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高,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几件屋子并排而立,第二种是绕着方形围起来,取个方位做门。前一种就像他们现在住的,只有光溜溜的屋子;后一种推门进去就有个门厅,像村长家和草儿么么家,都是那种式样,只不过村长家的大气得多。
桃金娘酒和这个月的米酒卖出去,手头的钱也有些底气了,张小柳自然也想盖这样的屋子。除了他们每人一间要住的屋子,他还想将灶间、酿酒屋独立开来,还有小麦和小松的书房也要准备上。
养鸡的竹林离张家也就两刻钟就能走到,张小柳画好以后就带着纸出了门。
“李声叔,今天你来喂鸡啦?”赵李两家为了节省劳动力,早就商量好每天这里只来一个大人,带着两家的人在这里干活。现在小鸡喂的主要是煮糊的红薯藤和糠,偶尔还掺一点红薯去煮。
张小柳来到竹林的篱笆外,就看到李声提着木桶,正从外面的水沟里打了水进去。他们每天除了喂鸡,隔几天还要清理一次鸡粪,白天要清洗鸡棚,否则太脏熏得不但人受不了,鸡群也会受不了。
“柳哥儿,你也过来看麽?”李声看到他也很高兴,虽说之前就说明了他不参与喂养的事,但是他还是常常过来看,对于怎么喂食和清理竹林偶尔也会出些主意。
“我就是随便过来望望。”张小柳说得有些心虚,他过来原本就是想找李声问些盖房子的事。这里盖房子的人虽然不能自成一种职业,但是也是要论些技巧的。之前就听说过农闲时候,村里有些人是专门帮人家盖房子的,李声就是其中一个。平日里帮人家修补修补房顶,要是有人盖房子也会去帮忙,按村里的普遍行情,一天也能赚十来个铜板。
跟着李声在竹林里走了一圈,现在的小鸡还不习惯单独行动,没有母鸡带着也是一群一群的在一起。大部分木槽里都还有干净的水和鸡食,周围也整理得比张小柳原本预想的还要干净。毋庸置疑的,在这件事上两家人都是全力以赴。
“柳哥儿,小麦去学堂认字认得怎么样啦?你手里拿着的是他写的字吗?”李声看着张小柳手里一直拿着的东西,有些好奇地问。小麦去学堂的事,他们也跟其他人一样看到小麦天天准时地背着布包出了村子才敢相信。为此林草儿还特意去跟他说过,让他莫要被弟弟闹腾几下就顺从了。
“不是,这是我拿了小麦的纸胡乱画的。李声叔,这个月我想找人帮忙盖房子,可是不知道该找谁帮忙呢?”张小柳原本看他很认真地在检查周围的状况还打算等他忙完了再说,没想到他竟然主动说起手里的画,就顺势提了出来。
“柳哥儿,你们家要盖房子?可是……”李声听了前半句,刚想说这些读书人的纸太贵,要省着用,接着听完他的话,又大吃了一惊。他是从林草儿那里知道柳哥儿有本事,酿了酒还能卖到镇上去,赚了一笔钱。现在村里对于他酿酒的猜测很多,但是他们都没有站出来说过。只以为他上次一口气拿出二两银子已经很了不得了,没想到紧接着就开口说要盖房子?
“什么?李声叔知道的,我们家的屋子恐怕撑不过明年的雨季了,如果不盖新房子,连今年冬天也不好过吧?”李声性格爽朗说话也快,偏偏这次只说了一半,张小柳疑惑地望着他。他们家屋子的状况李声叔是知道的,别看现在这么热,他也听人家说过,冬天的时候可是又冷又潮湿,很不好过。
“没什么,柳哥儿想盖多大的?”李声把手在抹布上擦干净,心想是自己之前想得差了,如果手里一点银子也没有,他怎么可能把二两银子都扔入养鸡这里?
“里面八间屋子,上下各四间,中间铺个天井,这样行不?”张小柳把画好的纸递过去,虽然他从未被发现过有画画的天分,可是勉强还是用墨水勾勒出了方形的屋子。
“这样可要花不少材料……柳哥儿,你们家现在四个人,为什么盖这么多屋子?”李声看着黑白一片的“画”,虽然看不太懂,可是听他说就知道是上下围起来的格局。他们家现在住的也只有五间屋子,在他看来,赵正则和张小柳过几年还要再出去盖房子,小麦也得去别人家。盖三四间屋子,以后留给小松也足够了。
“四间屋子住人,还要一间打灶,一间酿酒,一间放杂物,八间就差不多了。”张小柳掐着手指对他再数一遍。
“唉,柳哥儿,你有计算过要花多少银子吗?”寻常人家要是盖两间房子,又有自己准备的材料,只需要几百个铜板就够了。要是像他家里这样大而且在地上铺些石板,至少也要二两银子。柳哥儿看起来也是个要求精细的,但若是七八间屋子这么盖下来,只怕五六两银子都不够花。
“那按李声叔看来,大概要花多少银子?”
“至少也要五两吧?”李声粗略计算了一下材料,他以往也是帮不少人盖过房子的,尽量取了个低的数字说。
张小柳之前根据自己打听来的材料价钱,算出来是大概七八两。这时候听他这么说,知道他是怕吓到自己故意留了面子往少了说,便道:“那正好,霍掌柜把半年买酒的银子都先预付给了我,看来正好够用。”
“半年的银子……”李声倒吸一口冷气,没想到一个还没有自己肩膀高的孩子,半年就能挣五六两的银子。半辈子都面朝黄土的老实汉子,更想不到镇上许多商铺的里利润一个月也远远不止这个数。张小柳也是想到钱财不可露白,才没有把真正的数目说出来。
“李声叔放心吧,只要你能找些熟手的人帮我盖好房子,银子肯定不会拖着的。”张小柳笑着说,这两个月有些辛苦,但是想到挣来的银子能彻底改变前半年的苦日子,心情又轻松起来。现在房子就是他的心病,每天跟两个弟弟挤得满身大汗热醒过来他都要想一遍。
“好,既然柳哥儿这么说,那李声叔就应下了!以前农闲时我也跟几个人一起给人家盖房子,你要是放心,我就找他们一起做。”李声听了也十分高兴,这么多间屋子要完工,前后至少也要一个月。要是按现在的价钱算,到最后自己也能小小挣上一笔。
“如果不放心,我也不会单独跟李声叔说了。现在我们家里也没人有力气去山上,所有东西都要李声叔操心才是。”有些人家自己盖房子,提前一年就要开始去山上砍粗木做屋梁。他们现在要做的虽然不是泥砖房,但是开挖的时候也要用上,所以他才提前跟李声说。
“好,你再跟我说说你的房子是要多大,怎么分布的,我晚上回去就给你好好计划计划。”李声听了他的话更加高兴,这种事自己完全可以做啊!他以前也接过这样的活,现在去砍回来,即使算便宜些给柳哥儿,最后也是净赚,只花些力气罢了。
小麦虽然是七月份才入学堂,可是认字的速度却让许多孩子都望尘莫及。刚开始陈先生抽人背书时还故意略过他,到了这几天其他几个调皮的孩子背不出来时,都会故意让他起来背一遍,让那些学了更长时间却还背不出来的孩子羞愧一番。
下午先生宣布散学后,小麦就跟灵均往家里走去。虽然没有谁提起要一起回家,可是毕竟两个人一起散学,又是走同样的路,当然也比其他同窗熟悉些。灵均在学堂里也是学得比较好的,小麦就一边走一边背先生教的文章,如果背错了,灵均总会把正确的念出来,这是他最新发现非常有用的温习方式。
中午在先生家吃得不太饱,小麦背完文章揉了揉肚子,幸好这时候两人已经‘走到村口了。他刚想与灵均道别然后快些回家里去,就看到一个身影窜过来。
“小麦,你回来了!”小麦被吓了一跳,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定睛一看才发现是许多天没见过的石柱。
“嗯。”他闹不明白对方怎么这么激动,点了点头问:“你怎么在这里吓人呢?”
“我不是故意的。”石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本来比小松说的时间还提前了一刻钟,谁知还没走到村口就看到了小麦的身影,所以才赶紧冲过来。他没想到小松说的是回到家里的时间,他走来村口等人,自然要早些。
“来,这是我么么做的甜糕,你尝尝。”他举起手中油纸包着的东西送到他面前,邀功似的说。
那边灵均已经先走了,小麦按了按肚子,有点饿。可是现在已经快回到家了,哥哥一定给他留了中午的饭,他回去拿香油拌一拌就能吃了。
“不用了,你自己吃吧,我要回家吃。”小麦紧了紧肩上布包的带子,一边往前走。
“你尝一尝呀,这是我留给你吃的,我中午就吃过了。”石柱有点伤心,他么么做的甜糕最好吃了,这还是爹爹为了哄他不去上学才让么么做的。以往要是拿出去吃,不知道多少孩子眼馋呢!
小麦看着他失落的眼神,有点不明所以。哥哥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吃,因为别人家也过得不宽裕。尤其是给小孩子吃的东西,都是好不容易才有的。虽然石柱要请他吃,可是他拒绝了,石柱不是该高兴吗?也没人吃他的东西。
“你么么好不容易才给你做的,你还是自己吃吧,家里哥哥给我留了东西吃。”看他可怜巴巴的眼神,小麦耐心地解释说。
“没事,你吃。”石柱听了他的解释才明白原来小麦是不舍得吃,忙揭开油纸把甜糕塞过去。他刚好长得比小麦高一个头,很轻易就把东西塞到小麦嘴边。
“唔!”小麦走得好好的冷不防被这么堵了一下,差点就止步不及被呛着了。
“我回去要温习文章,没空跟你玩的,你怎么还跟着我?”好不容易把甜糕吃下去,虽然味道不错可总有种卡在喉咙的感觉。小麦又走了会儿,发现石柱还跟在他身边,回头说。
“我……”他去学堂这段时间石柱好不容易才逮到他一回,当然不肯轻易走了。自从小麦去学堂,他觉得跟周围其他小伙伴玩都没意思了。他吱唔了半天,忽然想起中午跟小松说的话,便道:“你温习你的文章,我中午跟小松说了来找他玩的。”
小麦半信半疑地望了他一眼,任由他跟着自己回家了。反正只i要他不打扰自己温习,随便他爱来家里玩。
李声既然接下了张家盖房子的事,当晚回去就计算了许久,把要用的料子、请来帮忙的人和要花多长时间都粗略估计了下,第二天扔下手上其他事就过来找张小柳了。
张小柳一边听他的计划,一边频频点头。前几日挖地基,是他和福来爹带着李康、富来动手,等开始砌墙时,便是他和以前常常合作的几个人做。那几个人也都是本村的,张小柳想了一遍,在田地里也都是很能干的人。再说要是偷懒耍滑头之辈,李声叔也不会跟他合作。更让他满意的是李声把大顺么么家也捎搭了进来,毕竟即使是出卖劳动力,农闲时刚巧能遇上的机会也不多。
这些小事他都没有异议,两人便去看地方。现在这一块地方房前屋后都很大,盖房子的位置张小柳也早在种果树的时候就考虑过了,就盖在现在屋子的右前方。李声只看到地方够大,便捡了些小石子排成直线,按着张小柳说的标记出整个屋子的边框,又在里面分隔出每间屋子。
盖房子的诸事已经交给了别人,原本盖房子期间还要给帮工的人做午饭,但是因为张家实在太窄,没地方做大锅饭也没地儿歇脚,来帮忙的又都是村里人,与李声也十分相熟,因此张小柳也与他们说好,每天每人加五文钱,算是补偿他们。大家也都十分高兴,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