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页
    乌漆嘛黑的,他也看不清到底那一瓶是他打开过的,蒋丰颤抖着手指,周围的寒风似乎越来越冷了,他的手指又变得僵硬。
    太黑了,要是有灯就好了。
    蒋丰心里忍不住地这样想。
    仿佛老天爷也听到了他的祷告声,三秒后,蒋丰眼前一道剧烈的强光闪过,他不可抑制地闭上了眼睛,隔着一道眼皮,只觉得面前一片橘黄和炽热。
    再睁开眼睛时,蒋丰发现原来是鱼塘边吊在木杆上的灯亮了,在他还没来得及疑惑为什么灯自己亮了的时候,他已经发现了背后一道长长的影子。
    他偏过头一看,霎时间吓得魂不附体——
    第25章 后续
    沈舟诚给他拍了照又报了警, 同时还录了视屏, 等到警车开进他们村子里, 警察把蒋丰带走的时候,腿软瘫倒在地上的蒋丰还如在梦中。
    警笛声把整个村子都闹醒了, 所有的村民都知道,昨天夜里蒋丰居然去沈家鱼塘里投毒,还被当场抓住, 沈家报警了,人证物证都在,警察把蒋丰拘留带走。
    清泉村瞬间热闹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蒋丰居然又去给人家鱼塘投毒, 他不是前几天去电鱼还被人当场抓住, 怎么今天又被当场抓住?”
    “是啊, 据说他带了一袋子剧毒农药大晚上的要去给鱼塘投毒,我都看到那些农药瓶子了, 真狠, 很多国家都不给卖了吧,他怎么搞到手的……”
    “小沈运气怎么那么好啊?每次都给人当场抓住。”
    “嘿呦, 你整这么一大片鱼塘, 你不得小心啊, 听说蒋丰都买了今早的票,准备投完毒就跑,我要是沈舟诚, 我知道了这消息,我也得防着点,一个晚上,我都要在鱼塘边守着。”
    ……
    警察局里做笔录的民警也觉得颇为无言以对,这件案子都可以上沙雕新闻了,投毒未遂犯人蒋丰,两次对鱼塘行凶,一次电鱼,一次投毒,每次都被人鱼塘主当场抓获。
    最搞笑的是第二次,因为天冷拧不开瓶盖,在那拧瓶盖时被主人逮住。
    民警们检查了他带去的那几瓶农药,检验结果出来,每瓶可都是剧毒化学物,这么几瓶倒下去,后果不堪想象。
    “刘玲,你家蒋丰可要坐牢了,投放危险物质罪呢,就算是犯罪未遂也要比照犯罪既遂来处罚,怎么着也得关一段日子吧,这有了案底,以后可怎么办?”
    蒋丰被警察带走了,蒋家人着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们可不能让蒋丰坐牢。
    蒋丰的母亲刘玲,本身就是清泉村很出名的一个刻薄泼妇,她在家里破口大骂,骂沈舟诚,骂沈奶奶,也骂自己的糟心儿子,她跟蒋家人说:“我家蒋丰要是真把他那鱼塘的鱼毒死了一条,他被抓我也就甘心了,可他沈家的鱼塘现在好好的,凭什么我儿子要被抓啊!”
    “他要是不把蒋丰放出来,我就抱着农药跳他塘里去!”
    在家里放了狠话后,蒋家别村的亲戚朋友全聚了过来,蒋丰妈又叫来了清泉村的,一起去沈家要个说法,“必须得写谅解书,这事私了!”
    “凭什么我儿子要被拘留受罪,你家鱼塘还好好的?”
    “我儿子他原本就不是去投毒的,他就是电鱼被你抓了,感觉到耻辱,大冷天带着几瓶农药夜里散心,他这人脸皮薄啊,本来是想在被羞辱的鱼塘边喝农药自杀的……”
    刘玲嘴里颠三倒四一通歪理给自己的儿子开罪,她深谙泼妇撒泼大法,也故意叫上一大群人,就欺负沈家只有一老一少,先说一通歪理和威胁的话,从气势上恐吓对方,“我家蒋丰要是不回来,我也就不活了,我要抱着农药在你们家同归于尽……”
    然后跟着来的人就上前来劝“神情激愤”的她,群众和稀泥,“刘玲你也别激动,你家蒋丰也没犯什么大罪,用不着说这些生啊死的。”
    “乡里乡亲的,事也别做的太绝。”
    “是啊是啊……”
    刘玲看着沈舟诚道:“当年你奶奶的事,咱们各家都有帮忙,你也得记挂记挂当年的情。”
    一提起这事,旁边的人也都无比赞同。
    外面一大群人找上他们家,沈舟诚让沈奶奶抱着小狐狸在房间里待着,自己出来应付蒋家,他认真的看了眼前的女人一眼,然后笑了,“当年我奶奶的事,我比谁都记得清楚,刘玲婶还记得那二十块钱?”
    刘玲被他那一眼看得心虚了,她的眼珠子乱转,“记得,怎么不记得,我给你奶奶捐了二十块钱。”
    当年村长号召捐款的时候,每家每户捐个一两块的,一共是六百零三块,沈舟诚都记得,后来几年他也都带了礼物还回去了,唯独蒋家他没去,因为刘玲当年十分大方给了十块钱,而后又从中偷了二十块钱,被沈舟诚给看见了。
    “这次蒋丰给鱼塘投毒没成功,我就也不追究他的责任,不过,清泉村的大家,看着我养鱼赚了点钱心里也动了心思吧?何叔你不是要弄果园,要是你家种点东西,人家就去给你祸害了,咱们村子里穷个几百年也富不了。”
    “王柳,你们家曾经有块鱼塘吧,就是蒋家的田旁边,我记得有一年似乎也被人投过毒,死了一塘鱼,凶手也没抓到,你可以多想想凶手是谁,毕竟咱村里人,很多人比较淳朴……”
    “来我家的人也都散了吧,以后该防着点的你们也防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