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页
    这次跟随四阿哥出宫的有张保、吴全、王朝卿和王钦,苏公公以晚上如厕不小心扭到脚的奇葩理由拒绝了随行。
    四阿哥初见岳父、岳母要升堂拜礼,不过四阿哥到底是皇子,所以拜礼后,费扬古与其福晋都要行三回礼。
    参礼期间有赞礼大臣、帮办官员陪同,张保等随行奴才都等候在院内。当然,这一趟他们是绝对不白辛苦的,府内的家丁仆从不断的送茶送水,辛苦费是一早就挨个送上。侍卫、护军只是意思一下,图个彩头。他们这些宫里出来的太监就不一样了,这毕竟是嫡亲的女儿,父母亲自然是要各方打点。王朝卿捏了捏袖子里沉甸甸的荷包,三十两是有了。
    依礼而行,四阿哥并没有在费扬古府里多待。回宫的路上,四阿哥提前送走了赞礼大臣和帮办官员们,只带了几名侍卫和太监往琉璃厂去了。
    参礼过后就是初定,指的就是民间的放定礼,下聘礼。但到了皇子这儿,就是皇上给皇子福晋家的赏赐。赏赐分仪币、赐币,仪币是赏给福晋自己的,等福晋嫁进皇子府邸时,会随着嫁妆抬回来,赐币则是赏给福晋父母的。
    四阿哥的聘礼单子由内务府制定,众位阿哥尽皆相同。苏伟跟着看了看,可谓是衣料、首饰、日用银器无所不包。其中尤为名贵的要数嵌东珠珊瑚金项圈一个,镶蓝宝缀海珠金簪三支,锤鎏金珍珠耳坠三对,金制孔雀纹镯子两对。另外衣料中有貂皮、獭皮、狐皮数十张,锦缎三十匹,棉花百斤等等。
    送聘当天,由内务府大臣率领执事等前去,福晋父母要着朝服迎聘。送完聘礼,由内务府摆宴,福晋娘家具出席,另所有不当班的公侯王爵、二品以上的侍卫、官宦命妇皆要参加。钦天监、鸿鹄寺派官员引礼报时。宴会由奉果、奉酒、奉馔酌酒等程序组成,中间伶工乐队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全体官员在阶下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
    不过,下聘这天皇子是不出席的,纳穆图、松甘等哈哈珠子代表四阿哥于内务府饮宴。在佳晖的介绍下,纳穆图等见到了费扬古的四个儿子,两个女婿。
    在纳穆图的印象中,费扬古的长子是一个比较老实诚恳的中年人。次子相对精明一些,对纳穆图等很是巴结。而费扬古的大女婿齐佳氏牧谨是宗人府左司理事官,认识不少宗亲。
    初定过后的一个月,正三所开始全面准备四阿哥的大婚,那些堆在院子里的红绸灯笼,被挂了摘,摘了挂。
    苏伟坐在廊下扁着眼,看着张起麟跳着脚地让小太监们挪动摆饰,一个花盆恨不得擦个几十遍。不就结个婚吗,至于这么折腾吗?挂那么多灯笼也不怕砸到人,苏伟晃荡着脚心里不住地腹诽着。
    “四阿哥吉祥,”有奴才行礼声,苏伟连忙站起来。
    四阿哥背着手走进中庭,张起麟弓着身子跑过来,“奴才参加四阿哥。”
    “恩,”四阿哥抬头看看,“不用挂这么多,回头砸到人怎么办?”
    “嗻,”张起麟一俯身,赶紧下去吩咐摘下来几个。
    四阿哥转身向苏伟走来,苏伟给四阿哥来了个九十度鞠躬,“奴才参加主子。”
    没办法,他现在是伤残人士,这一跪下去不就露馅了嘛。
    “起来吧,”四阿哥歪着脑袋,看看苏伟的脚,“脚怎么样了,还疼不疼?”
    “不用力就不疼了,”苏伟裂开嘴傻笑,不管怎样他势要装病到底。
    四阿哥眯着眼睛看着他,苏伟垂着脑袋,挠挠头,四阿哥微微叹了口气,“脚还没好,就别到处走,回屋躺着去。”
    “是,”苏伟又一鞠躬,一瘸一拐地向自己小屋走去。
    十月十五,三阿哥大婚,阿哥所大大地热闹了一次。在屋子里养病的苏伟,拼命地把脑袋插进被子里,也挡不住隔壁院子的人声鼎沸。
    十月末,内务府送来了四阿哥的吉服,大红的颜色似乎将整个正殿都映红了。苏伟架不住张起麟、王朝卿的盛情邀请,连拖带架地把他弄到内厅观看四阿哥试衣服。
    大红的长袍上金丝绣线,五爪团龙与雀羽首尾相交,朱红的腰带有象征吉祥多子的石榴纹,鸳鸯交颈的玉佩垂在腰间。四阿哥被一帮太监嬷嬷围在中间,苏伟远远地站在门口,有那么一刻,苏伟觉得自己正在从一个冗长的美梦中清醒了过来。
    余下的日子过的很快,可能是因为苏伟一直过着养伤的清闲日子,转眼间就到了十一月。
    初雪的一天,苏伟瘸瘸地到中庭找张起麟,却正碰上了很少出门的宋氏。
    宋氏披着斗篷,带着风帽,向他微微一低头,苏伟连忙俯身行礼,宋氏从他旁边匆匆而过。
    苏伟有点儿呆地走到井边,寒凉的井水映出苏伟的脸。
    他突然想笑,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脸色竟有如后宫怨妇一般了。
    十一月初八,对于正三所来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苏伟仰躺在自己的大床上,听着外面的梆子声,渐起的脚步声。未时了,四阿哥该起来准备了。
    苏伟翻了个身,去与不去的两个念头在心里轮番挣扎着。
    四阿哥卧房里,王朝卿躬身站在床边。
    四阿哥坐在床上一动不动,王朝卿想上前提醒主子该换衣服了,可话到了嘴边又不敢讲。
    空气仿佛凝滞住了,王朝卿大气不敢出,觉得自己可能会在这个初冬的季节融化掉。直到内厅里一声“苏公公好”,屋内的气氛才顿时和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