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嫁到 作者:半湖纱
分卷阅读16
,“都依大小姐。”
大小姐这番情形,媛媛都答应了,我若再说不,就是不知好歹了呢,而且本来也就是搭火过日子而已,大大方方倒没什么,若是扭捏了才真正尴尬呢。
童宣想到这里,也跟着点头,“嗯,都依大小姐。”
“咳咳,正元节前后,什么东西都涨价,赶在这个时候办婚宴,咱家只怕要大出血了啊,咳咳咳……”
童宣这时挺起了小腰板,“不是我说,大小姐,这钱可省不得,既然办了就要办像样的,不能让村里人说咱们抠门。”
重玲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在一旁附和道,“就是。”
“罢罢罢,千金散尽复还来,重玲,去,把咱家的积蓄都拿出来,交给童宣,务必把这场婚宴办好了,让各位乡亲都吃的尽兴。”
重玲依言取了钱袋交给童宣。
童宣领了钱,并不着急去张罗,吃完午饭,照旧摆弄缸炉,她已经打好了小算盘,初五就用烧饼做主食,这可是无形中的广告,只要来坐席的乡亲吃着好,一传十十传百,这缸炉烧饼就出名了,牛杂汤的摊子离村子极近,烧饼的名声传出去后,将来不仅可以做码头上的生意,连村里的生意也可以一起做呢。
因想着这烤烧饼将来是要交给重玲做的,童宣将缸炉清洗干净后,便让重玲在缸炉里生起炭火,然后往炉壁上刷水测试炉温,自己则忙着和面,做酥,拌馅,掐剂子,擀烧饼。
林媛在旁边看着,觉得这个时候的小厨子好似变了一个人,气势堪比坐在太和殿御座上俯视百官时的自己,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小童,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受到感染的皇帝陛下也闲不住了,卷起了袖子。
童宣摇头,“媛媛你坐着就好,等烧饼做好了,你尝尝味道,你说不好吃,我就重新调馅,直到你满意为止。”
林媛点头,“这个就交给我吧。”
要说用膳,没有比皇帝陛下更讲究,更挑剔的了。
虽说众口难调,但连天下第一挑剔的皇帝陛下都说好吃,天下没有几个人会说难吃吧。
况且林媛的味觉远胜常人呢。
“不行,炉温太高了,你看水一刷上去滋滋声太急,如果这样就把烧饼贴上去的话,会因为水份蒸发过快,很容易将烧饼烤糊,所以要往炭火上洒上些草木灰,将炉温调低”童宣擀好烧饼,重玲还没有调好炉温,童宣便拿起刷子,一边刷水一边教重玲,“像这样水刷上去后滋滋声不急不缓,就可以贴烧饼了。”
重玲认真听着,不时点点头,“我晓得了。”
第一炉烧饼出来的时候,林媛尝了一口,“饼味极香,但馅的味道淡了些,而且也不够酥脆。”
童宣自己也尝了尝,“嗯,味道和口感都欠佳,重新调馅,再来一炉。”
重玲也吃了一口,“我觉得这味道就行了。”
童宣摆手,“还有时间,能做好,就尽量做好。”
为避免浪费,每炉只贴几块。
到第三炉的时候,小雪辽也加入了试吃的队伍,“又香又酥,好好吃喔。”
但林媛依然摇头,对馅的味道不满意。
童宣便再次调整佐料的比例,再烤一炉。
如此,直到第八炉的时候,林媛才点头道,“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馅味鲜美,别有风味,甚好,甚好。”
莲净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咳咳,你们只顾在外面吃的尽兴,把我这病人抛在屋里不管不顾,咳咳……”
童宣连忙拿来陶碗,拣了两块刚出炉的烧饼给莲净送去,“大小姐你也尝尝。”
莲净吃了几口,点头道,“味道是不错,可就是里面放了肉,咳咳,初五办宴席光是烧饼只怕就要吃掉一二两银子吧,咳咳咳……再给我拿几块来,晚饭我就不吃了,烧碗蛋花汤润润口就行。”
童宣又去烤了一炉,给莲净端了几块去,烧了一锅小葱蛋花汤,服侍莲净喝了,跟林媛重玲几个便在庖房围着小桌子坐下来,吃烧饼当晚饭。
第二天,童宣家要办喜宴的事一传开,山河村顿时热闹起来。
水生家的牛车一大早就欢快地出动了,载着童宣、长顺、海生几个到城里买了食材回来,水生媳妇和长顺媳妇则领着婆子们各家征招宴席要用的桌子板凳,“记着初五要用,到时候可一定要腾出来。”
办喜事用的东西,多少都沾点喜气,各家都乐得点头,“行,三嫂子你就放心吧,听说宣哥的媳妇漂亮着呢?”
“可不是,所以宣兄弟开心呐,办喜宴下了血本,席开三十桌,按城里酒楼包桌的规格,每桌十四道菜,荤菜过半喔,到时候不仅要把桌椅板凳腾出来,肚子也一起腾出来,好好吃点油水!”
“那我们头天晚上就不吃饭,一定腾个空空的肚子出来。”
媳妇婆子们一起笑,“行,就这么说定了,宣兄弟可是在城里酒楼做事的,厨艺了得,到时候都来尝尝宣兄弟的手艺。”
“一定一定。”
☆、第12章 那些人真是讨厌
初五早上,莲净扶病为新人布置新房,第一件事就是让重玲和雪辽将童宣的床搬到库房去,“新房里放两、张、床岂不笑死人?”
搬出去就搬出去,等晚上宴席散了我再搬回来。
童宣吐了吐舌头。
转脸去看林媛,唇角依然是柔软的弧度,含着一弯浅笑。
呃,如果一天媛媛离开了,自己一定会无比怀念这清浅却隽永的笑容吧?
山河村并不大。
能上得了台面、够十人围坐的桌子,全村也就找到了十张而已,而且院子的空间也只能摆十来张桌子,还要给喇叭唢呐班子留地儿,再多的话就显的拥挤了,上菜都不方便。
童宣跟水生、长顺几个商议了一下,决定三十桌喜宴分三茬坐,下午申时第一茬席,酉时第二茬席,戌时最后一茬。
路远的,平时不怎么走动的,第一茬坐,家离的近,平日来往比较多、关系比较好的,在庖房搭把手办事的,则留在最后一茬坐席。
掌勺的厨子就童宣一个,一群媳妇婆子打下手,在庖房里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很多村民早早就来了,有需要搭把手的就帮着做点事,闲下来时,则或蹲或坐,在院子侃大山说段子,不时便笑成一片。
有些少儿不宜的段子,童宣听了白净的小脸烧的通红,好在手头上一直忙的闲不下来,身旁的媳妇婆子们只当她是累的,都没多想。
分卷阅读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