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知道了东哥”,赵束佯装不耐烦的应,小声嘀咕:“不够你操心的!”
    魏东抄起盘子里的红枣就要丢赵束,赵束边做鬼脸边挑衅。
    小孩子对周围气氛的感知及其敏锐,赵小禾从赵强进来起一直乖巧低头吃饭,直到这会儿才跟着哈哈乐。
    中午11点50,饭毕,众人移步到院子里聊天消食。
    赵强把赵启和魏东单独叫到一旁说话,赵束看了几秒转身抱起赵小禾举高高,沈敬年不着痕迹地挡在另外三人与赵束的连线中间。
    三人聊了大概10分钟,赵启朝这边喊,“阿束,爸爸要回佛堂了”。
    意思是让赵束去告别,赵束叹了口气把赵小禾交给沈敬年,慢悠悠溜达过去。
    赵强近距离端详赵束的脸,好似不受控制一般地摸上小儿子的脸颊,满是皱纹的脸上无端生出一丝温情,他嗫嚅道:“我回去了。”
    “慢走,爸爸”
    赵束阴沉而果决地加重了“爸爸”的读音。
    赵启握住赵束的胳膊肘往后拽,魏东上前一步做出“请”的手势。令沈敬年诧异的是,魏东手指尖的方向竟然是他住了10天的宿舍楼!!!
    难道说赵束的爸一直住在楼里?
    接下来的画面正好印证了他的猜想,赵启与魏东一左一右如来时那般把赵强送进大门,继而左转上楼梯。
    沈敬年这下是真真觉出诡异了,在37度的高温下瘆出一后背冷汗。
    --------------------
    为什么没人看t_t
    怎么就没人看呢t_t
    好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大佬t_t
    第26章
    临睡前沈敬年给家里打完电话后赖在赵束的房里不走,非要赵束陪他看月亮。
    赵束斜了一眼紧闭的窗帘,把面前一堆酒瓶子往旁边扒拉,夹着烟不耐烦,“有屁快放!”
    “你为什么出门的时候戴两个镯子呀?”
    “那叫叮当镯”
    门外汉觉得这名字还真写实,可不就是叮叮当当乱响的手镯嘛,沈敬年举杯跟赵束碰了下,却不喝,只引着赵束继续聊天,“还没答完呢,为什么出门戴着,回家就摘?”
    赵束心情不好,昨晚一夜没睡加上刚又喝了不少酒,此时迷迷糊糊的,“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干杯!”,说完又跟沈敬年碰了一杯,也不管沈敬年喝没喝,自己扬头干了。
    沈敬年抿一小口,趁赵束神志不清赶紧套话:“不对,你没说实话,到底因为什么?不说不陪你喝了啊~”
    万万没成想赵束还真被吓唬住了,“不行,陪我喝”,他又给自己续支烟,身子往沙发背上一靠,叹气道:
    “小时候的事儿了,我被绑架过一次,我哥就落下这个毛病,一会儿看不见我就觉得我又被人抢了,最开始想给我戴铃铛,我嫌像狗不愿意。后来才改成叮当镯,我哥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才安心。”
    “那现在呢,你这么大人了,你哥还不放心?”
    赵束乐了,笑声苍凉却不显伤感,“现在出门在外听到叮叮当当才能睡着的人变成了我自己,呵呵,习惯了”。
    沈敬年往赵束身边凑凑,小心观察着赵束的状态试探问:“你.......你妈妈还在吗?”
    赵束转头朝沈敬年吐出一个完整的烟圈,“死了”。
    虽然已经猜到答案,但沈敬年还是心里一紧,“是年轻的时候吗?”
    赵束把烟蒂狠狠按进烟灰缸,眼里强撑着两分清明厉声逐客:“滚!”
    沈敬年躺在自己的床上,一遍遍复盘今天一整天发生的事以及事件中牵扯的人,在疑惑与醉意中沉沉睡去。
    凌晨3点,闹表准时响起,沈敬年用2分钟简单洗把脸,随后缓步自东向西穿过走廊,轻声敲响走廊尽头的房门。
    沈敬年刚敲一下,门应声向内而开,显然门内的人早就在等。
    凌晨4点,沈敬年躺回床上,瞪了半小时天花板,最终敌不过睡意,再次沉沉睡去。
    清晨5点,刚睡着不久的人猛然惊醒,眯着眼睛掏出枕头下的手机,低声咒骂。左右睡不着,沈敬年顶着俩赵束同款大黑眼圈下到院子里呼吸异国他乡的新鲜空气。
    半边身子刚探出楼门,正看见舅公在院子里摇着大蒲扇喝茶。
    沈敬年上前打招呼,“敏戈喇把”。“敏戈喇把”,缅语“你好”,是沈敬年为数不多会说的缅语。
    舅公递给沈敬年一只茶杯,“早啊,俊后生”。
    沈敬年惊掉下巴,“您会说中文?”
    “会啊,我是广东人”,舅公坐在小马扎上摇蒲扇,老神在在的样子。
    沈敬年咧嘴乐,贼兮兮凑到舅公身边,“舅公,咱俩聊会天儿呀~”
    “你是想问关于二小子的事儿吧?”
    沈敬年被戳中心事也不怯,连连点头。
    “你看二小子现在一身本事,这小子小时候比现在还邪性呢,刚会走路就会挑石头!”
    沈敬年觉得老爷子在跟他开玩笑,“您这算蒙我了,刚会走那会儿话都说不全呢吧,还能挑出个一二三?”
    舅公一板脸,“年轻人见识浅,你们是没见到二小子小时候,一大堆石头,他围着跑几圈后一屁股坐上哪块,哪块绝对是这一堆里质量最好的!一开始都觉得是巧合,可是回回这样,大家才发觉这小子是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