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6页
    三人说的话,听在惠妃耳中全是嘲讽,嘲笑她添的是孙女不是皇长孙,嘲讽她老。
    总之三人的话让惠妃不悦。
    不过三人可没在意,不管是荣妃淑妃还是梅沁雪,三人都是一样心思,想是借着来贺喜来看惠妃笑话的。
    惠妃:“三位妹妹你们膝下都有儿女,这当玛嬷也是迟早的事,三位妹妹又何必羡慕本宫呢。”
    “荣妃妹妹,你与本宫可是同一年进宫侍奉皇上的。若是当年没有出那些事,荣妃妹妹怕是比本宫更早当玛嬷,荣妃妹妹你也不必羡慕本宫。再说了四阿哥也不小了,再过个几年也到了该大婚的年纪了。如今本宫也不过是比荣妃妹妹你早几年当玛嬷罢了。”
    惠妃直接说荣妃与她同一年进宫,两人年纪相仿,也别谁嫌谁老了。还提起旧事,这旧事自然是荣妃夭折的几个儿子。
    “还有佳妃妹妹,你的三阿哥也不小了,下届大选也该拴婚。本宫就先恭喜妹妹了。倒淑妃妹妹你还年轻,不必太着急。只要阿哥养大了,大婚是迟早的事。”
    看着年轻美貌的淑妃惠妃心里是嫉妒的。四妃当中淑妃年纪最小最年轻,想到自己的年轻比淑妃大了近一轮,惠妃这里就不舒坦。
    惠妃说这话让淑妃听着不舒服了。什么叫只要阿哥养大了。惠妃这是觉得她的阿哥养不大吗?这是诅咒她的孩子。淑妃闻言也恼了。
    只见淑妃笑盈盈的看着惠妃说道:“常言道先开花后结果,惠妃姐姐你也别太着急。虽说大福晋头胎生的是个小格格,说不定下胎就是个小阿哥了。就像果树开花一样,就算是开了一树花但也总有花落结果的时候。惠妃姐姐你说是不是呢?”
    开一树花!
    惠妃听这话,差点把眼睛鼻子都气歪。
    淑妃说开一树花,这是在诅咒大福晋生一堆女儿呢。一心盼皇长孙的惠妃听这话可不就被气着了。
    可这面明上淑妃说的也没错,这果树可不就是开了树花,花落结果吗。
    可这人能和树一样吗?
    “那本宫可就先谢淑妃妹妹吉言了。不管胤禔家的生的是小阿哥还是小格格,都是本宫的孙儿,本宫一样疼爱。淑妃妹妹膝下有三个儿子,将来淑妃妹妹的儿媳定也能如淑妃妹妹所说的,开一树花,结一树果。”惠妃先是咬牙切齿地说,说到最后又笑盈盈起来。
    这话可真毒,淑妃膝下的七阿哥、八阿哥和十一阿哥可都还小呢,这娶福晋还是十年以后的事,惠妃现在说这话也和一样是跟诅咒一样。
    只是惠妃拿淑妃的话来堵淑妃,淑妃被气着也不好反驳。
    这说是来贺喜倒更像是来斗争一场上。在延禧宫唇枪舌剑一番,又看了一场戏梅沁雪才满心满意足的离开延禧宫。梅沁雪没有直接回储秀宫而是先去了寿康宫。
    “臣妾恭喜娘娘了,娘娘新添了曾孙女,如今娘娘可是当上乌库玛嬷了。”梅沁雪进殿就笑着向太后道喜。
    “起喀坐吧。”
    “这呀的确是件大喜事,这可哀家的第一个曾孙皇帝的第一个孙儿,哀家和皇帝都高兴呢。”虽说是个曾孙女不是曾长孙欣喜半减,但太后还是很高兴的。
    “臣妾可是听说了,您和皇上都赏了厚礼呢。大福晋的小格格好福气,得娘娘您和皇上福泽庇护。将来小格格一定会孝顺娘娘您的。”梅沁雪奉着太后。
    “这大阿哥大婚生女了,接下来就是太子和胤祦了。明年就是大选之年,回头哀家提醒皇帝,定给胤祦挑四脚齐全的嫡福晋。等过两年你也就能抱上孙儿了。”
    太后笑着说。
    梅沁雪:“胤祦还小,都还在长个子长身体呢,而且如今他在书房读书也辛苦,臣妾倒是不想他太早大婚。就算是明年,胤祦也才十四周岁,这要大婚那也太早了。臣妾想着要不等下下届大选再给胤祦拴婚也不迟。”
    “明天胤祦就是十四了,不小了。”在太后看来十三、四岁成婚很正常。可梅沁雪觉得不正常不对。
    不过这种认知梅沁雪却不会与旁人说,哪怕是太后娘娘。
    “娘娘,胤祦小的时候病过几次伤了底子,这些年虽说也补回来了,但是胤祦的底子还是有些薄。太医也叮嘱过,胤祦的身体情况不能过早的泄了肾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啊,臣妾想着为了胤祦的身体健康,臣妾想让胤祦晚几年再成婚。”
    梅沁雪是真的一点也不像儿子早大婚。
    梅沁雪从后世来,她非常清楚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没有成年之前过早的泄了肾元或破身对身体都不是好的。
    在梅沁雪看来,要她儿子十四岁就大婚,那简直就跟犯罪一样。
    不管是大阿哥还是太子,都是十三岁就有了教导人事的宫女,有了屋里侍候的人。胤祦现在也十三岁了,可梅沁雪并没有给他安排教导人事的宫女。
    为此梅沁雪还特地借张太医的口说了她早就想好的理由。说胤祦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过早的泄了肾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梅沁雪将这说辞与康熙说了,才让康熙暂歇了给胤祦择赐教导人事宫女的事。
    “胤祦这事,还劳请娘娘您跟皇上说一说,明年大选莫要给胤祦拴婚指婚。臣妾还不急着抱孙子呢。”
    第297章
    “这事哀家可说不得。若是你先与皇帝说了, 皇帝跟哀家提起, 哀家倒是能帮你说一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