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孙一开始有些失望,轮流讲课的话他就不能天天见到张叔了,后来听扶苏挨个把老师夸了一遍,顿时又开始对老师们充满期待。
对于给小皇孙当老师这件事,大伙都是很乐意的,张良等人有幸被选中之后叫很多人格外眼热,恨不得被选上的是自己。
别看小皇孙还小,光看嬴政和扶苏对他的态度就知道将来这小皇孙十有八九会是大秦的继承者,现在当了小皇孙的老师,未来就是帝师啊!
不管别人怎么羡慕,这份“帝师”名单都是由嬴政和扶苏共同拟出来的,别人没有置喙的余地。
小皇孙的启蒙正式开始了。
同一年,小皇孙有了妹妹。
小皇孙一天天长大,不知不觉便到了成亲的年纪,他找嬴政提出自己想娶师妹,也就是张良的女儿。结果没几天,他妹妹又找上嬴政,说自己将来要嫁张良的儿子,小小年纪的,也不知跟谁学的!
嬴政气得好几天吃不香睡不好。
扶苏这个爹得知儿女的想法,又尽职尽责地去游说嬴政答应,老老实实地挨了老大一顿批。
扶苏便改了策略,说这小子要是成亲了,那就是大人了,接下来可以让他留守咸阳,咱父子俩出去好好看看大好河山,还得时不时写信回来馋一馋这小子,好叫他知道成家以后是要挑起重担的!
嬴政听完扶苏的建议,不由眼前一亮。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还得当长辈的好好教育,就得让他知道成亲不是那么好成的!
父子俩凑在一起一合计,很快便拟定东巡计划。
这些年嬴政陆陆续续出巡过好几次,只一个地方没去:泰山。
这次在决定目的地的时候,嬴政忽地问起了扶苏的意见:“你觉得今年适合去泰山吗?”
泰山自然不是白去的,爬山哪不能爬,何必特意去爬泰山?
嬴政去泰山就是想封禅。
所以嬴政这话就是在问扶苏,他现在能封禅了吗?
第137章 番外五:泰山行(下)
扶苏这些年也时不时会代嬴政出巡,对嬴政的出巡路线更是了若指掌。目前嬴政几乎已经把大秦重要的军事要塞以及经济繁荣地区都巡视了一遍,有些没有去过的也由他代为前往,可以说是把大半个大秦都走完了。
对于嬴政一直没去泰山这件事,扶苏心里也存着点疑惑,因为前世嬴政早就去过泰山了,只是那趟泰山之行并不顺利,朝中最精通礼仪的博士们不愿给嬴政拟定封禅章程不说,半路上还遇上了暴风雨,弄得只能狼狈地躲到树下。
事后为了挽回点面子,嬴政把那树封为“五大夫”,表示它是老天安排来护佑他的。泰山封禅的不顺利,约莫是让嬴政心态改变的原因之一,因为在那之后嬴政越发相信方士之言,对东方诸国那些博士们渐渐有了意见。
当时扶苏听老师淳于越说这事是上天在警示他们,觉得还挺有道理,也认为他父皇在一些事情上决策有误,上朝时自然是据理力争。后来父子俩相处的时间越发少了,针锋相对的时间越发多了,很多年都不曾再好好说话。
现在想来,一切竟与泰山之行脱不了关系。
如今扶苏的想法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再不会认为那是什么上天警示,但凡博士们选日子时用心些,都不会有那么一场大雨发生。
无非是他们心里不服秦国,所以在选期上轻忽怠慢,甚至有意选个不适合的日子,这才会那样的意外发生。
登泰山是否能与天地沟通扶苏不清楚,他父皇应该也不太相信,这事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他父皇在向东方诸国靠拢,愿意按照东方诸国的习俗来祭祀天地。
扶苏说道:“父皇想去泰山,当然能去。”
嬴政的决定本也不是别人能左右的,问扶苏不过是想看看扶苏的想法罢了。见扶苏表情认真,不似作伪,显见是认为他是能上泰山封禅的。
对嬴政来说,在看过前世之事后,他对泰山并不那么执着。哪怕他这次没登泰山,东方诸国的臣民不也全部拜服在大秦脚下,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大秦的子民。
这十几年来,虽然朝中也没少争执,可真正为了反对他而反对的人很少,为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据理力争的人多。所以,嬴政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还不错。
当然,扶苏这个太子也挺不错,至少在士林之中扶苏声望颇高。就是不少士子都在犯嘀咕,觉得扶苏主持编纂的大多是医书和农书,真正的文学著作没几部,是不是看不起他们学文的?
对这一点,嬴政也觉得有点遗憾,扶苏读的书不比别人少,甚至可以说天底下很少有扶苏没看过的书。结果扶苏整天写什么《母猪的产后护理》,着实很让人发愁,连他这个当爹的想看看他(吹嘘亲爹)的文章都挺难。
思及此,嬴政便把写祷文之事交给了扶苏,并让扶苏和诸国博士沟通好封禅章程。这一次封禅他不想再出什么意外,他自认自从当上皇帝以后兢兢业业、从无懈怠,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没有区分过秦人和六国之人,就连打仗掳回来的俘虏都是让他们干上几年便找地方让他们安家。
不说和别人比,就是和“前世”比,自己也已经仁慈许多,老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嬴政再次出巡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小皇孙因为婚事的事惹嬴政不快,挺久没敢和嬴政没大没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