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页
    沈釉摸了摸下巴:“你要大办的话我还能蹭你个场地占个便宜……”孔均收了不少徒弟,最近沈釉这里也来了村长介绍的孩子们当学徒,沈釉就打算把严掌柜之前介绍的两个学徒严坚成和卢志给转正了,正式收为徒弟。
    这两个孩子自打过来就勤勤恳恳的,看得出都是老实人,值得信任。
    ——其实最得沈釉真传的还是碾子,可惜他和孔均有着师徒名分,沈釉也不好再收他为徒了。
    想了想,沈釉还是打算给碾子开个后门:“虽说碾子在说书这一道是没什么天赋了,但还是要给他一个名分,这次就一起拜你为师吧。”
    反正说来说去,都是他沈釉的门人。
    孔均刚刚获得了一点要当人师父的喜悦,又不得不接受多了两个师弟的事实。好在沈釉一直强调,门派不同各算各的,心里才舒服了一些。
    不过说到门派……孔均精神一震,向沈釉发出建议:“师父,我觉得咱们也得起个响亮的门派名称了!”
    这年头的说书人和厨子本来就有派系之分,比如张树叶的师父李书王,因为名气大了,门下弟子都称为“李派”传人,此外如今还享有盛名的还有“梁派”梁麻子和“马派”马老馋,都是表演风格较为鲜明的著名说书人。
    按理说他们这一派最出名的是孔均,也该起个“孔派”,可孔均太知道自己的斤两了,没有他师父的指点与教导,他什么都不是!因此眼巴巴的看着沈釉,希望能成为“沈派”传人。
    沈釉对这么弯弯绕绕倒没那么清楚,还以为是像DYS那样起一个社团、班子的名称。就算他清楚了,也没脸把自己的姓挂在上头,毕竟这些也不是他原创的,都是摘取了巨人肩膀上的果实,真论起来他理论大于实践,真要battle可能还不如日益精进的孔均。
    沈釉——从干锅记就可以看出是个起名废——绞尽脑汁,最后决定还是赋予这个门派真正意义上的祖师爷名字吧:“不如就叫‘戏剧学院派’吧。”
    感谢老师,感谢相声爱好者台词课老师,没有你们的教导,也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孔均:“…………??”
    啥玩意?
    学院不难理解,如今很多书院也被称作学院,可以理解为师学习本领之意。戏剧又是个啥?
    沈釉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戏曲还没有成系统呢。宋代才首次出现“戏曲”的概念,不过那时的戏可不像京剧、评剧、豫剧等那么成熟,而是“南戏”、“杂剧”,又被称作杂戏。
    直到明清时期地方戏曲和京剧才较为成熟,后达到空前繁荣。
    但这话跟孔均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沈釉便道:“戏剧就是多种艺术形式混杂,我脑海中还有许多想法,不止拘泥于说书。”
    说到艺术,孔均就兴奋了,虽然这个名字古里古怪又那么长,但既然是师父取的一定有他的道理!
    但是!!
    做菜那个派系绝不可以比自己的派系名字好听!孔均嫉妒的想。
    沈·起名废·釉再次陷入沉思。艺术相关派系可以叫戏剧学院派,厨艺总不能叫新东方派或者蓝翔派吧……
    而菜系派别一般是以地方为冠名的,比如鲁菜、川菜……沈釉因为个人口味喜好,做川菜湘菜比较拿手,但虽然这个时代还没出现这两种菜系,沈釉这个常坪城人也不好擅自起那么远的名字啊?
    孔均还在一旁煽风点火:“不如叫辣菜吧。师父是我见过的把辣味和茱萸运用得最妙的人了,这特色独一无二!”
    从碾子、穗子、谷子……等人的名字也看得出,孔均在起名方面也是没什么天赋的。
    但沈釉居然还认真思考了:想起村长帮他种下的辣椒,等收获了岂不更是独家一份?把特色直接放在名字上,一目了然,多好!
    虽然好像有点怪怪的……
    但沈釉并没有多想,也懒得再动脑子,随便就采纳了孔均的主意:“那就叫辣菜吧。”不然他可能图省事直接叫干锅派……
    于是在严坚成和卢志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派系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下来了。
    沈釉直到晚上窝在林景珩怀里进入贤者时间,才忽然灵光一闪:辣菜不是网上惯用的拉踩谐音吗?作为一个艺人居然没想起来,真是穿书太久偶像失格!
    沈釉忧伤的想,从这个名字上,就感觉到了这个派系将来会掀起血雨腥风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调整大纲停更了几天,非常抱歉!我会勤奋的补上来的!
    希望我再也不要写着写着就脱纲了……TAT
    第37章 拜师
    孔均对此事上心非常, 回去就请人算了个黄道吉日,决定就在干锅记举行拜师仪式。又请了不少城里有名望、有地位的体面人来做见证——他现在时常去府中给女眷说书,在街上也有些名气, 算是能和本地乡绅说得上话了,大部分人都愿意给他这个面子, 就是自己不去, 也会派管家送上一份贺礼。
    其中也包括了上一次见证他拜师的严掌柜,还有孙师爷等人, 唯独没有按照说书人的规矩,给本地说书人发邀请,给徒弟们弄个什么“保师”、“引师”。
    毕竟梁子早就结下了,沈釉教导得表演方式又自成一派,不需要和同行探讨交流, 孔均也是硬脾气,不稀罕和他们示好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