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9页
    不出意外,一甲会从里面挑选三人。
    皇帝看着坐在第一位的苏豫,目光惊奇,他还真没想到苏豫能做出那样的锦绣文章。
    女儿的眼光就是好。
    皇帝对此颇为自得。
    一个时辰结束,主考官和副考官将自己挑选出来的文章放到皇帝面前, 皇帝将六份文章一一过目,点了点头,笑道:“苏豫文章最好,赐状元。梁敏次之, 赐榜眼。彭楚文章相貌皆是不错, 当得一探花。”
    三人跪下谢恩, 张德带着徒弟在金銮殿前唱名, 念一个名,说一个名次。
    苏豫见到曾经的室友彭飞玉很是惊讶,她有寒月公主帮着才没露馅,彭飞玉是怎么过检查那一关的?
    待唱到一百二十一名时,苏豫终于听到了郑俊的名字。
    郑俊是真倒霉啊,恰恰是一百二十一名。
    第一名到第六十名是一甲, 称为进士。
    第六十一名到第一百二十名是二甲, 赐进士出身, 而自一百二十一名开始, 之后被录取的人都被称为同进士。
    说是“同”,其实是“不同”。
    就好比如夫人, 如同夫人一般,到底只是个小妾而已。
    同进士也是如此,比进士地位低,比举人地位略高,是极为尴尬的存在。
    金銮殿试结束后,紧接着是跨马游街。
    苏豫身着红袍头簪桂花,坐在雪白的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
    跨马游街过后,就轮到京城中的大小官员们榜下捉婿了。
    梁敏和彭楚逃的狼狈至极,只有苏豫悠哉悠哉,半点不怕有人抢她去做女婿。
    自上次传闻后,京城中的人几乎都知道了寒月公主喜欢的人叫苏豫之,那些人都惜命,不敢跟公主抢人。
    三日后,苏豫成为了翰林院中一名小小的编修。
    朝廷一般都会给报喜假,叫进士们回乡报喜,苏豫家离得近,脚程快,一下午就回了澧县。
    苏豫中状元当天就有人敲锣打鼓来报喜,苏夫人面对别人的祝福只能强颜欢笑。
    要中状元的是苏廷,她绝对高兴坏了,可若是苏豫,她心底只有担惊受怕,就怕苏豫不小心漏了馅被皇帝砍头。
    苏豫回来还带着女扮男装的寒月公主。
    这次苏豫稍微指导了一番,寒月公主此刻只像个异常美貌的小童子,根本没有人会想到她是个女人。
    来到家门外,被簇拥着进了屋,苏豫给苏太太介绍寒月公主:“娘。这是我朋友,从寒。”
    “从寒,这是我娘。”
    苏太太强忍着心底的难受道:“从寒多吃点,把这当成自己家。”
    寒月公主得意地看了苏豫一眼:你看婆婆多么喜欢我啊。
    苏豫也对着她笑。
    苏太太看着心里一动,晚上吃完饭把苏豫拉到一旁问:“这是哪家的小公子?看起来和你年岁相当……”
    不会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吧。
    “娘,你想说什么?”
    苏太太犹犹豫豫道:“你们男未婚女未嫁的,不如……”
    苏豫叹了口气道:“娘,我现在有官职在身,只能娶媳妇儿,嫁人是不可能嫁了。”
    苏老爷又去收租了,后天回来,晚上苏太太自己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一边恼怒儿子瞎了眼迷了心,一边心疼女儿替她哥哥受的罪。
    苏豫和寒月公主在家住了一天没等苏老爷回来,就启程回了京城。
    苏豫去翰林院找掌院销假,第二天开始了每天按时点卯上班的工作。
    寒月公主回宫后直接杀到了御前:“父皇——您怎么还不给我和苏豫之赐婚啊?”
    皇帝:“……”听说过求娶的,没听说过求嫁的。
    第153章 女驸马19
    皇帝耐不过寒月公主的软磨硬泡, 当天下旨为她和苏豫赐婚。
    圣旨到翰林院, 张德宣旨时旁边站了许多同僚,听到苏豫被赐婚寒月公主的时候,都面带可惜地看着她。
    苏豫文思敏捷,且会结合实际,是翰林掌院最为欣赏的后生。可这未来能入阁的人马上要做驸马了, 驸马没有实权,苏豫前半生的努力付之一炬。
    苏豫收下圣旨,笑得灿烂至极。
    张德回宫复命时对皇帝道:“驸马很高兴。”
    皇帝满意点头。
    他本来还有些担心苏豫会对寒月公主不好,眼下见她丝毫没有因为事业问题而迁怒寒月公主, 皇帝的一颗心稳稳放下来。
    皇帝赐婚的圣旨当天也到了澧县苏家, 听说苏太太和苏老爷听到消息当场高兴的昏了过去。
    寒月公主得偿所愿, 心情愉悦, 看谁都顺眼,直接免了莲澄多嘴的责罚。
    莲澄心中自是对苏豫感激万分。
    寒月公主和苏豫合完八字后,护国寺给了三个宜婚嫁的吉日,分别是今年的十一月初九,明年的三月初二和明年的五月十八。
    皇帝和皇后商量婚期,皇后道:“今年肯定不行, 臣妾觉得明年五月十八很好。”
    皇帝却觉得明年五月十八也太早, 他还想多留女儿两年呢。
    “不如再让护国寺算一次婚期, 后年或者大后年的。”
    皇后闻言也有些意动。
    “父皇母后,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寒月公主从外走进来,恰好听见皇帝的话。
    她撅着嘴搂住皇帝的胳膊, 摇了摇道:“女儿觉得今年十一月初九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