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519
    起初张制锦还以为是石琉萍踪浪迹地难以找寻,但是很快他察觉不对。

    他所派之人训练有素,再难找的人也能掘地三尺,何况石琉并非籍籍无名之辈,总会有迹可循的。

    既然毫无所获,除非一个原因:那就是石琉故意在躲着。

    换做别人,自然毫无办法,但谁叫他是张制锦。

    张制锦没有跟七宝说过自己多有钱,毕竟说那些毫无意义。

    事实上他拥有的东西,已经不能用钱来形容。因为根本是价值连城,甚至无价之宝。

    所以之前才会眼睛都不眨的把那副宋徽宗的《秾芳诗帖》送给石琉。

    所以也能将那副秘藏多年的《千里江山图》拿出来示人,并且可以豪气的付之一炬。

    张制锦最知人心,也最知道以何种方法可以一击必中。

    因此他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对付石琉。

    这消息像是给强劲的北风吹拂一般,在极快的数天之内,飞遍了大江南北。

    每个人都知道京城内有个了不得的张侍郎大人,拥有着传世的《千里江山图》,而且不知为何发了疯,要当众在二十五日那天将其烧毁。

    一时之间,天底下但凡能书会画的文人,也都跟着发了疯。

    有人不顾一切地开始往京城而来,若是能在那名画给烧毁之前看上一眼,也算是死而瞑目了。

    细雨濛濛欲湿衣,在江南萧山脚下一座偏僻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内,有两名行脚客人下船之时,也正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位张侍郎的惊世之举,同时感叹这幅名画真真的“遇人不淑”,居然要给无故烧毁。

    但这位张大人素有贤名,怎么这次突然性情大变做这种离奇古怪之事,着实叫人不解。

    两人走过之后,旁边湖畔,一道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开始发抖。

    斗笠上的雨点如荷叶上的露珠般纷纷滑落。

    半天后,这人蓦地站起身来,捶胸顿足,仰天长啸道:“天啊,真是心狠手辣、丧尽天良、暴殄天物,不择手段啊,世间为何有这样狠辣无情丧心病狂的人!”

    与此同时,给他放下的那根鱼杆猛然抖动了一下,原来是鱼儿受惊之余竟上钩了。

    ----

    静王府。

    如今也该改称东宫了。

    今日裴宣来至王府,为宫内禁军换防之事向静王亲自禀报。

    赵雍在书房内接待了裴宣,虽然如今已经成为储君,但是静王赵雍依旧是先前身为闲散王爷时候的那样温和跟平易近人,丝毫没有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之态。

    “裴指挥使请坐了说话。”赵雍温声吩咐,探手示意。

    裴宣谢恩,在他下手的圈椅上落座,说道:“臣是特来向殿下禀明,皇宫之中禁军调防详细的。”说着,便将几处改动以及人员的升降调换等,有条不紊地向着赵雍说明。

    赵雍细细听罢,眼中流露赞叹之色,说道:“指挥使向来很得皇上器重,行事又缜密,我是极信任的。宫内防卫交给指挥使料理,孤很放心。”

    裴宣欠身致谢。

    赵雍说道:“其实孤今日特意请指挥使前来,倒不是专为皇宫内调防之事,我格外在意的,仍旧是关外管凌北余孽。”

    裴宣道:“之前世子殿下带兵马司之人以及镇抚司缇骑配合,追缉之下确信这些贼人已经退回关外,短时间内应该不至于在京内兴风作浪。”

    赵雍说道:“然而前些日子,张侍郎夫人在王府内给人白日掳劫之事……让孤很放心不下。”

    那件事之后,裴宣向着静王给出的交代,是有人故意把七宝送到了永宁侯府,在他发现之时,本要通知张制锦,谁知对方偏偏赶到了,双方只不过是个误会。

    这其中的微妙原因却也可以解释。

    比如也许是管凌风、也许是别的什么有心之人故意如此,用以挑拨裴宣跟张制锦的关系。

    毕竟现在是静王接手的非常时期,两位重臣之间若起龃龉,对时局极为不利。

    所以虽然张制锦盛怒不已,赵雍这边儿反而温言劝说,让他稍安勿躁,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幸而七宝虽然从静王府到了永宁侯府,但却毫发无损。

    而且假如此事是裴宣所为……他根本没有必要大费周章的这样转个圈子。

    因为他若是想见七宝的话,总会有正大光明的理由。

    还好张制锦因一心在七宝的病上,到底不曾跟裴宣细较此事。

    而在事发后,静王细想,认为此事或许并非管凌风等所为,毕竟那些逆贼心狠手辣,若连静王府都随意出入,那么就不仅只是掳走七宝这么简单了。

    静王心里实则也怀疑一个人,那自然正是玉笙寒。

    但是赵雍不敢对任何人说起,包括张制锦。

    之前他并没有如皇帝所愿,将玉笙寒置于死地,本以为没通过考验,皇帝定会雷霆震怒。

    不料皇帝在得知他将玉笙寒休离之后,只是叹了口气。

    “朕早料到你下不了这个狠手,事实上……”皇帝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望着静王道,“你这样倒也好。”

    赵雍不懂。

    皇帝说道:“朕当然希望你不是优柔寡断之人,但是,倘若太过六亲不认,也并非明君之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