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偷媚取容是首辅 鹿车共勉是瞻基
“绑门外?”杨荣惊问。
“刺杀皇帝,不应被绑?”杨士奇质问。
“刺?”杨荣不解问。
“她是领刺宫女,二刺逼帝写截殉旨,没成功。刺跑了,宫女被逮。我听说的……”杨荣谈笑风生地说。
“偷媚取容,是首辅!”杨士奇推一把杨荣,进了朝堂大厅。孙嫔和朱瞻基随后,也进了朝堂。孙嫔听说刺,不知是何事,想起臣们的心非巷议,心想成语释义:巧黠谄媚,以取悦于人。孙嫔看着杨士奇背影在心里地叨咕。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去世,朱高炽当皇帝称仁宗。仁宗按照封建礼仪,应为过世先帝,服丧二十七天,和张辅、杨士奇在期满第二天,仍着丧服上朝。群臣皆换了服装。杨士奇由此受仁宗宠爱,逐步地被提拔为少保、少傅,开启内阁插手六部事务的先例。杨士奇顶替杨荣,成为内阁首辅。朱元璋废除丞相后,首辅位次列于内阁其他同僚之上,逐渐拾遗补缺留下的巨大权力空白。李庆建议,朝廷将军队所属多余军马,给予地方官吏,杨士奇上疏反对,仁宗为不使他过多树敌,故意没批准杨士奇奏折。而借陕西按察使陈智上奏机会,皇帝驳回李庆建议。杨士奇利用得天独厚条件,一依旧式和讨好朱棣一样地讨好仁宗,坚决维护人殉制。孙嫔生气的同时,更是一筹莫展。但杨士奇有点着实让孙嫔高兴的事。杨士奇从孔子《孝经》中断章取义,对其句、词、字寓意观点邪解之说,孙嫔让朱瞻基告诉了父皇,引起仁宗的潜心关注。
“朱瞻基传话于我,杨士奇首辅言:‘祭则致其严……的严’字,是执行人殉制要严肃的‘严’意。嫔妃殉葬是祖制,皇朝不得更改,儿媳孙嫔对此释有异议!”皇帝这天组织群臣议事,让孙嫔参加,并让孙嫔仗义执言。孙嫔站在朝堂上,刚听说刺被绑门外事心想,那人若被放,对截殉来说,又是一份力量。这不能不使孙嫔有点意气激昂想着杨士奇话不卑不亢地说。
“好!皇孙嫔说,有何异议!”皇帝笑说。
“孙嫔进宫多年,多谢太子家人,对小女的煦伏之恩。先帝仙逝,太子登基称帝。皇帝今日给孙嫔在朝臣前,申明一己拙见之机。孙嫔深表谢意!孔子《孝经》的事亲五事:其中……祭则致其严……的‘严’,是指长辈已故,晚辈要祭奠、祭祀。方式要庄重而肃穆。晚辈对长辈,表达一种恭敬、孝义。其中有三:一是守孝三年,定期祭祀;二是感恩祖德,慎终追远;三是斋戒沐浴,恭敬赤诚。祭祀行为,非同儿戏,定要严肃,是‘祭则致其严’的‘严’字的真实含意。”孙嫔认真地说。
“‘祭则致其严’的严,绝非单说严肃人殉制,要严的严。吾当时有恙,尚未在场,后有所耳闻。孙嫔所言极是,是祭奠、祭祀要郑重,严肃的严意。”吏部尚书蹇义站出地说。
“吾也认为,杨首辅此释欠佳。春秋战国时,先有人殉后改俑,周代人殉,少于殷代。历代发丧,人殉续而有断,嫔妃殉葬,非必经之序。故此 ‘祭…严’的严,无甚关联。吾曾在场,不屑置辩。”阁臣杨荣对杨士奇蔑视口气地说。
“是!”杨溥附议,有几人附议。
“吾也在场,未听杨首辅言?”金幼孜笑地问。
“话出自于吾口。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皇帝是圣君,非一般孝子,是儒家学派典范。儒家学派,遵从以德为本,吾举一例……”杨士奇接着又说一例:汉朝一名叫韩伯俞的人是孝子,侍奉母亲百依百顺,其母教导甚严。韩伯俞做错事,母亲用杖打痛,韩伯俞不违抗。一次,韩做错事,母举杖打,韩大哭。母很奇怪以前打不哭,这次为啥?韩说以前,母打也痛,韩知母身强力壮。今天,母体力不如从前,韩才难过而泣。杨士奇说到这,继续地说:“……吾知皇帝是大孝子,给先帝盥洗脚行为行孝等,臣有目共睹。嫔妃殉葬是祖制,历代皇朝遗留。先帝尸骨未寒,哀声遍于朝野。皇帝此时截(废)制,是非孝之举!故此,吾所言非错!”杨士奇打着皇帝是孝子旗号,单取“严”字护“人殉”是别有用心。
“杨首辅说得对,皇帝是孝子。”一臣和黄福附议。一臣在杨士奇属下干事。黄福在安南任职,刚换回在兵部待职,是给杨士奇溜须。孙嫔听身边臣说。
“杨首辅,说得极是。”几臣说。
“皇帝若截或废殉,是非孝之举。”杨士奇仍说。
孙嫔看眼杨士奇背影,想着臣议论到的成语典故:唐朝武周时期,官场**,偷媚取容之人甚多,最典型的是张岌为取悦武则天情人薛师和尚,亲自拿着黄绢随薛师之后,看薛师要上马时就匍匐在地当马镫。还有侍御史郭霸亲自品尝来俊臣的粪便。还有宋之问(初唐时期的诗人)为张易之(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捧便桶。
“皇帝是大孝子。”杨士奇看眼金幼孜,金幼孜如此地说。大部分人附议。
“孙嫔是说,杨首辅‘严’字释义不妥。”孙嫔看眼朱瞻基仍坚持地说。
皇帝微笑着一直看向杨士奇。孙嫔自觉有理,可难寻合适言语,反驳杨士奇等人。
“皇帝!太祖有训:女人严禁干预朝政或任官职。吾有耳闻,周小妞任女官?”杨士奇认为站了上风,转面无情地说,是变相地反击孙嫔!
“胡太子妃姐胡安,是锦衣卫百户女官,在洪武期被太祖任命。”阁臣杨荣驳瑕指颣笑地说。
“这……”杨士奇语塞。这时朱瞻基看眼孙嫔,又看眼夏原吉。
“臣有话说。”就在这时,夏原吉站出,打断杨士奇话笑地说。
“夏爱卿,有话请讲。”皇帝笑地说。
“《论语阳货》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是孔子说:‘只有妇人、女人与奸诈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你与她们相近,她不懂得礼让,你远离她们,就反而抱怨你。’臣认为此话有误,咱勿论吕雉、武则天。古代经历六帝,临朝三次听政,使东晋政局,稳定多年的褚蒜子,堪称女强之首。《褚蒜子》,大家是否耳闻?”夏原吉大学士笑地问。
“夏爱卿讲来,朕等愿听。”皇帝笑说。
“好……”夏大学士讲起《褚蒜子》:她父亲褚裒以‘皮里春秋’闻名东晋:外表谨慎寡言,不言人优劣,但内心,褒贬是非分明。褚蒜子出身于名家,继承乃父之风,聪明而有器识,胸有城府。丈夫司马岳即位为康帝,褚蒜子顺理成章,晋升为皇后。康帝在位二年,便一命鸣呼。褚蒜子以皇太后身份,辅佐三岁儿穆帝司马聃,临朝听政。大臣何充上表,推荐太后父亲褚裒,入朝综揽朝政。褚裒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拒。褚蒜子依靠聪明和以前助康帝理政,积累经验孤军奋战在朝臣中建立了威信,执政十二年中,一改过去东晋败局局面……”夏原吉笑说着。
“鹿车共勉,是瞻基!”听着夏大学士讲的故事,孙嫔心理暖暖的,是朱瞻基那眼作用。孙嫔想起成语,对朱瞻基耳笑地私语。
“成语出处《后汉书鲍宣妻传》。鹿车,古时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你是我的第一!”朱瞻基笑说。
“……东晋降服蜀成汉政权,收复洛阳一带。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正月,司马聃年已十五,褚蒜子太后为他举行冠礼,便将政权移交给儿。褚蒜子退处后宫,五年后,穆帝暴病而亡。堂兄司马丕继位为哀帝。司马丕不仅昏庸糊涂,且因迷信方术金石,而中毒抱病不起。哀帝卧病不理政。大臣们敬请褚太后临朝摄政。褚蒜子太后主政三年稳定了政局,直到哀帝死,其弟司马奕入承帝位。司马奕当政,大将军桓温不满。桓温因统兵北伐有功权势曰隆,对满朝文武皆不放在眼,唯对褚蒜子太后有所顾惮。褚蒜子太后归政后,桓温野心暴露,依仗权势求废司马奕,改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桓温从广陵赶来建康,向褚蒜子太后呈上废立奏章时,紧张悚动汗水直流。褚蒜子太后正烧香,在佛堂接到奏报,倚窗前视奏章数行便叹曰:‘我本担心,有此一步。’读至一半便索笔答云:‘末亡人遭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虽不同意废立,褚蒜子太后考虑桓温手握兵权,如果驳回,东晋半壁江山又要起内战。褚蒜子故作模糊答复。司马昱即位为简文帝后,只坐一年多龙床,便去世。他儿子十三岁司马曜,继位为孝武帝。桓温再次出演逼宫一幕。幸亏,谢安镇定自若,出面斡旋,晋室才得以转危为安。不久,桓温去世留下遗嘱,让弟弟桓冲统率他的部队。谢安为平衡政治势力,又请褚蒜子太后听政。不久,前秦苻坚以号称百万之师扑向东晋,东晋只有八万兵力,在褚蒜子太后和谢安指挥下,成功进行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保护了东晋的半壁江山。褚蒜子太后经历六帝,三次临朝听政。主政期间,均有所作为。如身非女性,她不能屡进屡退。东晋几次变故,非褚蒜子太后出面,时局可能会,另有一番景象。”夏原吉讲着故事地说:“陛下!臣职不分高低,庶民不分男女,益于江山之言,皇朝要广纳不弃呀!”
“夏爱卿所言极是。人殉之事择日另议。退潮!”《致皇帝的一封信》,朱瞻基确实给了皇帝,可皇帝只字未提。截殉一事,孙嫔原想会有啥说法,看着皇帝走去的背影地想着,深感截殉希望虚无飘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