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6页
    你们姐妹到了海市,记得先写信回家,让我和你爸早点安安心。rdquo;临上火车前卫母都在殷殷的叮嘱两个女儿,想着两个女儿这一走少数也要半年的时间,话到最后便越发有些不舍。
    好,妈您放心,我们会的。rdquo;卫馨也难得有了点小伤感,点头答应下来说道。
    阿晚也上前一步,挽住卫母的胳膊说:妈,您就放心吧。我和姐会好好照顾自己,会多写信回来。rdquo;
    卫父虽然不大擅长言辞,但也开口叮嘱了几句。
    阿晚和卫馨也都一一的点头答应下来。
    从她们所住的小镇到海市并不算远,坐火车只要四个小时,所以下午两点半不到她们便到了海市。这个时间点正是开学的日子,车站人来人往的很多,因她们比开学的日子早一天到学校,所以也没有见到过来接人的学生。
    不过在她们的录取通知书上,也都有写各自学校的地址,只要稍加一打听,就知道该做哪辆公交车。
    师范大学和教育大学虽然同在一个城市里,不过两校的距离却有些远,一个在市北一个在市东,自然要搭乘的公交车也是不同的班次,所以基本上在车站牌,她们便分了手。
    阿晚看着卫馨一副迫不及待要摆脱自己的模样,轻轻笑了笑,她还真当自己很乐意和她在一起呢。
    拎着自己的东西上了公交车。
    经过了将近一个小时,基本上差两站就要到站点,这才到了师范大学。
    虽说是提前一天过来报道,但学校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看到她的入学通知书和身份证后,便立刻就安排人给她办理入学的手续和安排她住宿。宿舍是标准的六人间,因她是提前到的,因此宿舍里自然空无一人,阿晚自然是选了最好的一个床位,麻利的铺好便出去觅食了。
    学校附近就有一条商业街,上面各种店铺和小吃店,一应尽有。
    不过在去之前,阿晚先写了封信给卫父和卫母邮回家,这之后才买了东西,吃了饭才回去。
    次日一早,学校里便吵闹起来,阿晚倒也没有睡懒觉,毕竟说不得一会就有人过来了。她还躺在床上像什么话。麻利的把自己的东西归置了一下,吃了早饭,便开始逛起学校来。
    hellip;hellip;
    金秋十月,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晚晚,这周日我们社团要举行踏青的游园,你要不要也过来一起参加?rdquo;这一日刚下课,季雅快走两步,开口问阿晚说道。
    阿晚轻轻摇了摇头:不用了。我这周日上午有家教,下午还要到图书馆复习功课,恐怕没有时间。rdquo;她准备在今年先把教师资格证给考出来,虽然她毕业后不一定会从事这个行业,不过先考出来,有备无患嘛。
    季雅忍不住吐槽道:晚晚,你这也太拼命了一些。有点闲暇时间,不是去做打工做家教就是泡在图书馆里,一点都没有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泼。想是我们这么辛苦的才考上大学,怎么说也要松泛两年,再努力的也不迟。rdquo;
    我们下半年就要升大三了,能让你玩的时间可不多了。rdquo;阿晚调侃说道。其实在这个年代,大学生还都是很努力的,只是季雅不同,她家境富裕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很是受宠,对她的要求也只是做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就行。她过来念大学也只是镀个金,听说她高中毕业时家里还有意要送她出国念书,只是她英文不好,又恋家,父母心里也有些舍不得,这才没去。
    季雅吐了吐舌头: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就行,至于其他的我爸妈又没要求。rdquo;
    阿晚也笑了笑,不再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外出去浪了,只留下存稿君蹲守家里。亲们看文愉快(づ ̄ 3 ̄)づ
    第204章 重生女的妹妹
    小妹回来了。rdquo;大嫂一见到阿晚回来, 立刻上前快走两步,动作殷勤的拎过阿晚手里的大包,脸上尽是盈盈的笑意。
    对大嫂的动作,阿晚也没有拒绝,说:大嫂,怎么就你一个, 康康呢?rdquo;康康就是卫康, 是便宜大嫂在两年前所生的小子。
    听阿晚问起儿子, 大嫂脸上的笑意更灿烂,笑道:刚会跑的野小子, 哪能在家闲的住, 妈带着出去了。没个一个小时怕回不来。rdquo;说起来, 家里能有如今的好日子, 全靠小姑子出的主意和带回来的配方, 虽说日常是辛苦了一些,但每日晚上睡前查钱时,心里却满满都是喜悦。
    便是再辛苦些,她也乐意。
    阿晚对大嫂如此殷勤待自己的原因,也心里杜明, 问:大嫂, 家里如今的生意可还好?rdquo;大一时年前回来, 阿晚便提了个建议,觉得大哥这般打零工过活也不是个法子,更何况大嫂已经有了身孕, 日后开销也渐渐大起来,倒不如做个小生意。
    她建议大哥做的生意就是做小吃生意,主营是炸鸡米和炸鸡架,这个年代还没有城管这一说,尤其是在她们这样的小镇子上。这个生意在镇子上如今算是独家,所以一经推出便很是受到欢迎,不止是小孩子喜欢,就是一些大人也喜爱这个口味,价钱不贵,用来偶尔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再好不过。
    虽然说推出后,见他们生意好,一应工具也简单,成本不算高,便也有不少人跟风,只是味道却不如她家,一段时间过后,大家还是喜欢到她家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