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页
    而颜晚云却是倒了霉,竟然和广成王世子分到了一起,实在是让她想笑。
    谁不知道,广成王世子是有名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骄奢淫逸,性情古怪,他的父亲广成王跟皇帝是叔侄,广成王世子又是广成王唯一的儿子,尽管行为放荡不羁,也无人能管,听说他最爱美人,但却不肯成亲,愁坏了王妃。
    在虞柔思忖间,秦深已经走了过来向虞柔行了个礼,虞柔赶紧还礼。
    她飞快地抬眼扫了秦深一眼,秦深现在应该是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长相只是秀气,脸上没有表情,看起来有些冷漠,和虞柔说话的时候声音也很低沉,听着倒是挺好听的。
    他在虞柔旁边坐下,并没有多看虞柔一眼,这也说明,他完全不被虞柔的美色所影响。
    hellip;hellip;
    行酒令很快便开始了,众人面前的桌上分别摆了精致的酒杯,都倒满了酒,酒香醉人。
    知道太子殿下要来做令官,在场的贵女们都非常激动。
    绿衣宫女道:春字诗令和女儿令的规则大家应该都清楚,奴婢在此再讲一遍,春字诗令要求每人吟诗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诗句必须春rdquo;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rdquo;字居第七字后,再从头起。不能重复,重复者就算是输了。至于最后的女儿令,则有数种行法,凡女儿之性情、言语、举止、执事,皆可言之。大家有什么问题吗?rdquo;
    大多数人都对这些酒令的规则有所了解,只有少数几个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看众人的神色,明显是对这次游戏很感兴趣,都有些跃跃欲试了。
    没有人提出问题,绿衣宫女便继续道:现在我们来击鼓传花,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往下传,太子殿下来唱行令曲,奴婢击鼓,太子殿下说停鼓就停,保持匀速,谁也不能快,停下来时花环在谁手里,就谁先开始。rdquo;
    这样倒是十分公平,众人皆点头同意,于是行酒令便开始了。
    只见那绿衣宫女拿来了一个用迎春花,杜鹃花、玉簪花、紫荆花和柳枝编成的彩色花环,递给了太子。
    请太子唱行令曲。rdquo;
    众人不禁轻轻笑了起来。
    但是太子丝毫没被影响,神色依旧冷淡,嘴唇动了动,念起了行酒令的曲儿,我有一枝花,斟我紫儿酒hellip;hellip;rdquo;
    花环从太子殿下手里传到了三皇子手里,然后依次往下传,大家慢慢悠悠地传着花。
    唯愿花似我心,几岁长相守,满满泛金杯,我把花来嗅,不愿花枝在我旁,付与他人手hellip;hellip;rdquo;
    当花环落入虞柔右边的姜玉燕手里的时候,太子殿下眸色一闪 ,停罢。rdquo;
    鼓停了,花环也就不能往下传了。
    姜家娘子,由你先来。rdquo;绿衣宫女道。
    姜玉燕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也是公认的才女,区区一句春字开头的诗,根本难不倒她,她张嘴便念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rdquo;
    这个并没有什么难度,于是花环毫无波澜地传到了虞柔手里。
    虞柔就不同了,在众人眼中,她就是个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空有一张美人皮的花瓶,当然其实原主的武术练得不错,但是在重文轻武的大安朝,女子习武根本不是个优点,所以原主长大之后就从未跟外人提过这个。
    众人等着看虞柔笑话,可谁知却笑颜盈盈地看了一眼秦深,秦郎君,要不你先来。rdquo;
    秦深与她本就是一组的,虞柔让他先,他也没多想,他无需思考,张口就念道:初春小雨润如酥。rdquo;
    虞柔的操作在大家的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有几位贵女小声嘀咕了几句,姜玉燕伸手在她手上拍了拍,让她不要紧张。
    虞柔神色坦然,完全没有被影响,一副心情不错的样子,还笑着赞了秦深一句,rdquo;秦郎君真是博学多才。
    她笑起来,面容更显得柔丽娇娆,特别是那翦水的双瞳,柔媚极了,秦深都愣了一下,其他郎君也被勾去了心神。
    太子殿下瞥了虞柔一眼,眸色深沉,捉摸不定。
    春字令对于这些郎君们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前面几轮根本淘汰不了人,要出胜负值得过个十来轮再说。
    于是乎,秦深后面的杨家郎君觉得这春字令太过简单,特意说了一句包含两个春字的诗:春风春雨花经眼。rdquo;
    众位皆不示弱,一时间关于春字的诗词满天飞,正好应了此时的春景。
    到后来竟演变成,大家非偏僻的诗文不说,一人说一句春字诗,其余众人就来答出这诗出自何处,好像说出来的诗词越是偏僻无人知越是厉害。
    很快又轮到了虞柔,在大家的瞩目下,她笑着看向秦深,秦深根本不用她开口,便主动接了下一句:春阴垂野草青青。rdquo;
    秦深念诗的时候,声音和说话的时候不一样,温柔缱绻,暖绵柔和,虞柔觉得听着都是种享受。
    虞柔看秦深的目光专注了许多。
    太子的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
    这hellip;hellip;这诗我倒是不曾见过,你们当中谁人知晓?rdquo;杨仁不知这句诗是出自何处,又觉此诗意境唯美,于是问其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