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9页
    为此,苏溪在攀科技的时候最先搞出来的就是纸,然后是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保密,纸张却流传了出去,一等的为白玉纸,纸张洁白光洁,次一等的为黄草纸,这个世界纸张已有出现,但是质量并不怎么好,上层士族还是普遍用竹简或者丝帛。同纸张一起流传的,还有穿越者必备的玻璃,毕竟山上不可能什么都自给自足,要养活是十来万人,钱财的开销是个恐怖数字,苏溪只好想办法赚钱。
    时值四月,山雪融化,绿意萌生,杨华身着一身轻便胡衣走在山林间,身边跟着的是由家族部曲护送的一车车粮食,山道崎岖,可是他们走的这条路却被人为修正的颇为平坦,显然是走惯了的。
    他身边跟随的仆人劝他骑马,却被他拒绝,不过一点山路,他如今出来游学,难道这点路都走不了了。按理说作为林松郡杨家的三子,他平时交往的至少也应该是一郡太守或者郡望名士,像这种藏在深山中的流民住所,连让他多注意一下也不配,但谁让他如今要出来游学呢,闲来无事,就当是郊外游玩了,何况他也对这个对出产玻璃和白玉纸的地方颇为好奇。
    世家自有经营之道,除了耕种收租外,经商也是世家的重要财货来源之一,像杨家的商队就为苏溪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而苏溪则回报与他们玻璃和纸张。
    这让杨家这几年赚得的盆满钵满,同时也被其他世家和北凉的皇帝眼红,杨家跟苏溪这边的贸易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要被发现,到时候可就不是他们一家吃独食了,于是杨家决定逼迫苏溪交出制造这两样东西的配方,趁着苏溪还没暴露,到时候由先杨家主动拿出配方,和其他几家商谈处理细节,这样得到的利益也更多,然后在联合几家一起发兵除掉苏溪,彻底灭口。
    这件事情就被交给杨华来办,在杨家的长辈们看来,这只是一个给小辈们锻炼试手的机会而已。
    于是杨华自信满满的来了。
    然后全都被苏溪圆滑的绕了回去。
    无论他或威逼或利诱,苏溪就是一点都不松口,表面上把对杨华的恭敬做的足足的,主动给杨华斟酒、布菜,然而一点食用的东西都没露出了。
    临走前,杨华看到这里驻地把守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士兵,暗叹此子是留不得了,在继续下去,迟早成心腹之患,必须要回家说服祖父,哪怕是和其他几家共分利润,也要联合起来除掉苏溪。
    此人能窝在深山几年,可见其安于隐忍,又看其带兵布置,就知有大志向,再加上自己刚才无论言语上怎么威逼都不见其脸色有任何变化,就知道此人心机深沉,一旦让其成长起来,恐怕整个北地都要不得安宁!
    临走时他向苏溪告别,眼里却是流露出看死人一样的目光。
    只是他没发现,苏溪看向他目光也是一样的。
    杨家通过粮食跟苏溪交换玻璃和纸张这些东西赚取巨大的利润,财富,甚至还对苏溪这边压价,两方做不平的交易,乃至现在对苏溪起了杀心,苏溪都没有在意,因为,跟一个将死之人没什么可计较的,死人没有意义。
    这场交易,从一开始,苏溪就没安好心。世家是苏溪必须要铲除的对象,所以在一开始杨家一方面故意低估苏溪提供的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拼命靠着垄断这两样东西赚钱的时候,苏溪甚至还有点开心,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东西迟早都是他的,杨家只是帮他保存一下而已。
    所以杨家对他什么态度他一点都不在意,区别只在于将来对杨家的手段是强硬还是委婉些。
    现在看来,正好不用留情了,韭菜长高了就就是为了割吗。
    况且,也不光是为了杨家,古语云,三年不鸣一鸣惊天,他这把花费五年磨成的刀,也该向世人揭晓它的锋芒了。
    第64章 王道4
    杨华走后没多久,就有人来报,运来的粮食中有三分之二是假的。
    那些假的都是压放在最下面的,要不是核查的人仔细,恐怕要过一好阵子才能发现。
    他娘的,竟敢欺骗咱们,大王,让我带人砍了他去,这山高林密的,谁知道会蹦出什么猛兽,到时候只能怪这位杨小郎君命不好了。rdquo;
    宣生阴恻恻的说到,他是和苏溪在那座小城里相遇的,当时他和张二子跑出来以后就碰上捕奴的士兵被逮了回去,和很多奴隶关押在一起等死,那晚是苏溪放火烧城,造成城中大乱,然后乘机放跑了所有的奴隶,还带人抢了县衙,事后苏溪要拉队伍的时候,两人就跟他干了。
    当时宣生也不过才十七八,张二子二十出头,五年过去了,宣生因为吃的供应的上长得人高马大,在练兵习武方面很有天赋,而张二子则聪慧好学,做了文书方面的事务。
    如今宣生说要带兵为杀杨华,估计也是早就手痒痒了想一展身手。
    无须在意,就让他在多活两天吧rdquo;苏溪把杨华喝过的青铜酒杯拿在手里,轻轻一捏,酒杯就这样被她团成了个球,随意的掷了出去。
    对于一个将死之人没必要在意,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将没有意义!
    嗖!
    铜球发出破空之声,把直接把一颗大树贯穿个洞。
    大王威武,大王厉害。rdquo;
    旁边响起并不高明的拍马屁声,一个长得浓眉大眼满脸憨厚的青年走了过来,他对先对苏溪行了一礼大王。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