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2页
    没上一年级的人都知道答案是‘2’,但刘天庆也不知道是什么脑回路,竟然把他学过的所有数字——1到30,全给写了个遍!
    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就会反问:
    为什么1+1必须等于2?
    谁规定的?
    1+1为什么不能等于1、等于3、等于4、等于5……等于30呢?
    老师急了,拿出两只笔放刘天庆面前:“一支笔加上一支笔,不就等于两支笔么,难不成还能变成三支?!”
    谁知刘天庆就翻出了窗户,在窗户底下捡了一根树枝又翻进来,当着老师的面,把那根树枝掰成两段,说道:“你看,1+1不是还能等于2么!”
    老师瞪眼,觉得他这是在无理取闹:“那1+1怎么可以等于3,等于4?”
    刘天庆理所当然:“我爸和我妈结婚,然后有了我,可不就等于3么。有我弟弟的时候,就等于4,再有我妹妹的时候,就等于5了。我家+我大伯家=10,我爷奶家+我外公外婆家=28……”
    这个时候他的算术倒是又变的很溜了,至少比苦瓜同学要溜,让一旁听着的苦瓜同学听得小脸更苦了。
    老师说不过刘天庆,这一番诘问,倒是把课堂下的其它同学们都给带偏了,第二次随堂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比上一次拉低了六七十分,大家都开始学刘天庆发散思维。
    老师气急败坏,把刘天庆骂了一顿。倒是温暖对此很惊讶,她不觉得刘天庆这样有什么不好,相反,日后他这样的,或许能够比班里其他成绩优秀的人,发展更好。
    不过,那得是在遇到机遇的情况下,不然就按照刘天庆这个思维,可能还没长大,就被人给打死了。而嫌疑人,很有可能就是日后带他的历届数学老师。
    至于为什么刘天庆的语文也会全错,那还真的不是故意的。刘天庆的那一□□爬字,比当初温暖刚学习大字时还要不如。
    至少温暖写出来的字,再丑,大家也看得出她写的是什么。但刘天庆的字,大概就是写实派和抽象派的区别,写出来后,也就只有他自己能够认出自己写的是什么,仿佛生活在另一个维度。
    放学后,温暖背着书包跟白临夕回家,走过二年级教室,到一年级教室门口时,差点跟里面出来的一个女孩子撞上。
    那女孩看到温暖,脸就拉的老长,倒是从她身后出来的,看见温暖,就高兴的打招呼:“暖暖,白临夕,我们一起走呀!”
    牛脸的是牛大妞,打招呼的是林大丫。
    牛大妞和林大丫都比温暖大一岁,只不过她们家里重男轻女的很,之前压根就不想给她们上学。觉得女孩子上学也没有用,小学一学期4块,一年就是8块,一整个小学时期就是40元。
    浪费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丫头片子,以后还不是要嫁到别人家的,白白浪费钱帮别人家养媳妇,凭什么!想要学认字还不容易,他们这些大人也都会写点日常用字,算账就更不用说了,一百以内的加减,种花国就没有不会的,就只有速度快和速度慢的区别。
    但这两丫头都是家里的老大,闹个一两年家里也不清净,更何况他们也不想真跟自己的女儿结仇,到底是亲闺女,想想大女儿学了认字,以后还能教小女儿,日后长大说亲了,说是读过小学的,总比没读过小学要好听,到底是知识分子呢,嫁的人家好了,还能帮衬娘家。
    于是忍着心疼,一边骂赔钱货不知道心疼家里,一边在去年让她们上了一年级。
    对于温暖这个全村最受宠的闺女,牛大妞原本就嫉妒,自己想读书,闹了两三年才能读上,回去以后家务活还得翻倍。温暖却在六岁的时候,早早的就被家里主动送去上学了。
    都是赔钱货,她穿的衣服补丁打补丁,都是她妈小时候的衣服,裤子小了穿的不舒服,但因为她妈小时候这个年岁的衣服都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穿不了了,家里也舍不得给做新的,导致她提前几十年便带起了九分裤潮流,可惜没人欣赏就是了。
    而温暖,身上的衣服就没有打补丁的,式样又好看,一看就是她奶或她妈新做的。
    牛大妞的书包是化肥袋子自己缝的,温暖的书包却是百货商场里买的军绿色牛津布包,上面还缝了一颗小红星徽章……
    真是越比越心痛,导致牛大妞见到温暖的时候,已经从过去的假装小脸,发展到了如今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林大丫的心态已经跟以前一样稳,她跟牛大妞已经闹翻了,从牛大妞身边经过的时候都不带搭理。
    牛大妞看着前面三个结伴而行的人,气的咬牙切齿。上学后,她也发展了新的伙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有林大丫一个伙伴而迁就着。
    “牛气什么,一群舔别人屁.股的破烂.货!”
    九岁的牛大妞已经从大人那里学会了不少脏话,跟她混的不错的,也都是这种德性,几个小姐妹手跨手,加快脚步超过温暖三人,时不时回头看他们,嘻笑着相互说着什么小话,想想都不会是什么好听的话。
    温暖在学校里都被活成了宫斗剧,满仓大队那边,也开起了秘密小会。
    第57章 二合一
    满仓大队因着两年前连着在上头出了三次风头(新型萝卜和前年去年两届县亩产冠军),尤其是满仓白萝卜,这两年虽然把种子分给其他生产队种植,但交给供销社后依旧以‘满仓白萝卜’命名售卖,以至于到隔壁省众多供销社售卖后,满仓萝卜更加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