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和杨妃此时不在寝宫,而是在贞灾园钓鱼。
贞灾园其实就是曲江池,原来是皇家园林,本来都已经半废弃,隋末的乱世里,它荒凉了好长一段时间,建唐后,因为朝廷经济紧张,翻修曲江池的事程也就被无限延后。
建造一个学院能用得上多少人手?
而去年的蝗灾里,在修路建造学院的同时,李世民也宣布开启了曲江池的维修,参与其中的百姓,都可以凭劳动换取粮食铜钱。
本来李世民这一举措还被魏征好个指责,可是当工程开始一段时间后,就是魏征也迷茫了一段时间。
没有人指责皇帝………
至少没有百姓指责皇帝,他们都出奇的平静,每天按时上工,按时下工,拿到钱粮后,就笑嘻嘻的回家,没有一丝不满。
疑惑的魏征到底还是忍不住去问了情况,他采访的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农,老农以前当过泥瓦匠,所以捞得的活计就是和泥。
对于老魏头的疑问,老农回答道“眼下害了灾,能有活儿干,换一顿饱饭,已经是侥幸了,皇帝翻新园林关俺何事?只要他给老汉钱粮就行。”
当魏征又问道朝廷发放赈灾粮食,为什么还要费劲用劳动换取饱饭时,老农更是觉得他的这个问题幼稚。
“老汉有手有脚的,领那个赈灾粮食干什么。咱们大唐刚建立没多长时间,这些年来皇帝陛下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们农民减税,特别是流民,有的还免税三年。这么下来,他能有多少粮食?那些粮食是给干不动活儿的人准备的,老汉还干的动活儿,没那厚脸皮去领。”
说完,他还嫌弃魏征耽误他干活儿,赶他离开。
当魏征在朝堂之上把这件事说出来的时候,满朝文武无不对着李世民奉上了大大的马屁。
能够体察天下百姓疾苦的皇帝是一个好皇帝,而能够让天下百姓主动体谅朝廷的呢?
于是乎,曲江池在皇帝脑子一抽之下,换了个“贞灾园”的名字,表示要记住这一次灾难,还要借此给后世子孙警示。
母子二人与其说在钓鱼,不如说是在打发时间,两个鱼篓都空空的,看起来没有一点收获。
ァ新ヤ~8~1~網x~8~1z
杨妃的肩上搭着一个狐狸皮的披肩,不是红狐皮,也不是雪狐皮,就是单纯的杂毛狐狸皮。
但是,这张皮,却是李恪亲自猎杀的狐狸扒下来的。
他没有像李泰一样跟冷锋讨要北极熊的皮,只是把这张狐狸皮作为北上带回来的礼物给了他母妃。而杨妃并没有嫌弃这狐狸皮毛色杂,直接就把它做成了披肩。
母子二人,都低调的一塌糊涂。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实在是美的冒泡,“艳色冠绝天下”的帽子不是白戴的。说实话,就是长孙皇后,在她旁边也显得差了一点点。
这也就是长孙皇后是后宫一主的情况下她能活的开心,要是换了一个武则天吕后那样的人物,还不知道去哪个乱葬岗找她呢。
李恪也是一样,他的血统就是原罪,好多隋朝老臣都会不自觉的亲近他,要是他想争太子位,一定有很多追随者。
虽然他会有追随者,但是注定不可能成功,所以这些年来,杨妃和李恪都尽可能的低调,很少抛头露面。
看到冷锋和李承乾哥兄弟过来,杨妃赶紧招呼李恪站起来,母子二人一齐对着冷锋施礼。
冷锋点点头,表示受了杨妃的礼数,对李恪说“本来应该放任你陪你母亲多享受一段天伦之乐的,但是韩老先生催我赶紧把北上的经历写成传记,编到贞观百科书里面去。他怕我时间长忘了,我一个人写太费时间,这不,想着把你们哥三个都拉过去打工,现在就缺你一个了。”
弟子为师父打工,那是应得的,杨妃笑道“恪儿在这儿已经住了好些时日,都越规矩了,也是时候随您出宫了。”
现在她对自己把李恪也送到冷锋门下的行为庆幸不已,且不说之前那个有点闷闷的孩子现在变得阳光开朗,就是收获李承乾和李泰的兄弟情,那也是无法计量的好处。
历经两朝,她算是看透了,那个皇帝位,实在不是一个好东西,她现在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安乐一生就好。
李恪点点头“也是时候出宫了,对了师父,昨天我出宫去文院拿东西,听唐瑾说,长安城里出现了好多东瀛人,他们到处立牌子挑战咱们城里的游侠,听说没少赢。”
“东瀛人?小鬼子?”
呦呵,稀奇稀奇,这个时候居然能遇到东瀛人,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唐造船业落后,东瀛也一样。能够从他们那几个小岛上跑到大唐来,要是从新罗百济那边借道也就罢了,要是穿越东海过来,啧啧啧,那可真是命大。
“摆台子挑战游侠?是要炫耀他们的武力吗?”
李恪摇摇头“那我就不知道了,他们的挑战台到处都是,连去文院的路口那里都有一个。”
“那里也有?”
这不太对劲呀,占据文院路口立台子,很明显是直指文院,要说这些人没人指使,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东瀛人在唐朝时很活跃,没少往这边派遣唐使,但那也是十来年之后的事情了,怎么这个时候会有这么明显的团体出现在大唐?
不太对劲儿呀。
想到这里,冷锋就对杨妃歉意的一笑,拍拍李恪的头“带路,我去见识见识他们东瀛武士在搞什么名堂。”
如果他们不是一个团体,那么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倭人嘛,争狠斗勇是本质,自大的基因是从他们祖先身上就遗传下来的。
但要是团体的话,啧啧啧,那就有点意思了,他们本该在十来年后才会与大唐建立联系,如今如果提早了这么多年,是因为什么呢?
师徒四人也不坐马车就一人骑一匹马,在侍卫们的护送下直驱长安和文院的交叉路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