是会方便大人行事。这个获利的人可能是孩子的亲长、也可能是孩子的同伴、以及孩童长大后的那个成人。
    阿四偶尔会心疼她们,即使小伙伴们几乎可以说是占据这个时代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毕竟都是孩子嘛。完全都没有任性、哭闹的痕迹,每个人都迅速适应了宫墙内的生活,并且能反过来照顾在太极宫长大的阿四。
    真是一群了不起的人啊,阿四心想,她们配得世上一切最好的。
    除非有意安排,阿四出宫时路上是见不着行人的,禁军分立两侧,前头还有鸣鞭开道,直到进入楚王府,阿四才能嗅到一点属于她的烟火气。
    楚王府的属官和阿四已是熟人,眉眼带笑地将人引入里屋。
    姬赤华衣着宽松,靠在引枕上和玉照合起伙儿来逗长寿玩。
    前两年玉照有孕是姬赤华照料她,今儿情况倒过来,玉照一有空就带着女儿往楚王府跑。真论起来,其实也说不上是玉照在照顾姬赤华,毕竟孩子也都是楚王府上的人在照料。
    长寿是个脾气很大的孩子,一有不合心意的就要哭闹不休。姬赤华和玉照稍微不顺从,长寿就有吵翻天的架势。阿四进门时,长寿瘪嘴正要嚎,玉照手疾眼快将手里的胖金鱼塞进女儿手里,及时预防了一场持久战。
    阿四见姬赤华精神头很好,就知道怀孕没有给她造成太大负担,顿时放下心来。
    长寿也注意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来客,露出带牙的笑容。
    因为从阿姨阿姊们那里得到许多关爱,阿四对姪女也有极大的好感,高喊一声:“小阿姨来啦!”阿四脱履上床和长寿玩儿了许久,对孩子的无尽问题也一一解答,直到长寿困顿被乳母抱走。
    小阿姨立刻放弃了刚才在姪女面前苦苦坚持的形象,瘫倒在床,“小孩的精力真旺盛,我就不行啦,我也得在这儿先睡一觉。”
    明明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姬赤华忍俊不禁:“辛苦阿四了。”
    “哼哼,”玉照揭阿四老底,“你小时候和长寿半斤八两,不知道祸祸了太极宫多少花花草草。”
    第95章
    阿四捂住耳朵不听, 有意转开话题,大声问姬赤华:“我听说三姊也要纳侍男,这事也太突然了, 明明前两天三姊还与我一起挑剔赵家的教养, 如今就要纳他家的人了?”
    姬赤华笑道:“那是赵家人是有心与三娘修好的,没成想热脸贴了冷脸, 许是赵家叫三娘的话恶心了, 于是瞅准三娘的直爽脾性将事传扬开了, 想臭了三娘的声名。不过他们总记着老一套的女男风流事是女人吃亏, 没料到我们家三娘是个不要脸的泼皮,差属官上门提亲, 又让王府令向圣上请婚, 眼下弄得赵家下不来台。”
    赵家这一脉千盼万盼得来一幼男, 哪里舍得嫁出去?要是稍微开明些,也不至于早早将五个女儿都嫁了人,眼见之后就无人承袭家业, 要落到姬宴平手里讨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