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林老实冷眼旁观,不置一词。他并不看好这个工厂,因为他们的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了。
买地建房子修仓库,购买缝纫机等机器,怎么也得花好几万。再加上前期储存的原材料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怕是把他们这几个月赚的钱全投了进去都不够。
更别提,建个工厂,不可能就只招几十个缝纫工和学徒就完了,还得招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会计,门卫等等。这么多货,又不买辆运输的车吗?买了车还得招司机。生产出来的衣服卖哪儿?他们那个服装店可消化不了,所以还得招销售。
零零总总,少说也得招差不多百来个人吧。平均每个人按照三十块钱一个月算,每个月光是发工资也得三千块,更别提还有水电费之类杂七杂八的开销。
这样一算,一个月没有个几万块的销售额,工厂根本扛不住,非常容易亏本。而何春丽跟胡安两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管理经验,走的全是野路子,好处是胆子够大,什么都敢干,坏处是没有长远的计划,工厂里关系户过多,管理混乱,很容易出乱子。
刚开始也许能凭借市场的红利,赚一笔,但时间一长,跟风者众多,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就会出问题。
而做衣服,他们根本就没自己的设计师,全是仿造南边沿海的新款式。一旦别人也抓住了这一点,大量仿制他们的衣服,他们的优势在成本低廉的小裁缝面前就毫无竞争力。
毕竟,一件布料值五块的衣服,小裁缝敢卖六块、七块,但何春丽他们不敢,因为他们还有其他人工、水电、运输、税务等成本,还有积压产品。
而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严格,他们自己都是抄的别人的涉及,也不可能要求其他小裁缝别抄他们的,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这些念头只是在林老实脑海中掠过,转眼又被抛到了脑后。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辛苦大半年,他即将迎来第一批丰收!
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没有干旱,也没有洪水,水稻长得颗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
不过在收水稻之前,他们要先将小龙虾收了。
林老实提出的虾稻混养模式很成功,放进水田里的虾苗都长大了,一只只在田里爬来爬去,在岸边站一会儿就能看到好几只。
因为要分一半给林老实,村长干脆提出了一个办法,大家共同打捞,捞起来后,当场称一下,记好重量,由村里的拖拉机开到城里统一卖。卖完了,大家直接分钱就是。
这样比自己单独卖方便多了,也省事多了,大家都没意见,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准备捕虾。
第23章 023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
小龙虾不规则地分部在稻田里, 为了不踩到水稻破坏稻谷, 影响收成, 林老实采取了诱捕法。
小龙虾喜动物骨头、肉皮和内脏之类的,闻到这股味就会自己爬过来。一大早林老实就骑自行车去镇上的屠宰场包了没用的下脚料,带了回来,放进篾条编制的地笼里,然后将地笼放在田边的一角。这时候天还没亮, 他洗干净了手, 先回去吃饭。
等吃过饭,天刚亮, 他来到稻田边,这会儿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村长也来了, 村里的拖拉机开过来就停在了路边。
今天先诱捕这一片近十亩水田的小龙虾。这些水田的主人已经拿好了水桶和竹筐,称, 站在岸边等着。
林老实下田观察了一会儿, 发现地笼里已经有不少小龙虾了,估计水田里大部分的小龙虾都聚集在了这里。他招了两个青壮年男子跳到放地笼的水田边,弯腰,一人一边, 三个人合力将地笼拉了起来, 里面黑压压的一大片, 全是张牙舞爪的小龙虾。
因为散养, 而且田里放养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营养充足,这些小龙虾个头都比较大。岸边的村民见了都很高兴,议论纷纷,语气都是满满的感叹,没想到这小龙虾还真能养成,稻谷的产量也不比往年差。
林老实三人将地笼抬上了岸,放在地面上,旁边的人马上拿了竹筐过来,将小龙虾一只一只的捡进去,专挑个头大的,比较小的放到了另外一只桶里,留下来准备再养一段时间。
一地笼的小龙虾装了大半竹筐,挂到称上一称,竟然有五十多斤,除掉竹筐的重量,也有五十来斤了。而这仅仅是六分田的产量,如果其他的稻田都这个产量,那一亩稻田,可以收入□□十斤小龙虾,多挣四五十块钱,相当于多收入三百斤左右的稻谷,够一个七八岁小孩一年的口粮了。
而且养小龙虾比种水稻轻松多了,种水稻要育苗,犁田,除草,施农家肥,打药,干旱还要为缺水发愁,等收割水稻更是一项辛苦的活儿,收回去还要晾晒,一道一道工序走下来,半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辛苦不说,交了每亩地一百多斤的公粮,回头自己家也就只剩四五百斤了,连饭都吃不饱。
而养小龙虾,就把它们丢进水田里,每天定时定点投喂一些自家的米糠、麦麸、豆饼之类的,再喂一些小龙虾喜欢的水生植物就行了,虽然比较繁琐,但总比在三十几度的太阳下收割水稻轻松。
喂养了小龙虾的人家都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是相当于平白无故多收了几百斤粮食。胆子小,怕影响水稻收成没参与的村民脸上都浮现出懊恼之色,打定主意,明年也要养小龙虾,多一份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