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风朴素,以节俭为传统美德的时代,若是餐具出现裂痕不忍丢弃,或不慎打破传家之宝,或有纪念性的陶瓷器,请补瓷匠补瓷。
经过锔瓷修补过后的瓷器,滴水不漏。当然在过去,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装饰。
由于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瓷器坏了,扔了,再买新的,一般不会去锔补修复,使得民间普通的锔活手艺无活可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还经常能在在大街上听见“锔锅锔碗锔大缸”这样很奇怪的外地口音吆喝声,到现在几乎消失。
自从有了“锔活秀“,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
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成为古董、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行活,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
然而,随着历史的改变,战争的硝烟四起,到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传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瓷器坏掉了再买新的,没人再造访锔瓷这旧行当。
“锔”者,系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也称“锔子”。在以前,锔匠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职业,主要是锔盆、锔缸、锔瓮、锔锅、锔碗、锔茶壶、锔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锔的,锔匠都锔。
“锔活”也分粗细,平常老百姓家锔个锅碗瓢盆属于“粗活”,“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锔匠从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近的走来,又默默地渐行渐远。
走进威海陶瓷厂的吉呈轩民间技艺馆内,46岁的耿海胜手握钉锤,小心翼翼地錾刻着一只蝴蝶锔钉。
耿海胜16岁开始学艺,他说,锔瓷大致可分为5道工序找碴、捧瓷、打孔、上钉、密缝。清洗破损处的灰尘,根据破损情况捆绳固定,之后制作锔子,再钻孔、打锔子。除了清洗,其余每道工序都需要技术。
在他的面前,是一个高约40厘米的名家书法瓷器,瓷器口在烧制的过程中产生了裂变,造成了一个小残缺,按照瓷瓶上的兰花图案和诗句意境,耿海胜决定做一个特殊的蝴蝶锔钉。
构图、晾制、雕刻,裁剪,镶锔钉每一道工序的反反复复,屋角老旧的座钟在滴答作响,几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锔好后的金色蝴蝶活灵活现,就像停在瓷瓶上小憩,不仅弥补了原来的缺陷,更为瓷器增色不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性和个性化的东西渐受追捧,耿海胜认为,私人定制将成为以后高端消费的主流。
而时下的古董收藏热也让弥缝补缺的锔瓷技艺在文物修补方面大放异彩,锔瓷由原来的“粗活”变成了“细活”。
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耿海胜与时俱进,将现代人的实用需要和审美需求结合起来,寻找艺术上的巧妙装点。
一个年岁久远的茶壶一碎为二,龙身用了祥云形状的锔钉,一只祥龙腾云踏雾,跃然眼前。
一件件受伤的瓷器,在耿海胜的手下,枯木逢春,再次绽放艺术的魅力。
在锔瓷技艺中,最为上乘的工艺是“膛内锔”,顾名思义是在受损器物的肚子里面打锔子,从外表看上去,既没有锔子,又几乎看不到裂痕。
“许多人怕手艺传给徒弟,饿死师傅。我不一样,我希望锔器艺术能在这样一个收藏的春天里真正复兴起来。手艺的传承只靠一两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希望对锔瓷感兴趣,并有志传承这门老手艺的人一同努力挖掘和传承这门手艺的精髓,让锔瓷这门古老而又传统的手艺保留能够下来。”耿海胜希望把锔器艺术这门传统工艺永远地传承下去。
吉呈轩民间技艺馆是威海首家无门槛的手工技艺馆,是用红砖大瓦房的厂房改造而成,主要展示、传承和传播威海地区的锔瓷、刺绣、手勾花等具有威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还可以实际操作学习,喜欢传统技艺的各位看官可以过来“看看门道”。
一碎为二的瓷碗是如何修复到滴水不漏的呢?
1、找碴
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
2、捧瓷
将瓷片对起来,先对大的再对小的,先对锐角再对钝角。使其严丝合缝,然后再用线扎紧,让绳子形成米字型。
3、打孔
打孔是锔艺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薄薄的瓷器,只有毫厘之差,锔透了就算输。这时候,是考验锔艺人用金刚钻做瓷器活的关键阶段,需要心如止水,心物合一。
4、上钉
锔钉制作最能体现手艺人的水平,锔钉的韧性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破损程度来计算。
5、密缝
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铜钉氧化后膨胀,破碎的裂缝不断融合,裂痕就会慢慢变小。最后再倒水检验。
清朝时期,“锔瓷”技术开始分化为两大类,一类叫做“行活”,也叫粗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锔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
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王爷、贵族、八旗子弟们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即“当活”,也叫秀活。
所用的工具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等等,“秀活”也逐渐成为古董古玩行里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
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兴旺发展延续,锔瓷这一行当逐渐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门派,山东的金钢钻为皮钻,河南的金钢钻为弓钻,河北的金钢钻为砣钻。
而三大门派的三种金钢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打孔钻头的材质却是一样的,都是钻石或金钢石,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同小异。
如今他的第一个作品,至今珍藏在身边,那是曾碎成七瓣的两个指头宽的茶杯,大小不一的锔钉,密实地布在裂缝之上。
那个锔补完成的茶杯,跟他现在的任何一件作品相比,美感全无,但正是这一个一个的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小锔钉承载着他的梦想,也激励着他不断创新和进步。
锔补的工具简单来说就是钻子、锔钳、镊子、钩子、钉锤。
黄先生介绍,锔补的常用工具包括钻子、锔钳、镊子、钩子、钉锤等几样,而细分的工具可以有上千种。每一次锔补,工具都要摆放有序,整整齐齐。对于锔补行当而言,最基础的要求就是锔后不漏水。
手法上,首先是找碴对缝,密合处的缝补要求用手指都摸不出来。将碎裂的器物以胶布粘合或绳子“打绊”固定之后,以金刚钻钻眼,钻眼只能打到三分之二,先上锔钉的左脚,用钩刀钩住比划出右脚位置,剪钉后再上右脚,最后用小锤细心敲牢。
黄先生今天手里需要修补的是一件碎成三瓣还有缺口的柴窑茶碗。拿到器物,他先审视一番,构思好修补方案以后,便开始剪钉、打孔、锔钉。
锔瓷常见的工艺有三类,分别是锔钉、包口和镶嵌。今天的这个器物有个缺口,于是要增加的一个环节就是镶嵌。
根据缺口的形状,黄先生镶嵌了一片荷叶和两只青蛙,给深色的瓷碗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意趣。
整个过程里,黄先生一言不发,手上不紧不慢,行云流水,工作室异常安静。
锔后不漏水是最基础的要求,而好的锔补作品一定会耐人寻味,别有另外一种珠联璧合的美,按黄先生的师父王老邪的讲法,就是“缝补生命,修复艺术”。讲到这里,黄先生呷了一口茶,讲学锔活儿只需要七天,而干好锔活需要一辈子。
锔补手艺靠的是时间累积,“锔补之精细用心如同抚养幼儿”,黄柏彦如是说这是王老师的深深教诲。锔得漂亮才叫出活,他们这一行,认为出活如同儿女出行,即将与他们分别,心中多有不舍,但如同儿女要长大。
悠悠岁月,回首望去千年光景,瓷器在人们的实用和陈设过程中带给人们情感的寄托。“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
瓷器在属于文明的岁月里从一捧淳厚的粘土,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焕发别样生机,泥土自此脱胎于地表,在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也是因为始做于泥土让它虽坚硬耐磨却经不起撞击,容不得丝毫马虎。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在喜欢陶瓷的人们心里,对于破损,无计可施之间总是有这样的感叹。
锔瓷匠人通过对破损的瓷器找茬对缝,进行恢复原状的初步准备。考量瓷器纹饰结构进行定位打点,确定锯钉的数量和钻孔位置。
用金刚钻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在毫厘之间的手艺,对稳定的要求极为严苛,同时保持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一道工序稳准兼具。
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在那曾经瓷器尤为珍贵的年代里,他们做到倾匠心于技艺,挽破败于尘埃。
以物明志,以物传道。千年光景是陶瓷在侧的陪伴,多少雅物黯淡在凡尘,又有多少人将其视若家珍,悉心呵护。
锔瓷,随着时光的流转走过了漫长的年华,它从最初的修复技艺流传到今天,升华成为一门再造艺术,一方面是锔瓷匠人对美的追求。
唯美的锔瓷,就是在不同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锔上合适的图案,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巧妙运用冲线或残缺,创造出更美的艺术。
“惜瓷惜福,把某种情感延续下去。”很多客人来找冯洁修东西,都是因为这件器物承载了一份深厚的感情。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索振起经过磨练,锔细瓷器成为拿手戏。他利用裂纹走向器皿颜色选择金银锔钉,锔出梅花、桃花或是飞鸟等图案。
经细心打磨,使其看不出裂迹。这些优美的锔补图案,会显得器皿更加雅致。还有的器皿,通过修缮加上花纹,使其有了更高的价值。
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祝峰却用近乎完美的手艺来对待。他认为,每个器物都有生命,被人使用,难免磕磕碰碰,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难免受过伤害。
锔缮就代表这样一种境界,面对缺陷不试图去掩饰,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化残缺为美,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让生命以另一种美好的姿态再次延续。
“对锔瓷有兴趣,还得从茶开始说起。”由于爱茶,覃建收藏了许多茶杯茶壶。磕磕碰碰里,许多心爱的茶具在日常使用中受到损伤,但覃建却舍不得丢。三年前,他无意中接触到了锔瓷,“修补残缺”的技艺让他动容不已。
“手艺学到了,心也静下来了。”覃建说,薄薄的瓷器,毫厘之差也可能导致失败,所以锔瓷过程中,需要心静如水,“修复瓷器的过程,能让人远离社会的浮躁,就如同对待生活的不完美一样,要多一点细心和耐心。”
几平米的工作室里,钻子、锔钳、镊子、钩子等工具井然有序,木质匾额上刻着的“锔瓷”二字格外显眼。今年初,覃建回到家乡常德,成了一名专业的“锔瓷匠”,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小小的工作空间度过。
锔瓷修复,首先要找碴对缝,将瓷器断面上的垃圾和灰尘清理干净,用绳子固定。随后,要根据瓷器的结构纹饰,做好定位、点记,以金刚钻打孔,将锔钉镶平,横在裂缝上钉进去,但不能钉透。
“锔钉的制作,非常考验技术水平。”覃建说,锔钉按照形式分为平钉、花钉,按照材质分为铜钉、银钉、金钉等,根据不同的器物,需要制作不同种类的锔钉,“现代瓷器修复所用的锔钉,不仅要考虑到韧性和使用寿命,还要设计不同的样式,让其与器物融为一体,甚至更加别致”。
碎掉的紫砂壶,裂纹处铜锔了一朵莲花,雅趣十足;镂空的玲珑瓷,铜钉点点,别有一番韵味。“物有悦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对每件送来修复的瓷器,覃建都温柔以待,看着残缺的瓷器“重获新生”,他充满了欣慰,“碎而不弃,仿佛留住了一段岁月。”
回到家乡之后,覃建的锔瓷手艺慢慢在圈内有了名气,不少瓷器爱好者慕名将破损的器物寄过来让他修复,送过来的东西五花八门,经过覃建的巧手修补,又重新恢复生机。
“接活如同父母到,送活如同儿远行。”对送来的每一件器物,覃建都充满感情,有时甚至舍不得将器物寄回,“根据大小和破损程度,瓷器修复需要几天甚至几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器物的窑温、胎质的厚薄,都了然于心,仿佛跟瓷器成了老朋友一般,总想着多留一留。”
覃建修复的每件器物,并不都是以价值来衡量。“有些老物件,并不是说多值钱,只是用着的人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丢掉。”覃建说,“锔瓷”这个行业,修物也修心,让破损的瓷器重新恢复完整和美丽,也是一种情感的弥补和维系。
“这是云南的一个浪鬼柴烧,当时快递给他邮的时候打烂了,当时它这个地方,釉面缺了很多,用钉盖不起来,我用银做了个竹子的形状,把这个底下缺釉的地方盖起来了,做完了,看着有点单调,做上一个月亮,疏竹月影。”
春华秋实的公道杯,在破损处镶嵌“莲蓬”花钉,寓意更佳;一片荷叶,让其融入整体时,又多了亮点,美观和谐又不失实用。在杨培皓锔瓷经历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他手里的这件唐代白釉缠枝纹执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瓶腹的一块大瓷片缺了一角,使得几块瓷片拼凑之后,瓶腹上存有一个鲜明可见的漏洞。漏洞呈菱形,约有小指指腹大小。缺失的这块小瓷片早已不知湮没在了哪里,不可复得。
关向伟拿来和锔钉一样材质的薄铜片,剪绞出一小块,恰能覆盖掩饰在洞口之上。但并不可随意的锔补。这一小块薄铜片,经过塑形打磨,并用锤凿在上面刻印了线条纹饰。axaxaxaxax大时代的梦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