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9页
    李柯南:一起去吧, 逍遥山离长安也就三百里, 开车半天就到了。
    王小樱:好, 咱们一块去。
    hellip;hellip;
    随着这句话结束, 这个透明的东西又在刘瑾面前慢慢消失。
    离长安三百里,逍遥山?
    刘瑾立刻把这个地方记在了心里, 生怕遗忘,又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他不敢写在纸上,防止被其他人知道。好在他记性不错,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 所以只要用心记住, 就不会忘记。
    记住了逍遥山之后,他又把刚才看到的内容梳理了一遍,防止遗漏。
    一切做完, 他喊人进来。
    来人。rdquo;
    李四喜满脸堆笑的从外面进来,手上捧着一摞新搜集的话本。
    陛下,这是下面人刚送过来的,您可要瞧一瞧?rdquo;
    刘瑾看到他,眉头一皱,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先放下,朕今日不想看。rdquo;
    虽然知道了他是亡国的祸源,但刘瑾现在还不能直接除掉他。他和李元英已经暗地里经营了十二年,势力庞大,现在还不清楚他们究竟有多少底牌,所以不能轻举妄动。
    是,陛下。rdquo;略一犹豫,李四喜又试探着问道,今日早朝,陛下为何放了顾鸣山?他冒犯陛下威严,若不做处置,只怕会有损陛下威信。rdquo;
    刘瑾皱了一下眉,并不打算跟他说自己的打算,因此道,谁说朕要放了他?他暂时还有用罢了,先让他蹦哒几天,过后再处置不迟。rdquo;
    李四喜闻言立刻就放心了,虽然不知道陛下留着顾鸣山的命有什么用,但只要不是重用宠信顾鸣山就行。
    你去传陆长卿过来。rdquo;刘瑾又吩咐道。
    是,陛下。rdquo;
    李四喜虽然奇怪陛下为什么召见陆长卿,但却没有出口询问,左右一会儿就清楚了,何必多此一举,徒惹陛下厌烦?
    陆长卿也奇怪,想知道陛下这几天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不仅一反常态的放了顾鸣山,还主动召见他了,这可真是mdash;mdash;
    可喜可贺!
    先帝在天有灵,保佑陛下一直这么清醒吧!
    快给陆卿赐座!rdquo;刘瑾一见陆长卿就十分激动,这可是拼死给他收尸的忠臣啊,必须得善待!
    陆长卿受宠若惊,连忙谢恩,谢陛下隆恩。rdquo;
    刘瑾正要说什么,看到李四喜站在旁边,皱了下眉,淡淡吩咐道,李四喜,你先下去。rdquo;
    是,陛下。rdquo;李四喜面上保持着笑容,行礼告退,但一出了殿门,他脸上的笑容就瞬间消失。他又找人仔细询问了陛下这两天的事,事无巨细,全部问了一遍。
    他总觉得这两天陛下有些反常,可是他查到的消息,陛下并没有见什么人,也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一切都像之前一样,可为什么突然变了呢?
    先是放了顾鸣山,现在又宣陆长卿觐见。以往,他可是从来不乐意主动召见大臣的。更重要的是,陛下竟然让他回避!
    究竟发生了什么?
    御书房里,刘瑾激动的对陆长卿道,陆卿,朕现在能相信的只有你了。rdquo;
    这话说的让陆长卿神色一变,陛下何出此言?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是李四喜等人对您不利?rdquo;
    刘瑾也没说是还是不是,他含糊道,这件事先不用管,朕现在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交给你去做!其他人朕都不放心,只有你去做,朕才能放心。rdquo;
    陆长卿神色郑重道,陛下有吩咐,臣万死不辞。rdquo;
    你可知有个地方叫逍遥山?rdquo;
    逍遥山?是京城往南三百里外那个逍遥山吗?
    距京城三百里?那就没错了,刘瑾大喜过望,对,就是这个,你去此地,替朕请一位叫逍遥山人的隐士出山。rdquo;
    逍遥山人?rdquo;陆长卿思考半天,微臣见识浅薄,并未听说过有逍遥山人这么一个人。rdquo;
    他是隐士,自然不会什么人都知道!rdquo;刘瑾斩钉截铁道,总之,此人十分重要,你务必把人给朕请过来。对了,态度要万分恭敬,尤其不能议论先生容貌!切记切记!rdquo;
    刘瑾还记着,他就因为说了一句面若好女rdquo;就把人气走了,把大梁唯一的翻盘希望气走了,所以这一次,绝不能再发生这种事!
    陆长卿一脸懵逼,去请一个不知名的人也就算了,还特意安排他不要议论人家长相是什么鬼?
    不过虽然心下腹诽,他还是恭恭敬敬的接了这个差事。
    陆长卿走了,顾鸣山在养伤,刘瑾现在除了这二人谁都不敢相信,他也不知道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是李元英的附庸,所以他不能转变太快,以防止被人发现端倪。
    因此他又拿起了话本子开始看,还叫了宫女服侍。
    第二天,那个透明的像板子一样的东西,再次出现了,时间比昨天晚了一些。
    李柯南:我搜了一些关于大梁土地制度的内容,从当时的土地制度演变来分析大梁灭亡的必然原因。
    李柯南:梁初采用的是分封制,梁文帝论功行赏将土地分给了当初陪他打天下的功臣。但分封制的弊端显而易见。到梁武帝的时候,他逐渐收回了那些分封出去的土地。梁文帝有雄心壮志,他当时应该是准备大举改革土地制度的,甚至已经露出了均田制的苗头,但因为他的英年早逝,这项壮举最终没有完成。以至于在衰帝上位后,渐渐演变成了私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