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1页
    若是他们稍有一两个得用的,都不用太皇太后重病缠身,还要为了他们殚精竭虑,费尽心思。
    刘嫖压下眼中的泪意,走到太皇太后的身边,紧紧握了握她干枯的手,然后含笑走向仍然跪拜的苏碧曦,亲手将她扶了起来,褪下手上的一个晶莹剔透的玉镯,给苏碧曦戴上,我真是老了,都忘了殿中还有一个小娘子跪着了,真是该打。真是个有礼的女郎,无人唤她起身,便一直跪着了。rdquo;
    刘嫖笑着把之前的事揽在自己身上,做母亲的给你赔不是了,文君便容了母亲这一回。母亲待会带你家去,给你做他十几套好看的衣裳首饰,当做赔礼如何?rdquo;
    苏碧曦垂首,女儿不敢。rdquo;
    在汉室最为尊贵,最有权势的几个女子面前,即便是刘彻都必须忍气吞声,何况是身份卑微的苏碧曦。
    她能够威胁刘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刘彻绝不会真得伤害她。
    而她如果真得脑子坏了,此刻抗旨,不尊太皇太后旨意,随时可以被拖出去仗杀。
    陈阿娇见自己母亲这般举止,急得额头上都冒了汗,疾步行来,直接拉住刘嫖握着苏碧曦的手,阿母,你可是糊涂了,如何能认了这个卓氏女为我陈家人?我阿翁可是堂邑夷侯,你是当朝馆陶大长公主,天子姑母。若是认了这卓氏女,岂不是要惹得天下人耻笑?阿母,你万万不能这么做啊。rdquo;
    而且阿母肯定明白她为何要把卓氏女配与长兄的用意,为何还要抬高卓氏女的身份,认了她为义女?这岂不是正好趁了刘彻的心。
    大母本就是说一不二之人,若是唯一能够让大母改变心意的阿母也随了大母,她岂不是就要看着卓氏女进汉宫,成为下一个卫子夫,荣宠六宫吗?
    刘嫖既然已经知晓了太皇太后的心意,哪里是陈阿娇撒泼痴缠能够改变心意的。她根本不理会陈阿娇的苦苦哀求,反倒扭头对太皇太后笑道:娇娇倒是提醒了我。阿母,我甚是喜爱文君。驸马与我一直盼着能再有一个女儿,如今有了,可是天大的喜事。我欲让文君改姓陈氏,了了心中心愿。阿母,你也多了一个外孙女,女儿也恭贺阿母了。rdquo;
    第137章
    空阔的长信殿中,使女一早摘了新鲜的月季花插在花瓶中,上面还沾着一滴露珠,未曾被阳光晒干。
    红色的花瓣,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妍丽地如同一个酡脸倚娇的美人,迎风伸展着自己的衣裙,婷婷袅袅,婀娜多姿。
    博山炉今日点的是清凉的香料,让这炎热的夏日多了一丝凉意。
    太皇太后体弱,即便是到了夏日,长信殿中也是不敢放冰的。
    太皇太后听了刘嫖的话,眉宇间的褶皱便松了松,露出了一丝笑意,你得了一个女儿,我得了一个孙女儿,都是大喜,都值得高兴。rdquo;
    她说完这话,脸上便现了倦意。
    刘嫖见此,忙拉住还要闹的陈阿娇,我们吵嚷阿母久了,这便告退了。文君此来谢恩,还未去谢过陛下了。rdquo;
    太皇太后点头,便让殿中众人退下。
    待她再也听不见刘嫖几人的脚步声,便慢慢在使女的服侍下,在塌上躺了下来,闭了眼睛。
    大丫头或许知晓了她要笼络刘彻的心思,却不明了,她之所以要让卓文君认大丫头为母,最希望的,便是能够保住大丫头。
    大丫头是她第一个孩子,也是她唯一一个女儿,最后一个在世的孩子。
    文锦居士那日与她说了那么多的话,句句都戳在她的心口,字字泣血。只是她夙夜辗转,最为揪心的,便是大丫头。
    那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举凡天下父母,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总是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感情。
    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做阿母的滋味。
    文锦居士那日说,大丫头晚年糊涂到跟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成亲,还跟那少年郎合葬,大丫头死得不明不白,晚景凄凉!
    她何其忍心,自己的女儿是这般下场。
    窦漪房十分清楚,待自己一死,窦氏便会失势,乃是根本无可挽回之事。但是大丫头有一个得天子宠爱的义女,至少刘彻便不会让自己宠妃的母亲做那般胡闹之事,不会对大丫头生出杀心。
    毕竟卓文君地位卑贱,所有出身俱是靠了大丫头,大丫头便是她的靠山。
    他们窦氏陈氏如此向刘彻低头,不求飞黄腾达,至少能够保住性命。
    待她去后,她会留下几道旨意,其一便是让大丫头献上窦氏陈氏所有家产爵位,回到大丫头的汤沐邑过活。
    只望,刘彻能够网开一面。
    她在刘彻年幼时,提出立刘武为太子,已经跟刘彻结下了死仇。刘彻当年即便不明白此事,也定是有人把此事记得牢牢的,提醒刘彻。
    说不得,刘彻心中还有对刘武子嗣的心结。
    天子,乃是天下疑心病最重的人。
    皇家无父子,无兄弟,无子侄。
    这些跟刘彻一般姓刘之人,在刘彻心中,只怕不仅不是亲人,而是一个一个对他皇位虎视眈眈之乱臣贼子。
    呵,事实上,诸吕之祸,七王之乱,也的确都是乱臣贼子。
    那时候,从刘启到周亚夫,窦婴,所有人都认为她窦漪房立刘武,就是要做吕后,就是要图谋刘家的天下,要步宋宣公的后尘,要再来一个七王之乱,岂不知当时刘启的儿子们年纪尚幼,需要一个成年的太子来稳固政局,安定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