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印象里是来过东方明珠的,其实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是东方明珠或者外滩这种知名景点,平时是很少去的。
构造和东京塔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比东京塔高了一点,刺激了一点。刺激体现在东京塔上有少数地板是用玻璃做的,人踩在上面,低头看就是距离自己叁四百米的地面,而东方明珠上外围的整整一圈地板都是用玻璃做的。
“好厉害。”山下春香说了好几遍,是那种脱着长长的尾音,很认真的语气。日本人真的很喜欢一句话重复很多次。
有人立在玻璃地板的边缘,迟迟不敢上去;有人在上面走得小心翼翼;也有人特别大胆,甚至恨不得用脚剁地上的玻璃。
玻璃下面可以看到外滩,和港口的游船。真的很高,人都模糊成了一个个行走的小方块,站在高处看低处,总觉得有一种君王俯视天下的豪情,怪不得人都喜欢修塔。很多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塔、东方明珠也好、东京塔也好、埃菲尔铁塔也好。可能在文明的起源的时候,人类就觉得登上高处俯瞰城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倒了现在,也要把塔修的很高很高,不为别的用途,但为了给人登上去看城市,从塔的高度展示国家的强盛的实力就是了。
东方明珠最上面一层是太空舱,很多人说太空舱是没有必要去的,价格太贵,不划算。但yuri觉得山下春香是国际友人,带她玩就要玩全套,于是还是买了太空舱的票。
太空舱里面有心愿墙,在电脑屏幕里输入自己的名字和密码,写下自己的心愿,就会被存档。可能因为环顾太空舱的人少,并不需要排队,很快就轮到周周。
下次来东方明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虽然她是上海人,但也不会花几百块钱登塔。周周在上面输入了密码,和自己平时的微信密码、QQ密码是同一个密码,这样不容易忘掉。下次来这里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她在心里想。
抬头看了一眼在旁边看互动视频的yuri和山下春香。
写下了,“我想考K大文学部。”
她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离K大很近,这半年认识了好多K大的人,语言学校又就在K大旁边。可看着留考和日语考试的指南,看着K大的录取率和偏差值,又觉得自己离K大很远。如果考不上K大,会很丢人吧。周周感到无形的压力。
晚上yuri带周周和山下春香去吃了小笼包。虽然本来应该是周周和yuri带山下春香去吃小笼包。但不知道为什么,更像是yuri在前面走,一路引领她们。
东京是有小笼包的,但是那种非常日式的小笼包,里面的汤水有一股海鲜酱油味,和上海的小笼包根本没法比。
山下春香拍了拍手,用日语说:“我要开动了。”,周周和yuri都愣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跟她一起做这个动作,最后还是没做。如果是在东京,周周很可能就跟着做了,毕竟入乡随俗,谁也不想被当作外人。
“好吃”的日语是Oishii,真的是最常见的一句日语了,常见到周周没到日本前就从动漫里学到了这句话。但是她学不会像日本人一样吃一口说叁个“Oishii”。
yuri叫山下春香“haruka”,是她的名字,不加尊称。于是周周也就跟着叫她“haruka”。
山下春香说她想学中文,周周说她刚好想学日语。yuri说你们刚好可以互帮互助。
叁个人都笑了起来,虽然并没有多好笑,但为了气氛着想,脸上都挂着一副很开心的表情。在陌生人面前不知道说什么,在外国人面前特别拘谨,这种感情好像是全球通用的。
有调查显示,同一化的社会之所以会排斥外国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惧怕外国人这个群体,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陌生感而不适,所以抗拒和他们交流。
和外国人做朋友,就是打破这一局面,学会求同存异,学会接纳另一种文化。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要不要加一个line”山下春香问周周。
line是周周去日本之前就下载好了的,那个时候听说日本人喜欢用line,其实除此之外她还下载了facebook、Ins、Twitter等很多软件,放在同一个收纳空间里,取名叫日本。结果后来,认识的最多的还是中国人,用的最多的还是微信。
周周看了眼line上少得可怜的好友列表,扫了扫山下春香的二维码。
添加好友后山下春香给自己发来了一个可爱的兔子表情,周周想回表情,发现要付费,于是在手机相册里挑了一个很可爱的二次元表情包存图发送过去。
只是没有想到line的图片处理器这么还原,那个表情包被放大,活生生像一张照片。
周周抬头尴尬地朝山下春香笑笑。
“很可爱。”她给了她一个标准的日式喜悦脸。
—————————
我想给山下春香的每句话都注日语....比如说最后这句很可爱(kawaii)(可爱い)(かわいい)。还有我想吐槽一下,为什么po日语假名都能显示,某些简体字却不能啊,比如远、雑、杀之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