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22章节
    再没有什么好学的人,导致满室书籍都只能放着生灰蒙尘,端秀后来索性占为己有,还能给这里增添些人气,免得书都被蛀坏了。

    房nei端秀迫不及待的展开那几册《绣像小说》报,如饥似渴的仔细阅览起来。

    这边吕氏房nei却迎来一位穿红着绿的妇人。

    “七姑啊 这件事便要全托付给你了!”吕氏从nei室取出一个木盒,从里面拿出一张红纸,郑重的递给那妇人:“这就是小女的八字!”

    那妇人拿过纸细看一番,又凝神掐指算了一通,遂喜笑颜开道:“太太只管放心,小姐这命格是极好的,旺夫旺家,一生顺遂哩!”

    吕氏听闻自是喜不自胜,她这次回娘家可真没想到还能相看个女婿回来。

    话说那胡家四少爷,人长得清俊斯文,行事有理有节,又事母至孝,嫂子就是他亲姑婆,可谓知根知底,胡家祖上也是当官的,虽近些年败落了,可听闻那四少爷极会念书,将来未必不会重振门庭,他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这穈哥儿堪为良婿哇。

    听嫂子说,已经有不少人家瞧上他了,连八字都送过去了,顿时有了紧迫感,因此回家后便急忙叫来了七姑,请她前去胡家提亲,免得自己看中的女婿被人截胡了,要知道,不仅好女百家求,这好男更是可遇不可求呐,即有幸遇到了,怎么也要争取到手的。

    七姑可是这十里八村都有名的媒婆,平日里最会和八字看姻缘的,经她做媒促成的夫妻,绝大多数都是幸福美满、夫妻和睦的,因此当地穷人家即便请不动她做媒,也要请她测算一下八字的,吕氏特地请她去提亲,也是想向胡家表示自己的诚意。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吕氏倒已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了。

    七姑拿了这江家小姐的八字也不急着离开,而是向吕氏要求先见一见这位小姐。

    她做媒二十多年,深知这一肩挑两家的重要性,如果为了那点礼金就胡说八道,到时候不仅害了两家人,还要败坏自己的名声和声誉,在这行也做不长久,因此在不清楚双方底细前,是万万不会贸然应承的。

    吕氏不仅不恼,反而对她更加信服:“知道您这行有个规矩,头次登门,不宜饮茶,便请您留下一道用个便饭吧!”又叫人去喊端秀过来。

    端秀在房nei把那十多册报刊都细细看了一遍。

    前几期封面都是枝叶挺秀、花冠怒放的盛开牡丹,后面几期则是五彩斑斓、昂首挺胸的开屏孔雀,具都是鲜艳夺目,高调热烈的画风,就与那期刊nei容一样,都显出一种张扬和急迫来,好像恨不能让所有人为之瞩目、动容。

    虽然说是小说报,可看它通篇文言文的说教架势,想必它的读者多是有学之士或士宦乡绅,没点文化水平的人还真是“高攀不起呢”。

    那些占了一多半版面的插画,应该就是为了吸引和方便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人阅读的,可插画又不是连环画,表达nei容有限,估计看得人也是一知半解,就是图个新鲜罢了。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包罗万象,急于开拓市场的报刊读物。

    依它第一份期刊上所说,它的办报理念就是为教化民众、开启民智,倒很有一番忧国忧民的大志向。

    既要教化民众、开启民智,那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更多人能订阅这份报纸,扩大它在民间、在底层老百姓,甚至是nei宅闺阁中的影响力。

    因此之后的每一期,基本都有一块版面用来面向全国征文,企图以这种方式得到众人的响应。

    比如第二期的征文广告――“兹有睛细画图十幅,钉成一册,名曰《有图求说》,托《申报》代售,每册收回工价钱三十文,尚祈海nei才人,照图编成小说一部,语意以趣雅为综,约五万字,限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缮成清本,由《申报》馆转交。择其文理尤佳者一卷,愿送笔洋二十元,次卷仍发还作者,决不有误,惟望赐教为幸。”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有一册连环画,现请人看图说话,根据那几副图给编个睛彩的故事出来,编的好了大大有赏。

    这第二期报刊发行于两年前,端秀在第四期上就看到了那篇获奖的文章,报社还专门为此写了篇新闻报道呢,中心思想就是“快看呐,只需动笔写个五万字就能轻松获得二十元,你还在等什么,机会难得,快来加盟吧”,为征文广告又打了一波广告。

    而最新一期的便是转载自《申报》的征文竞赛广告――“窃以感动人心,变易风俗,莫如小说,推行广速,传之不久,辄能家喻户晓,习气不难为之一变,今中华积弊最重大者,计有三端:一鸦片,一时文,一缠足。若不设法更改,终非富强之兆……辞句以浅明为要,虽妇人幼子,皆能得而明之……前名酬洋五十元,次名三十元,三名二十九元……七名八元……凡撰成者,包好弥封,外填姓名,送至沪市三马路格致书室,收入发给收条,出案发洋亦在斯处,英国儒士傅兰雅瑾启”

    从最初的“语意以趣雅为综”到如今的“辞句以浅明为要”,不难看出报刊已经在从文言文逐渐向白话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