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一群老太婆
白幼薇和沈墨对宅子里发生的事浑然不知,他们来到村子里,发现昨晚出事的那户人家,也办起了丧事。
屋子里里外外挂上白灯笼,吊唁的人进进出出,一如之前的里正家。
如果按照每晚死一人的频率继续下去,这村子迟早家家户户都得办丧事。
沈墨依照名簿,找到和李氏一样无名无姓的女人们。
男人们去吊唁,女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晒豆子、洗衣裳、看孙子。
她们嫁过来时都是十五六岁如花年纪,如今最老的七十多,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
就算是那些只有五十多岁的村妇,也形容槁枯,白发苍苍,和六七十岁的差不了多少。
沈墨向她们询问李氏的事。
这些村妇没有一个知道的。
全都说与李氏不熟悉,也无交集,只知道她是李癞子从外面弄回来的媳妇。
其中一人说:“李癞子太穷了,人牙子不会做他家的生意!”
另一人则嘲笑道:“又懒又穷,还想买媳妇,这就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最后不也叫他弄来了么?”一个满脸褶皱的老太婆啧啧出声,“真是个傻大愣,也不怕给村子惹祸,居然从外头拐了一个来,也算他走运了。”
又有人不屑道:“走什么运,生不出孩子,全是白搭!”
旧时代的风气,对生不出孩子的女人万般鄙夷。
白幼薇看了看她们,问:“你们在村子里这么多年,没想过回家吗?”
“回家?”老太婆们相视一笑,纷纷摇头,“回去做什么?家里也穷,哪有米粮养闲人,就算回去了也要被赶回来。”
白幼薇又问:“李氏有回家过吗?”
这一次,她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沉默下来。
白幼薇看着她们,说道:“这个问题,要么回答‘有’,要么回答‘没有’,要么回答‘不知道’。
你们刚才说和李氏不熟,应该回答‘不知道’,可是你们没一个人出声,就说明答案在“有”和“没有”两者之中。
如果“没有”回家过,你们没必要遮遮掩掩,之所以不说话,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她试图回去,但是被你们阻止了。”
“没有没有!”
“我们怎么会做那种事?小姑娘不要乱说话!”
“是啊,每天的家务活都干不完,谁会管她回不回家去……”
白幼薇歪头想了想,说:“也许你们没有阻拦,但是你们家里的男人阻止了。”
老太婆们再次沉默……
过了一会儿,年纪最小的一个老太婆说:“拦得了一时,难道能拦得了一辈子?小姑娘别把我们说得这样不近人情,失了身的女人,就算跑回去又能有什么好下场?不如安安分分住下来,生个一儿半女傍身才是正理。”
旁边的老太婆纷纷点头赞同。
白幼薇问:“照你的意思,李氏后来是自愿留在村子里的?”
然而老太婆们不再理会她,自顾自干自己手里的活,晒豆子、洗衣裳、看孙子。
白幼薇问不出有用的信息,与沈墨交换眼神,只能离开。
走在乡野路上,白幼薇忽然笑了一下。
“想到什么了?”沈墨问她。
“嗯~”白幼薇抬头看他,嘴角微微翘起,“我突然发现,这村子里的老太婆,给的信息都比老头子有用。还记得上次去李家隔壁,问刘老头的那三个问题吗?”
第542章 为什么不回家
——昨天他们去李家的隔壁,刘家,搜查线索,分别问了三个问题:
1,李羌贵是怎么死的?
2,为什么李家死绝后村子入夜就紧闭门户?
3,李氏为什么没有孩子?
这些问题,刘老头都一一作了解答,而且回答得很详细,沈墨记得很清楚。
但是当时刘老太说了些什么?
似乎搭腔说了几句……
白幼薇眯起眼睛,慢慢说:“刚见面时,那老太婆就说,村子太穷,能走的都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走不动的老人家,和娶不上媳妇的老光棍。
既然村里的女孩都嫁去外村了,村里的老光棍就只能买媳妇,那没有钱的老光棍呢?之后老头也提过这一点,说李癞子穷得娶不上媳妇,其实这是在暗示我们,李氏的来历有问题。
后来,我们问李癞子是怎么死的,老头回答了一大堆,你记得那老太婆怎么说的吗?她说,李氏啊,是个可怜人。
明明死的人是李癞子,她却说李氏可怜,这说明李氏在李癞子手上吃过不少苦头。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最有意思。
我们问李氏为什么没有孩子,老头说李氏年纪小,生孩子伤了身体,但是老太婆当时说的是……李氏,太娇弱。”
“娇弱……”沈墨若有所思,“普通农户家的女儿,不会用娇弱来形容。”
白幼薇淡淡点头:“顺着这条线推测下去,村里人都嘲笑李癞子娶不上媳妇,他一气之下从外面拐回来一个小姑娘。我猜李氏原来的家庭,不会是达官贵人,那种有丫鬟婆子跟着的,不好下手,但应该是个小富人家,从小没吃什么苦头,性格也天真单纯。”
“年纪小,身子没长好,强行生孩子坏了身体,这也说得通。”沈墨想了想,又道,“也有可能是李氏不想生,故意弄坏自己的身体,不过这样一来,她在李家的苦头肯定没少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