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2页
    他在张家忙活到现在,确实也饿了,这一盅汤下去,胃中顿时熨帖了不少。
    “多谢。”
    他将汤盅放回到托盘中,径直离去。
    “……”小宫女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一时目瞪口呆。
    谁说她要倒掉了,她本是打算自己喝的不成吗?
    不安慰且罢了,还喝了她辛辛苦苦煲的汤……
    小宫女回过神来,心中发堵地厉害,眨巴了一下眼睛,眼泪一时掉得更凶了。
    ……
    湖州灾情加剧,当地州府递上来的请旨赈灾的折子经了秉笔太监批红之后,交到了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刘福手中。
    刘福权衡之下,还是将折子捧到了昭丰帝面前。
    此番湖州洪灾着实严重,雨水至今未休,太湖多处堤坝已被冲毁,灾民无数,先前从各处调拨来的赈灾粮物已难以为继。
    如此严重的灾情,还是先请示了皇上为好。
    昭丰帝虽沉迷长生之术,却并未完全不理国事的昏君,看罢折子,当即拟旨命户部尽快筹措赈灾钱粮,又任命户部侍郎刘健为钦差大臣,即日动身赶往湖州主持赈灾事宜。
    另又拟了邸报,命沿途各州府竭力协助赈灾事宜,听凭钦差大臣调遣,不得违逆推脱。
    处理完一切,昭丰帝长叹了一口气。
    做皇帝当真误事,这一整日他竟连打坐的空隙都抽不出来。
    “太子今年多大了?”昭丰帝忽然向刘福问道。
    刘福愕然了片刻。
    皇上啊,您连太子几岁了都不记得,这样真的好吗?
    第199章 出宫历练
    “回皇上,太子殿下已经九岁余了。”刘福笑着说道。
    “才九岁啊……”昭丰帝失望地喃喃道:“那朕岂不是还要等上很久。”
    哎,说起来他还是太有责任心了,即便是咬咬牙,真的将这皇位交给一个九岁的孩子又有何妨?
    好吧,他承认他害怕这么干会被都察院的那帮御史们骂得狗血淋头……
    关系还是不要闹得太僵为好,若不然等他禅位之后,这些人给新帝上折子,克扣他炼丹求道的钱资可怎么办?
    要知道,单是他不爱上早朝这一点,已经有大臣一肚子不满,隔三差五地劝诫了。若不是大靖朝的君王多数都不上早朝,他并非个例的话,那帮糟老头子指不定要天天跑到寝殿里掀他的被子了!
    当皇帝容易吗?
    昭丰帝急切地盼望着太子能早日长大成人。
    说起来,他似乎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见到太子了?
    因要专心求道,他早已免了所有皇子公主的请安。
    昭丰帝刚在心中念叨了一句,下一刻就听内官前来通禀,说是太子求见。
    昭丰帝愣了一下,适才让人进来。
    “儿臣给父皇请安。”
    祝又樘上前行礼。
    “起来吧。”昭丰帝的脸色看起来十分和蔼。
    虽说太子年龄长得慢是一个缺点,兴趣爱好似乎也过于广泛,可好在这孩子刻苦上进,让他很欣慰——若是个昏聩不成器的蠢材,只怕那帮大臣又要有意见了,到时即便他强行退位,也会良心难安的。
    不过,太子此时找他干什么?
    莫非是出宫频繁,银子不够使了么?
    京城有东西两厂在各处紧盯,宫里的防守和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太子出宫之事当然瞒不过昭丰帝。
    要银子就给吧,反正以后他做了太上皇还要仰仗儿子呢。
    昭丰帝很是大方地想着。
    “儿臣有心出宫历练,想求父皇答应。”祝又樘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昭丰帝一怔。
    咿,不是来要银子的?
    可出宫历练什么的……
    “你不是常常出宫吗?”
    糟糕,一不小心暴露了——这样会不会让渴望自由的太子觉得自己被监视了,从而影响到心情不肯好好读书?
    好在太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反应,反而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想离京历练一番。”
    昭丰帝脸色一变。
    他听到了什么?
    太子想离京历练?
    嘶——竟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有志向!
    看来早日退位,是指日可待了!
    不过……万一太子只是想出去玩呢?
    罢了,玩就玩吧,以后等当了皇帝想玩也没时间了,不如现在让他一次玩个痛快,免得日后心里有遗憾,干活不卖力。
    皇上大手一挥,准允了。
    等等,好像还没问太子想去哪里历练呢——
    “儿臣想去湖州。”
    “什么?”昭丰帝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怎么不直接想说上天呢?
    但这下子他算是彻底信了太子是真心想要出去历练了,毕竟此时去湖州,玩?——玩命还差不多!
    “不行。”昭丰帝瞬间反悔,半点都没有“君无戏言”的自觉。
    饿不着淹不着是真的,可都说了如今湖州地界流民无数,人一旦身处绝境,最容易做出极端疯狂的举动来,万一有愚昧的刁民想借机报复朝廷,对太子下手怎么办?
    且这天下有理由趁机对太子下手的人可不止那些流民。
    被刺杀的可能性固然不高,可昭丰帝还是不愿意拿储君去冒险。
    祝又樘面不改色地道:“父皇,儿臣既是要去,必然要掩人耳目的去,绝不会走漏风声,亦不可能招惹是非。儿臣之意在于趁此时机,沿途替父皇暗中查访民情,勘察各地官员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