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让安国公在傅轩和傅梅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么,安国公也必然只会选择傅轩,而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傅梅。
不是不够疼爱傅梅。
而是再多的疼爱,也敌不过傅轩这个儿子在安国公心里的重要性!
……
正当众人私下里议论纷纷,就差没有惊动那些与老国公和老夫人交好,如今,同样是各府老太爷和老封君一般存在的故交好友时,安国公府的“姻亲”淮南王府,也曝出了同样的事情!
如安国公一般,淮南王也将管家权交到了“真爱”李侧妃手里,并频繁地带自己与李侧妃的一双“真爱结晶”出席各类宴会,就只差没直截了当地挑明这对庶出儿女,才是自己唯一期盼和看重的!
而,淮南王妃诞下的那双儿女,虽占了府里“嫡出”的身份,但,遗传自他们生母淮南王妃那“脑残”一般的为人处事理念,让他不能亦不敢将淮南王府交到这样的人手里!
不然,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老祖宗呢?!
……
也是到了这时,那些当年和安国公、淮南王曾交好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后来,因为理念的不同而终成陌路的世家勋贵当权者们,也终于明白了最初见到这两人时,心里就曾浮现过的那抹犹疑和诡异的情绪由何而来。
这两人那屡屡不谋而合的言谈举止,从某方面来说,像不像一对儿心有灵性的“双生兄弟”?
淮南王五六岁时,老王爷就因病去世,而,老王妃也不过在皇帝为淮南王赐婚后,苦熬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若非如此,即便在宗室勋贵中,处地一种“低调透明到边缘化”的程度;即便宗室中地位崇高,硕果仅存的那几位长辈,没有谁有那么一个管别人家事的闲情逸致,就连“一国之主”的皇帝也不会随意插手的情况下;淮南王也不敢做出宠爱李侧妃这位和他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谊的“前未婚妻”,并以一种默许和放纵的姿态,任由李侧妃生下府里的庶长子和庶长女。
若非淮南王妃是安国公府上一代嫡长女,身后站着整个安国公府,指不定淮南王早就想法子除掉淮南王妃了!
就连佟涵梦和佟清睿这双嫡出儿女,也是淮南王妃在安国公府明里暗里给予的支持,再加上自己使出来的诸多计谋,才在淮南王和李侧妃两人的严防死守中怀上并养大的。
然而,说实话,所有知晓真相的人,都不同情和怜悯被淮南王和李侧妃两人的这段“虐恋情深”爱情故事给拖下水的淮南王妃,更没那么一个为淮南王妃出头的闲情逸致,包括淮南王妃的嫡亲父母老国公和老夫人,以及淮南王妃自诩的倚杖——安国公府。
自己选择的路,哪怕跪着,也要爬完。
既然,当年,淮南王妃胆大包天地在“宫宴”中算计皇子,那么,反过来落入该位皇子的算计中,不正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一报还一报”吗?
至于安国公?
从某方面来说,走到如今这种几乎可以用“众叛离亲”这样字眼来形容的程度,还真是自己“作”出来的。
要知道,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不论在太上皇,抑或是当今皇帝心里,都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不然,这两位天下最最尊贵大佬,也不会本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想法,将长公主下嫁傅四爷。
第724章 曲终人散繁华尽(2)
安国公这个爵位,因累累军功而受封,那么,作为上一代的嫡长子,曾经的安国公府大老爷,如今的安国公,本就应该亲上战场,以自己的实力得到两老留下的人脉的认可!
而,安国公又是如何做的呢?
如所有的“二代”们一般娇生惯养长大,不识人间疾苦,颇有些易哄骗的“傻白甜”大少爷的习惯,也就罢了。
毕竟,军队是一个大炼炉。
不论是作天作地,让人头痛又万分无奈的纨绔子弟;抑或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风一吹就能吹跑的文弱书生;再或者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少爷,一旦被扔到军队里,那么,都能在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的时光中蜕变!
不过,这一切,也是有前提的。
——这些世家子弟的长辈们要“舍得”!不要一边将人塞到军队里,嘴里说着任由军队随便操练,绝不心软之类的话;一边却又私下里令人保护,频繁地书信往来,殷勤地派人送来各类吃食衣物。
不然,别说三五年了,哪怕十年,二十年,这些人也终究会是混日子的“纨绔子弟”!
当然,这样的情况,按理来说,绝不应该发生在安国公身上。
毕竟,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那是真正为大唐王朝边疆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不说其它的,单单“不畏难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杀伐果决”的信念,就不会因任何人和物而有所动摇。
可,架不住这两位长驻边疆几十年,这期间,因为边疆的不稳定,再加上安国公府这一代血脉子嗣稀少,故,夫妻俩才会应了太夫人的请求,在儿女刚刚记事不久,就将他们送到了京城,养在太夫人膝下!
一为保儿女平安,二为让儿女代自己尽孝。
可以说,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的出发点是好的。
只可惜,他们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算到“世事变迁,人心难测”。
太夫人不知道一族嫡长子的重要性吗?尤其,还是安国公府这种以军功封爵,从某方面来说,也算是“军人世家”的家族!
当然不是。
只是,这世间,有谁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叔伯夫君和儿子一个又一个地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这与所受的“国家重于一切”的教育理念无关,也与自己得到的来自于家族特有的世家贵女精英级别的培养无关,更与自己“阅万卷书,也同样行了万里路”而培养出来的眼界心胸无关,而是纯粹的一颗爱子之心!
尤其,在自己生养的四个儿子相继战死沙场,就连唯一存活于世的幼子,也被迫担起父辈的责任,和自己的媳妇双双奔赴战场,一走就是近二十年的情况下!
如此一来,太夫人基于种种考虑,做出“养废”安国公这个嫡孙的念头,也就有理可循,更是情有可原了。
但,这并不代表驻守边疆几十年期间,曾数次赶回盛京休整,并与太上皇汇报军务的老国公和老夫人这对被边疆蛮夷们冠以“罗刹”称谓的夫妻档,就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毕竟,这世间,谁不追求所谓的“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征战边疆二十年,从某方面来说,也算是在军中圈了一个地盘的老国公和老夫人,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