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助刘彻彻底解决诸侯王这个心腹大患,他势必会得到刘彻的重用,加官进爵都不在话下,更是会青史留名。
作为一个臣子,到了他这个份上,难道还不该为自己笑一笑吗?
旁边的东方朔瞧见主父偃这副模样,心中颇是复杂。
事实上,单单从人品来说,东方朔十分看不上主父偃此人。
主父偃潦倒了大半辈子,一朝被陛下宠信,便小人得志,再三敛财,来者不拒不说,还四处攀咬,逮着一个咬一个。
有人曾骂主父偃横行霸道,小人行径。
主父偃却回道,我这四十多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连糙米都吃不起,挖草根吃野菜渡过了多少日子。门客幕僚看不起我,友人同乡不跟我来往,兄弟亲戚好似跟我没有瓜葛,父母不认我这个儿子。世人既然做出了这种事情,我如今将他们对我做的,尽数还回去,倒行暴施,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主父偃这番话看上去好似言之成理,实则不能深究。
即便父母,兄弟姐妹,友人门客尽数对不起你主父偃,你的确可以不与他们往来。但是亲缘乃是切不断的联系,父母生养之恩,按照时下人的伦常,是无论如何,哪怕子女粉身碎骨也要报答的。
没瞧见郑伯当年跟母亲已然决裂到下到黄泉仍不相见,最后还是跟母亲和解,从而被天下传诵。
自古以来,人们就从骨子里认为,父母即便犯了滔天大罪,子女也不能不孝。
主父偃如此作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忤逆人伦。假如主父偃遇见的天子但凡不是刘彻,而是刘彻的父亲孝景帝,还是祖父孝文帝,主父偃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退一万步说,这些跟主父偃在这世上最亲近最有瓜葛的人,主父偃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要打即打,要告即告,要杀便杀。那其他跟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岂不是更是如同草芥一般?
主父偃此人,又不是一个气量宏大之人。
可即便东方朔再瞧不上主父偃,主父偃确实又是有才干之人。分封诸侯诸子的主意,当真是十分便当,尤其是在眼下对匈奴用兵的时候,陛下定然会采纳的。
果然见刘彻大为称赞,已经在跟主父偃商谈具体的分封事宜了,主父偃含笑建议,此事乃是陛下,乃是汉室施恩于诸侯王,以卑臣计,可称为rsquo;推恩令rsquo;。rdquo;
刘彻不断点头应允。
作为汉室天子,能够更快更便宜地解决,哪怕是延缓诸侯王的大患,都会让他心中大快。
汉室被匈奴自立朝以来就打压至今,匈奴人作威作福惯了。时下汉室一旦主动反击匈奴,匈奴绝不会咽下这口气。
近几年冬日里一年冷过一年,匈奴冬季漫长而煎熬,加上前仇旧恨,今年一定会出兵边疆。
汉室跟匈奴之战,一旦开始,没有十几二十年,或许更长的时间根本不会结束。即便汉室想要结束,也要看匈奴肯不肯。
偏偏大汉被匈奴欺凌近百年,不仅是朝廷边疆苦不堪言,寻常子民也是怨声载道,恨匈奴犹如虎狼。
只要大汉有了足够的实力,就势必要尽早跟匈奴开战。
在这个时候,对于诸侯王,能够用如此光明正大的阳谋分封削弱,让这些刘氏宗室不再出乱子,让汉室面对匈奴这个外患的同时,还要分出莫大的精力整治内忧,刘彻也要大大得松一口气。
他的阿翁孝景帝,留给他的,并不是一个四海升平,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他已经是而立之年的年纪,还没有一个皇子,更加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否平定匈奴,扫清诸侯王之患。
他一个儿子也没有,而刘氏宗亲们儿子孙子一个又一个地生,真是让人不能不担忧啊。
只要是一个帝王,一个男子,就没有一个人会不想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天下基业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孙子,乃至于后世子孙。从宗室里过继一个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仅名不正言不顺,更是下下策。
他劳心劳力了一辈子,从父辈祖宗接下来的基业,就算是交给了极亲极近的宗室子弟,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没有人能够看得开这件事。
主父偃啜了一口眼前的茶,眼珠子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硕大的牡丹满绣屏风,再思及方才进来时,已然跪了一偏殿的朝臣,缓缓开口,陛下,卑臣偶然听闻了一件小事,事关皇太后,不知当讲不当讲。rdquo;
东方朔撇了主父偃一眼,一般这种不知当讲不当讲的事,通常是不当讲,而人偏偏要讲。而这种事,通常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主父偃既然敢当着他的面说,就说明此事定然不跟主父偃本人有干系,也跟他东方朔无关。
有什么说什么,没得遮遮掩掩的。rdquo;刘彻摆手,让主父偃有事说事。
不仅在外人眼里,刘彻对主父偃甚是崇信,事实上刘彻也着实是十分看重主父偃的才干谋略的。
太后将修成君一女嫁给了淮南王世子,赐婚予燕王翁主跟武安侯,可如今燕王翁主hellip;hellip;rdquo;主父偃并没有将话说得太过明白,在座两人也都是清楚的,是故太后筹谋能够将修成君另一个女儿嫁给诸侯王,而长乐宫中有一个齐国出身的宦官徐甲,便推荐了齐王,极力说齐王乃是良配。太后被说得心动,便派遣徐甲前往齐国,促成此事。rdquo;
--