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219
    宁福林一辈子自诩读书人,是不信这些鬼神的,这会儿也不禁老泪纵横,使劲儿摸着褚老婆子的后辈,狠狠点头,“姆嫚,到时候咱们一起去,也给月娥国庆少点负担。”

    他们老了,已经做不动了。这几年都在靠女儿女婿养,早先还指望多看宁宗几年,现在宁宗快不行了,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而宁月娥跟苗国庆则在病房里发呆。

    到现在了,夫妻俩还是觉得,这段时间像是做梦一样。

    宁宗是宁家好容易得到的儿子,从小养的就极尽宁家的能力。

    这孩子从小身体好,虽然长的不如有些同龄人高壮,却基本上没生过病……怎么会……怎么会就得了白血病呢?

    假如没有这场病,宁宗过两年也要去拼高考了,他们多少次想象宁宗金榜题名的那一刻,想象这儿子离开乡下走进城市,让宁家的下一代,成为土生土长的城里人。那些希望曾经多绚烂,骤然破灭之后就多痛心。

    这本该在课堂上努力、在课间与同学一块儿嬉戏的孩子,现在居然就在交代遗言了……

    宁月娥跟苗国庆一个吵闹一个沉默寡言,骨子里其实都一样,就是习惯了听话,逆来顺受。他们对于这样的生活即使曾经有过不满,也在日复一日的劳作里沉淀成麻木了。

    本来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继续下去,谁能想到会有这样一道晴天霹雳?

    “以后……咱们要怎么办?”良久,宁月娥讷讷的问丈夫。

    这是她头一次用这样的语气询问丈夫,在以前,她跟丈夫说话的态度,都是尖利的,刻薄的,居高临下的。

    可见是真的,缓不过来了。

    而苗国庆只是沉默,间或偷偷擦一把眼角。

    他们脑中是一片空白,眼前却是无尽黑暗。

    以至于转机到来的时候,甚至都没人敢相信。

    第一百十章 大义灭亲

    大批记者拥进病房时宁家人还以为是找其他人的,等知道是找他们,专门为了宁宗的病来采访的,他们表现的无动于衷。

    因为所有的希望跟热情都在上次用完了。

    甚至宁月娥不耐烦的让记者们出去几个,因为挡到她收拾东西了……是的,他们最终拗不过宁宗,决定带宁宗回去,自生自灭。

    这种情况下,没人有心情跟记者们说话。

    最终还是上次采访过他们的那个记者挤出人群,拉着褚老婆子信誓旦旦的做了半天保证,说是黎明镇的化工厂已经被查处,相关领导都在涉及之列,甚至有个高.干.子.弟出身的县级干部也在其内----上头这番动作足以说明态度,宁家的索赔已经出现曙光。

    褚老婆子才激动起来,再三追问化工厂真的关门了?那些害了自己曾孙子的人,真的要受到处罚吗?

    要知道之前她跟宁福林都打算去人家厂门口吊死,却也没指望真的能把这工厂怎么样。

    因为这家化工厂在黎明镇开的时间太久了,早在宁光小时候,邻市就来闹过,这些年来,围绕着污染这个问题的矛盾从来没停息过。可化工厂的生产也没停过----黎明镇的人都说化工厂背后有人,而且级别很高,靠山够硬,所以根本不怕底下的百姓们闹事。

    以至于最开始发现孩子们的病跟化工厂污染有关系的时候,家长们其实就指望化工厂能赔点钱给孩子治病,其他都不抱希望的。

    可现在一群记者都说,化工厂完了,背后给它做靠山的领导们也要gg了……褚老婆子这些家属们,惊喜交加之余,也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而此刻,在省城的一间高级病房里,随着一声清脆的掌掴声,沈安怡被打的往后一个趔趄,满脸寒霜的沈姑姑还想继续动手,却被旁边的沈父厉声喝住:“安怡没做错,你打她干什么?你应该去打沈强那个畜生!”

    ……化工厂的事情,是沈安怡干的。

    本来她根本不知道这事情的。

    说起来还是那个之前采访宁家的记者,报道固然被压下去了,可他专门跑黎明镇查证的一番做法却没白费。他采访的人里有杨秋涵的同学,当年杨秋涵高考失利,经过反复思考还是上了不满意的大学,为了洗刷本科阶段的耻辱,她在学校期间非常的用功,之后跟沈安怡一样,一路硕士博士的念了上去,已经多年不回家乡。

    而她的父母近亲,早在校长叔叔进城后就陆陆续续的搬离了黎明镇。

    所以杨秋涵也不太清楚黎明镇的近况……毕竟化工厂建造在镇外,像杨秋涵这种镇上人,其实亲自看到以及感受到化工厂污染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当然如果她现在仍旧留在镇上,那是肯定怎么都知道了。

    这事儿之所以会闹到沈安怡跟前,归根到底是因为杨秋涵的叔叔,是靠着侄女外交,走沈强的路子升迁到县里的,但这种关系并不深刻,所以平时也没什么机会跟沈强搭讪。进县前,他在黎明镇待了好多年,耳目灵通。听说了记者去采访的事情,出于不放心,就打电话给杨秋涵,让她找沈安怡探一探口风。

    结果杨秋涵联系沈安怡的时候,触动了沈安怡为沈强担心的神经。

    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沈安怡都不用专门赶去黎明镇调查,直接网上搜了搜,就被黎明镇目前的处境惊呆了:她还记得自己在朝阳村寄读的短暂时光里,被赵利国、赵琴他们带着去捉鱼摸虾,挑野菜,采野菱角,摘茶叶……那会儿的黎明镇,一草一木都透着丰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