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257
    杀赵永年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生儿子赵奕宏。

    “赵二郎杀了赵永年?这不能够吧。”赵四娘喃喃自语道。

    迷糊的她终于想起来“赵奕宏”是赵二郎的大名,可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老赵家那个贼窝里唯一心善的孩子会谋杀亲父。

    赵四娘连珠炮似的发问道:“凭什么这么说?人证物证都齐全吗?还有赵奕宏他认罪了吗?”

    王容见赵四娘如此关注自己所说的内容,不由得嘚瑟了起来,卖弄道:“案子里的详情一般人是不可能了解得很清楚的,最多也只能听说个梗概。可我是谁呀?我能是一般人吗?别人知道的我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我也知道……”

    赵四娘在心里翻了无数个白眼,却在脸上扯出一丝微笑。恭维道:“是是是,王公子可不是一般人。那么厉害的您现在就给无知的我讲讲这件案子的详情呗!”

    王容微微扬起头,傲娇地哼了一声,方才讲述起来:“如今的静海县令皮茂声最是昏聩。他办案子不讲真凭实据,从来就只认银子,手上冤假错案无数。不过这回他倒不是乱判一气,这办案还算有理有据。

    “县衙的仵作仔细检查过赵永年的尸身,他身上共有两道深浅不一的刀伤。右侧肩胛骨一刀,心口一刀。右侧肩胛骨那一刀较浅,无关紧要,而心口那一刀极深,中刀后绝无生理,应当就是致命伤。由此可以推断,赵永年在火灾发生之前就应该已经气绝身亡。

    “至于官府为何会认为赵奕宏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其一,最初起火时家住赵家老铺的他没有随众人一起逃离火场,甚至当时没有人在火场附近见过他的踪影,直到火势差不多控制住了才看到姗姗来迟的他。这点就很让人怀疑。其二,赵奕宏在冲进废墟里徒手翻找赵永年时,双手受了严重的烫伤,把他送去济生堂就医时,申大夫并没有在他身上找到其他伤口,却在他的衣摆上发现少量干涸的血迹,这点就更让人怀疑。再结合有人证实,火灾发生前几天赵奕宏曾连日在赵家老宅和赵永年发生过激烈的口角,说过自己恨透了赵永年,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这就具备了杀人动机。

    “如此一来,可以称得上人证物证俱全。即便赵奕宏熬刑拒不认罪,被判有罪也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儿。”

    赵四娘前世就不大懂法,到这儿之后也没长进到哪儿去。不过看着法律题材的港剧长大的她至少知道。以上所说细论下来都只是间接证据。放在前世,就凭这些多半还不足以定罪,要判有罪往往还须拿出更为强有力的证据来。然而,这儿可不讲究什么“疑罪从无”,要是官府怀疑你有罪,你却无法证明自己无罪。那对不起了,你就是有罪,无数冤案就是这么来的。

    赵四娘眉头微蹙,这种法律环境对赵二郎非常不利,要想洗脱罪名,完全得靠自己。她很想知道始终没有认罪的赵二郎是如何进行自辩的,便问道:“关于这些疑点,赵奕宏是怎么解释的?”

    王容翘起二郎腿,幸灾乐祸道:“哎呀呀,那傻缺还不如不开口呢!坏就坏在他那口供上了。问他那天晚上去哪儿了,他最开始说哪儿都没去一直呆在家里,被证实说谎后,又改口说去镇外的河边喝酒去了。那就问他具体是在河边的哪一处喝的酒,那酒又是从哪里来的,装酒的器皿如今在何处。这一连串的问题下来,他当即瞠目结舌,先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愣了半晌才说出了个地方,又说那酒是从他爹的藏酒里悄悄拿来的一小坛烧刀子,至于酒坛直接扔河里了。根据他的陈述,捕快去那地方实地查看了一番。结果发现那一带的河水干涸了大半,剩下的小半也结了冰,这就跟他所描述的‘河水潺潺’的景象不符。而且在这种河水无法流动的河里酒坛自然不可能漂走,但捕快不要说酒坛了,就连碎陶片都没找着一块。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只推说自个儿喝醉了记错了地方。然而,问过当晚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当时神智清醒,毫无醉态。最后问他身上的血迹是从哪儿来的,他直接答不知道。这口供招的,一下子就把罪名坐实了。别说皮茂声那蠢货要逮他,是我也要抓他呀!”(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 大义灭亲

    虽然赵四娘已经好几个月没回过静海,但自从上次在梁研那儿惊悉肖永业回乡的消息后,她就意识到自己对老赵家缺乏掌控,错失了很多重要情报。于是她很快就让经常返于静海和府城之间的张和泉多加留意赵老家那边的动静。

    据张和泉所说,中秋节前肖家人就被赶出了赵家村。不过他们并没有走太远,转身就去了长乐镇,住进了赵家老铺。自打他们和二房一起搭伙过日子,赵家老铺的后院里就一直鸡飞狗跳,没有一天安生过。

    赵四娘对肖家人自然是深恶痛绝,可对被他们骚扰着的二房也同情不起来,乐得看他们狗咬狗。她原想深挖一下这两伙人之间的是非来找点乐子,不巧的是张和泉前不久带着李翠莲搬去了窑场,年底作坊又忙着交货安排不出人手来顶替他,就放松了对老赵家的“关照”。却不想“失联”不到一个月,赵家老铺里竟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惨案。

    诚然,赵二郎确实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就此认定他是真凶未免有些武断,这起案子里面恐怕离不开肖家人的影子。

    赵四娘深深地看了王容一眼,似笑非笑道:“都说‘民不举,官不究’。咱们静海县衙多年来一直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据说那位皮知县和前任半斤八两,也不是个勤快人,绝不可能主动去调查民间的一起火灾。我就奇怪了,是谁那么具有正义感,把赵奕宏告上官府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呀!即便几年前新修的律法鼓励老百姓申冤,如今敲登闻鼓可以不必吃那二十记杀威棒。可你要知道,咱们小老百姓最怕沾上官司了,千方百计躲还来不及,主动去告状?除非是为了至亲伸冤,才能豁出去。”

    赵四娘一脸讽刺,特地重读了“至亲”二字。

    王容见状,本欲给赵四娘解惑。却有些膈应她对某人的评价,又卖关子道:“说不定静海县的百姓在朝廷的教化下,涌现出无数正义之士呢?也不一定非得是至亲才肯为别人出头吧!”

    赵四娘嗤笑一声道:“首先,那么大的火。火场周围肯定一片混乱,忙着救火还来不及呢,谁还有空特地去记不相干的人在不在场,也就只有‘至亲’才会注意到,而有没有一起逃出来就更是只有‘至亲’才会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