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9节
    一杯酒下肚之后,沈老爷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凌千户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或许不能太急,这样罢,明天我先去军营里看看情况,然后再做考量。”
    “不过……在这之前,沈某有一句话敬告诸位。”
    沈毅环视了在座的七八个抗倭军将领,缓缓说道:“不管底下的将士们怎么想,我希望诸位能够把持得住,莫要失了咱们抗倭军除倭平乱的本心。”
    八个人齐刷刷站了起来,对着沈毅郑重低头:“我等一定谨记沈主事教诲!”
    一帮子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顿酒之后,一直到傍晚时分,凌肃跟薛威两个人,才亲自把沈毅送到了住处。
    这会儿沈毅只有三四分醉意,临分别之前,沈老爷看向凌肃,问道:“凌千户,船坞的船造的如何了,你最近去看过没有?”
    “前天才去看过,谢师傅说第一艘船已经在刷漆了。”
    说起战船,凌肃开心了不少,对着沈毅咧嘴笑道:“谢师傅说,用不了多久,咱们抗倭军就会有两艘战船下水。”
    “唔……”
    沈毅揉了揉自己有些胀痛的太阳穴。
    他头痛并不是因为喝酒,而是因为用人用在抗倭军的那些人心诡谲的伎俩。
    “那好得很。”
    沈毅缓缓说道:“等解决了抗倭军内部的事情,咱们便可以着手准备出海猎倭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内卷起来
    相比较去年,也就是洪德八年的工作,今年沈毅的工作比去年整体来说,肯定是要轻松不少的。
    因为去年是从无到有,今年抗倭军的基本力量已经建成,而且剿倭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沈毅在去年就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比如说前期的情报工作。
    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沈毅通过邸报司,派遣了不少卧底,潜入倭寇内部,正巧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倭寇团伙差不多被抗倭军统统敲打了一遍,处于整体缺人的状态,这间接的助力了邸报司的工作,导致邸报司的卧底大部分都顺利的打入到了倭寇内部。
    而这些卧底,在倭寇内部混熟了之后,又成功策反了一批人。
    尽管沈毅这几个月都在建康,基本上没有怎么去管抗倭军的事情,但是对于邸报司的控制,沈毅从来没有停止过,跟沿海几个邸报司分部的通信,也从来没有断过。
    到现在,情报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
    只等着抗倭军这边熟悉海战,火器作坊的火炮能够成功装上大船之后,沈老爷就要开船出海猎倭了。
    不过在这之前,首先要解决抗倭军内部的懈怠问题。
    其实说句实在话,抗倭军去年已经见识过了倭寇的战斗力,或者说倭寇在职业军人面前的战斗力,以抗倭军现在的战力,哪怕不训练了,远程凭借火炮弓弩,近战凭借狼筅,也能够很轻松的应对沿海的倭寇。
    这也是抗倭军内部产生懈怠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过抗倭军名字中的“抗倭”二字,实际上只是幌子。
    不管是沈毅,还是皇帝陛下,尤其是建康城里的那位皇帝陛下,都不可能甘心花费了他们两年心血的抗倭军,最终只是一个沿海的地方治安军。
    他们要的是,这支军队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最起码可以“平替”掉淮河水师,甚至于将来有一天可以北伐的军队!
    因此,抗倭军的懈怠之心,是沈毅绝对不能容忍的。
    到了乐清的第一天,因为喝了酒,沈毅早早的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沈毅就早早的起床,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之后,便亲自动身,去了一趟抗倭军大营。
    此时,抗倭军上下早已经知道了沈毅已经回了乐清的消息,沈毅在抗倭军里转了一圈,将士们训练的非常认真刻苦,丝毫没有懈怠的模样。
    不过沈毅心里也清楚,这都是做样子给他看的。
    在抗倭军里转了一圈之后,沈毅便来到了凌肃办公的院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不是野外行军,抗倭军在乐清的大营是有房屋的,而且是青砖房,不是那些土房子。
    不仅有房子,而且占地非常大,是去年那些工部的匠人顺带手帮忙建起来的。
    因为房子的质量很不错,将士们都很喜欢住在大营里,有些乐清本地的抗倭军将士,即便是休沐放假都不回家,而是留在大营里居住。
    到院子里里坐下之后,凌肃很快把抗倭军百户以军官统统叫了过来,现在的抗倭军有五千人,理论上来说应该有五十个百户才是,不过实际上抗倭军的百户远远没有满编,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二十多个百户而已,而且这二十多个人里也大多是“试百户”,一个百户手底下领着两百人甚至三百人的人手。
    之所以会形成这个局面,主要是因为抗倭军这个编制太“年轻”了。
    到现在为止,成立也不满一年。
    因为年轻,而且没有任何“空降”的官员,都是凭本事升上去,所以到现在为止,很多将官的位置依旧处于空闲状态。
    因为大家不管是军功还是资历,都不够担任更好的职位。
    很快,这些抗倭军的将官就在凌千户的院子里聚齐,不少人依旧笑嘻嘻的互相说着闲话,直到沈毅走到了众人的面前,这二十多个人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再开口说话了。
    一时间,鸦雀无声。
    沈老爷单手握拳放在嘴边咳嗽了一声,然后背着手走到最前面。
    他扫视了一眼众人,众人被他一看,没有一个人敢跟他对视。
    这就是亲手创业的好处了,这种好处导致沈毅虽然年轻,但是并没有人敢小瞧他,他在抗倭军中依旧有着极深的威望。
    沈老爷看了一遍这些百户之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淡淡的开口道:“我昨天刚回乐清。”
    “听凌千户和薛千户两位千户说,我回建康这段时间,咱们抗倭军训练非常懈怠,有些人仗着资格老,天天在军营里睡大觉,甚至酗酒。”
    说到这里,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昨天晚上,我是准备把所有不遵守抗倭军记录的人统统开革出去的。”
    “是两位千户劝住了我,让我看在去年的旧情分上,不要太过严苛。”
    说到这里,见众人的目光统统看向自己,沈毅面无表情,继续说道:“昨天晚上,我想了很久,觉得两位千户说的不无道理,毕竟去年那大半年时间,军中的兄弟们出生入死,也是出了死力气的。”
    “但是咱们抗倭军,不能这么烂下去。”
    沈毅冷声道:“我们好容易成军,好容易才对倭寇取得了优势,你们想像临海卫那般,一千人被两百倭寇杀的大败吗!”
    提起临海卫,凌肃脸面上有些挂不住了,微微发红。
    二十多个百户纷纷站了起来,齐声道:“不想!”
    “既然不想,那诸位不妨听听我的办法。”
    沈老爷背着手,缓缓说道:“昨天夜里,我想了半夜,想到了一个法子。”
    这句话是胡说的,因为沈老爷昨天睡的很香,睡得很早。
    沈毅低眉,淡淡的说道:“自今日起,抗倭军内部每个月举行一场比武,分别比试拳脚,兵器,射箭。”
    “陆上船上各比试一遍,一共六场。”
    “由百户营与其他百户营比试。”
    说到这里,沈毅看向了在座的众人,开口道:“咱们抗倭军现在,百户人数不够,只有你们二十四个人,那就暂时只分二十四个百户营。”
    说到这里,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我跟诸位说明白奖惩。”
    “二十四个百户营比武,排进前三的百户营当月饷钱提高五成。”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众人,继续说道:“试百户可酌情擢为百户。”
    “排名前十二的,提高两成。”
    “倒数前五的。”
    沈老爷面无表情,继续说道:“倒数前五的百户营,开革两成人手出营,其余将士饷钱降低两成。”
    “百户贬为试百户。”
    沈老爷环顾众人,语气极其强硬。
    “试百户降为总旗。”
    第五百三十章 下海!
    这种说白了就是末尾淘汰制度。
    但是又不完全是。
    因为沈毅并不是真正想赶抗倭军的人离开,毕竟这些人去年一年时间里,人的的确确立了功的,他只是想要给这些将士带来一些危机意识。
    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好好训练,是可能要卷铺盖走人的。
    听到了沈毅的这番话之后,在场的一种百户都愣在了原地,半晌没有说话,凌肃眉头紧皱,他站了起来,想要跟沈毅说点什么,沈老爷不等他开口,就继续说道:“前三个月的比试,就当作是演练,只发奖励,不作惩罚,三个月以后,便按照我说的来严格执行。”
    说着,沈毅瞥了一眼凌肃,继续说道:“如果有人有意见,私下里可以来找我,或者是直接去广州府找钦差大人反应。”
    沈老爷看向众人,低眉道:“再有,这几天我会花时间写一个军纪章程出来,自今日起,严肃抗倭军军纪,等到章程贴出来之后,如果有人有意见,也可以来找我。”
    “有人待不下去,不必顾虑什么,尽可以跟我说。”
    沈老爷面色平静:“抗倭军与从前那些地方上的卫所不同,没有世袭军户的说法,兄弟们如果不想待下去了,我可以帮大家联系地方官府,让地方官府把你们录入民籍。”
    说到这里,沈毅要说的话就说的差不多了,他扫视众人,淡淡的说道:“我要说的话大概就这么多,诸位有反对的,也可以当场说出来。”
    在场众人鸦雀无声。
    有一些百户的目光,看向凌肃,不过凌千户也只是叹了口气,沉默不语。
    于是乎,这场会议就到此结束。
    对于这场小会的内容,薛威这个试千户还是非常兴奋的,因为他手底下现在就管了七八个百户,沈毅刚宣布解散,薛威就拉着这些百户下去训话去了。
    很显然,薛千户斗志满满。
    而凌肃在散会之后,则是留在了沈毅旁边,没有走开,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凌肃才站在沈毅身后,默默叹了口气:“沈主事,这样硬来,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抗倭军里的将士们,绝大多数都是去年才征募的新兵,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南征北讨,消灭了数支倭寇,颇为辛苦……”
    “此时一旦比武的法子推行下去,各百户营的训练必然会一个比一个严苛……”
    凌肃叹息道:“吃些苦倒没什么……”
    “沈主事您两个月没在军中,您不太清楚,您走的这两个月,抗倭军里的兄弟们大多都觉得倭寇不堪一击,如果加强训练他们……”
    “我怕他们难免会心生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