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阵!”
当魏军与秦军之间相隔只不到两里的时候,军中校尉便再次强调军阵。
魏武卒乃是魏军全军中挑选出的精锐之士,并时刻进行着严苛训练,军令的执行力度自是空前的。
在听到上司们的军令后,武卒们本就整齐的队伍,此时更是变得严整起来。
一面面大盾从背后取下,同时他们的将身上的弩机取下,以备随时发射!
在魏无忌继位后,便对武卒的装备做了大幅度改装,除了每人一面盾牌外,还每人配有一把弩机,以及二十发箭矢。
而魏武卒真正的利器则是,他们每人还配备了短剑,以及一把长柄大刀。
在加上他们身上的铠甲,这一身装备下来至少百多斤,这对普通人来说肯定是沉重负担。
但平日里武卒训练时,其负重几乎达到了两百余斤,所以现在的负担对他们来说还算不得什么。
相比于武卒的杀气腾腾,对面的四万魏军看起来就有些不太妙了!
虽然他们也是秦国少有的精锐的,但是毕竟不是他们那支铁鹰锐士,所以在面对武卒时他们对胜利的信心并不强。
至于秦国那支原本与魏武卒齐名的铁鹰锐士,这些年来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了。
虽然铁鹰锐士这支队伍还存在,但其人员选拔和训练标准面目皆非,比秦国普通步卒强不了多少。
可偏偏他还是秦人心中战力绝强的军队,这就意味着这支军队绝不能承受失败,否则对秦人来说将是一次巨大打击。
也因如此,秦公才未将这支队伍派出,因为他真的输不起!
两军之间继续推进,其距离也越发靠近,越过烟尘他们甚至能看见对方的旗帜!
而此时,坐镇中军的卫长天,见了魏军军阵之严正后,他的心开始变得沉重。
自己这边虽有七万大军,可与魏军对峙的却只四万,虽然是对方兵力的两倍,但卫长天还是没有多少安全感。
现在,卫长天也不可能从另外三万军队中增派援军,首先时间上来不及,其次魏军骑兵也要防守。
“我大秦,必胜!”此时,卫长天给自己打气道。
同时他便传令,让各军擂起战鼓,现在已到了必须要振奋士气的时候了。
当秦军战鼓雷动后,魏军这边也不甘其后,战鼓声同时擂起!。
有区别的是,魏军这边擂鼓鼓舞士气是次要目的,主要是为用鼓声节点同意全军步伐。
看着徐徐前行的队伍,齐豫二人既有些兴奋,同时也暗含有一丝担忧,战争谁都不敢说有百分百把握。
“此战,我军必胜!”徐钊同样喊出口号道。
两军之间越发接近,魏军这边士卒面色沉着,他们对这一战本就期待已久。
当国君用骑兵屡次获得对外大胜后,武卒的心也如齐豫二人一样,都迫切想向国人证明自己,依旧是魏军战力的扛把子。
“弟兄们,君上可就在后面看着,咱一定得击败秦人,扬我君上之神威!”队伍中有队率等军吏对手下人道。
很快秦军便展开了弓弩大阵,两军之间还有百多米的时候,他们便对魏军这边进行射杀。
但秦人的这种攻击对魏军的杀伤比较有限,武卒身上的铁甲足够应付这一切。
秦军大概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进行齐射的更大目的,是为了扰乱魏军阵型。
但显然,秦军的做法收效甚微,武卒军阵在箭雨下并无多大波动。
他们全身着甲,且每人还有盾牌保护,自然对武卒安全来讲无多大影响。
当两军之间距离到七八十米的时候,武卒这边也不是被动挨打了,因为这个距离已经达到了冲锋的极限。
也就是说,这个距离上两军之间便要稍稍加快速度,所以这时武卒这边便抬起了手中弩机,开始向对面发射弩箭。
两人之间交替配合,武卒这边的弩箭同样如暴风骤雨一般飞驰而去,从秦军脑袋上落下。
秦军可比不上魏军精锐,他们的着甲率也不是那么高,而且大多是还是藤甲或者皮甲,防护效果也不是那么的好。
这下倒好,几番箭雨飞驰而去后,反倒是秦军军阵有了骚动。
可这时,秦魏之间主将好像心有灵犀一般,同时下达了加速擂鼓的指令,这也让对峙两边的大军顿时将速度提了起来。
“杀!”
无论秦魏,此时两军斗喊出了这个字,白刃战即将展开。
而武卒们则将手里的弩机扔下,转而将背上的长刀取了下来,一排排长刀在日光照耀下明晃晃的,看起来犹如天上下凡的神兵。
仅仅从卖相上来说,魏军比秦军高处了几个档次,但战争结果终究是要打过才知道的。
几乎是几秒钟时间,秦魏军阵便交织在一起,武卒大刀随即带起一阵血花,胳臂头颅掉落一地。
可以说,才一交战,武卒的恐怖杀伤能力便给秦军带来了震撼。
特别是前面那些和魏军挤在一起的秦国士卒,他们不但顶着武卒的强大杀伤能力,更无奈于对方的恐怖防守能力。
自己奋力斩过去的一件,碰到武卒身上的铁甲几乎无可奈何,反倒是秦军的兵器会崩一个缺口。
若是与武卒的大刀碰上,秦军那略显古老的铜剑,有的还会直接崩断!
简单来说,对已经与武卒交战的部分秦军士卒来说,这仗简直就没法儿大,想弄死个武卒太难了。
但好在,秦军这边人多势众,这一点给了他们巨大安慰,也成了他们坚持作战的底气所在。
中路这边正在厮杀,右路军的陈展同时也遭遇了秦军。
陈展麾下有步卒三万,骑兵两万,虽然面对的是八万秦军,倒也没有呈一击即溃的结果。
但是,陈展这边的日子绝对不好过,也亏得他又两万骑兵在手,否则仅凭步兵他是挡不住的秦国大军的。
和中路一样,陈展手下的两万骑兵也牵扯了秦军大部兵力,所以其步卒压力便少了许多。
而在左路,王绣所率领的大军却如入无人之境,这一度让他放慢了行军速度,以免遭受了秦军的埋伏。
当然,他们还是遇见了用来吸引其注意力的小股秦军,为的便是将王绣的目光拴住,让他不要往其他方向去思考。
但就是当天下午的时候,王绣还是接到了中路与右路同时遇敌的消息,根据斥候奏报的人数后,他才恍然醒转过来。
于是他便传令军队向中路靠拢,为的便是支援可能已经岌岌可危的武卒,毕竟中路大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王绣打定主意要走,那是那点儿些微秦军的不能阻挡的,可谁又知道此时赶去为时已晚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